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002章 老朱家的千里驹!(求鲜花、求评价!)
    皇宫,大本堂内。

    朱橚老老实实的跪在了老子朱元璋面前。

    和他一起并排跪着的还有四哥燕王朱棣。

    他和四哥朱棣,严格来算其实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只是两人的母妃碽妃死的早。

    朱元璋不忍心看到兄弟俩这么小就没了娘在身边。

    于是将四哥朱棣放在了马皇后膝下养着,而朱橚则被放到了孙贵妃膝下养着。

    不过在皇宫里,兄弟俩抬头不见低头见,再加上本身的就是一个娘生的,关系自然要比其他皇子的关系要密切一些。

    只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朱橚要远比朱棣吃得开。

    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弟弟妹妹,侄儿侄女,就没人不喜欢他的。

    说到底,朱橚属于两世为人,上辈子也算是小有成就的人,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反观四哥朱棣,现在就是一个妥妥的愣头青。

    虽然朱橚知道,自己这四哥,未来将会是树立大明脊梁骨的一代铁血大帝。

    就比如此时,兄弟俩一起跪在自家老子面前。

    朱棣就像是一头傲娇的斗鸡,抬头挺胸,就像是没做错事一样。

    朱橚则一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样子。

    大本堂里,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走来走去,但面沉似水,感觉像是随时都会发作的样子。

    周围的皇子们,一个个都不敢吭声,任谁走知道,此时的父皇心中正憋着火气。

    太子朱标一见不对,连忙出声:

    “老四,老五,你们到哪去了?”

    朱橚还没说话,朱棣就平静的拱手道:

    “禀太子,臣弟去背书去了。”

    朱橚一听这话,顿时暗叫不好,这傻犊子,这不是在拱火嘛。

    果然,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就控制不住了,直接就从侍卫那抢过一个大金锤就想打。

    只是提了提手中的大金锤,感觉有点重,这要是一家伙下去,自己这儿子怕是要报销了。

    将大金锤一丢,朱元璋又开始四处寻找打人的东西了。

    正好看到讲堂上宋濂的那把戒尺,直接就抓了起来,准备开打。

    可看着一脸平静的朱棣,硬是没舍得下手,只能气呼呼的将戒尺扔了。

    朱橚微微松了口气,儿子再调皮,老头子也还是舍不得打的。

    朱元璋强忍着怒气道:

    “你都敢骗起你老子来了?背书都背到大本堂外面去了?”

    朱棣依然平静的道:

    “回父皇,先生说要背书,又没说一定要在大本堂里背。”

    朱元璋一听这小子还敢顶嘴,冷笑道:

    “行啊,好啊,背书是吧?好,来来来,那就背给朕听听!”

    说着朱元璋背着手走到了讲堂上坐下:

    “告诉你,背好了则罢,被不好,看老子怎么收拾你!来吧!”

    一边的朱橚顿时一愣,下意识的看向老头子,心中纳闷。

    老头子这是被气糊涂了吧,这摆明是被四哥朱棣给算计了啊!

    就宋濂教的那些东西,以四哥朱棣的才智,只怕早就倒背如流了。

    果然,见老头子让背书,朱棣张口就来: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一篇《论语·为政第二》就这样被朱棣滚瓜乱熟的背了下来。

    周围的一众皇子都愣住了。

    就连宋濂都很意外。

    朱元璋同样也有些意外,心中怒气稍减。

    “行啊,你这小脑瓜还挺……”

    说道一半,朱元璋立刻一顿,这是回过味来了。

    “嘿?小兔崽子,你敢算计起你老子来了?”

    就这么放过这耍小聪明的儿子,朱元璋自然不甘心,立刻喊道:

    “来人!”

    一旁的太子朱标见状,连忙拱手:

    “父皇,君无戏言!”

    老先生宋濂也回过神来:

    “陛下,君无戏言!”

    一众皇子们也都纷纷求情:

    “父皇,君无戏言!”

    这么多人求情的情况下,朱元璋也没辙了,这还真没责罚了。

    于是目光很不客气的看向了朱橚:

    “你呢?你也去背书了?”

    朱橚倒是很想说是啊,我去背书了,我能把整个《论语》倒背如流。

    可经历了朱棣这事,朱橚哪敢这么说。

    老头子在四哥那已经上了一回当了,他要是学朱棣那套觉得屁股得开花。

    朱橚挠了挠头,尽量让自己表现出一副憨厚的样子:

    “没,儿子去种地了。”

    “哈?种地?”

    对于这个回答,不光朱元璋愣住了,在场的所有人皇子也全都愣住了。

    朱棣斜眼瞅了眼朱橚,暗道。

    老五啊!是不是傻?这么烂的理由也找?

    朱标更是瞪了朱橚一眼,平时激灵一人,怎么到了关键时候就犯糊涂了?

    老爷子则直接被气笑了,这俩儿子还真是一个比一个不省心。

    老四至少还会找一个背书的借口。

    这老五好嘛,直接告诉他,去种地了,这他能忍?

    “种地?好一个种地!你老子好不容易打下这大明江山,供你吃供你穿,给你请最好的夫子教导你们,就是让你去种地?”

    朱元璋说着抓起讲台上的一本书就想朝朱橚丢去,这次是真被气坏了。

    朱橚连忙解释:

    “因为宋先生教的,儿臣已经会背了,就想着父皇常常说起我们朱家人虽然高坐庙堂,却不能忘本。”

    “于是心血来潮,想要体验一下民间百姓生活。”

    “俗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咱朱家本就是普通百姓出生,能有今日都赖于父皇的雄才伟略,但父皇打下的家业,咱们这些做儿子的自然也不能坐享其成。”

    “得明白当年父皇这一路走来有多难,底层的老百姓有多苦。”

    “只有体会底层百姓的苦,咱们这些做儿子的才更加珍稀体会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朱橚这一番话,硬是将在场的所有人给说楞了。

    朱樉心说,好家伙,真是好家伙!这老五果然是巧舌如簧,一个种地这么烂的借口都能说出花来。

    朱棣暗暗看了自己这弟弟一眼,暗中竖了根大拇指。

    牛逼!

    朱标则一脸欣慰的看着自己这五弟,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要说在这一众弟弟中,他最看好谁,朱标能肯定的说就是老五朱橚。

    这小子脑子活,会来事,而且每遇困境都能灵活化解。

    就刚才这番话一出,父皇断然是不会再找他麻烦了。

    连大儒宋濂此时也在回味朱橚刚刚说的那句话: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才,大才啊!”

    而此时的朱元璋,也终于回过神来,看向朱橚的眼神都变了。

    老五这孩子!可造之材啊!看事会看根本!

    日后必成我老朱家的千里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