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五章 你敢说我大明朝制度有问题?
    此时的大地,进入三月春的季节。

    春风一吹雨一润,春阳一照地一下子就活了。

    到处都充满着的活力,到处都弥漫着春天的气象。

    微风春来,树叶随风摇曳。

    林彦一行人一路走来,能看到小路两旁,农夫们弯着腰在田地里劳碌的样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林彦不由得有感而发。

    只不过,这句诗一说出,朱元璋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他直接念出了诗的下半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小友,这诗不应景啊。”

    “大明朝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家都有饭吃,哪有饿死的人。”

    这老头有点钻牛角尖啊,我这不是没念下半首么.......虽然这样想,林彦还是说道:

    “此言差矣,若是没人饿死,刚才那张大爷一家,算怎么回事?”

    “明明是农户,到头来却沦落到卖饼为生。”

    “若不是今日找到了贼,那一家人,怕是真要饿死啊。”

    话音落下,徐达心里一惊。

    皇帝这些年来,日夜伏案处理政务。

    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吃饱饭。

    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把原本战争过后千疮百孔的华夏大地,恢复成如今的模样,已经当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这一句话岂不是把皇帝的全盘政绩给打翻了?

    徐达默默为林彦捏了把汗,心中暗暗祈祷这小子不要接着说下去了。

    果不其然。

    林彦说完这话,朱元璋的脸色就有些冷冽。

    “今天这事那是特例,那张大爷也不走运遇到了恶奴,被侵占了田地才沦落到这般田地。”

    “说到底,也只能怪那个张大爷有些懦弱无能,明明咱大明朝都实行了鱼鳞册,家家户户农田都登记在册,他自己被侵占田地,也不去官府告状,这是咎由自取!”

    说完,朱元璋又转头看向林彦:“说到这我倒是想起来,你小子刚才还真打算把这件事情算了,岂不是为虎作伥?”

    林彦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话不是这样说。”

    “老百姓愚昧,不懂得报官,遇到事都是自己解决。”

    “在村里,儿子多就容易解决事,像张大爷这种孤寡之人,遇到这种倒霉事,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这一年来,林彦在黄沙村晃悠了整整一年。

    别的不说,对大明朝底层,这种乡村倒是了解的透彻。

    普通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没读过书,信息蔽塞。

    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这个县,甚至没出村。

    见得最大的官,也就是村里不是官的里长了。

    都是嘴上说说。

    真遇到事,老实巴交的农民,哪懂得报官啊?

    先不说他们认不认得衙门的大门,就算认得,很多人也没那个胆量。

    再退一步说,就算真报官。

    知县大人这么忙,哪有这么多闲工夫,理你这个芝麻大的屁事?

    一听这话。

    朱元璋有些没好气的说道:“照你的意思,在村里就没有王法了?不受大明律管控了?儿子多就能当土霸王?”

    林彦点点头:“虽然有些不妥,但的确是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下,朱元璋的脸更冷了,“哼”了一声。

    见这情况,徐达心里又是一跳,赶忙出来打圆场,堆笑道:“小友,你说的有些过了,今天这事儿,是刚好给我们碰到了,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

    就是有这么夸张,要不是我穿越到明朝的农村,我都不知道......林彦笑道:“信不信由你,我这一年处理这样的事情多了,还有比今天更恶劣的。”

    林彦没有骇人听闻。

    因为最底层,像这种偏僻地方,的确就是律法管辖不到的地方。

    天高皇帝远,恶奴势欺人。

    这些事情,在明朝屡见不鲜。

    林彦心想,再过一年,估计当今的皇帝朱元璋,马上就能知道了。

    因为再过一年,

    督察院的督察御史刘伯温,就要奉旨查一件大案。

    那件大案,涉及当朝驸马爷。

    最终的结果是,驸马爷私贩铜盐等物,上下官员同流合污,沆瀣一气,过各地关卡视如无物。

    同时,刘伯温在调查这件案子的期间。

    他游历各地。

    发现了恶奴欺男霸女,侵占农田的事情数不胜数!

    这些恶奴,都是仗着当朝的大官,公侯的势,其中就包含胡惟庸,蓝玉、李文东等淮西勋贵.....

    下面一片触目惊心!!

    这也当时朱元璋震怒,爆发了胡惟庸案的引子之一。

    林彦说完这句话。

    场面一下陷入了沉默。

    特别是朱元璋,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他心想,难道每天百官上的奏折,都是欺瞒咱的?

    为什么这些事情我一件都不知道?

    良久,朱元璋吐了一口气,好奇问道:“你说这些事情,经常发生?”

    林彦点头:“没错,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今天,尊重张大爷的意见,不送那贼去见官的原因。”

    “送了官,吃亏的还是王大爷。”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啊,小小的一个黄沙村,像张大虎这样的村霸可不止一家。”

    “衙门那边日理万机,哪里会管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

    “我算是有功名在身,如果我出面,知县多少会给点面子处理一下。”

    “可我今天能帮张大爷,明天出了个李大爷,后天出了个赵大爷,若我都去帮,那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

    “退一步说,就算我帮的了黄沙村,那我帮的了李家村,刘家村的事情么?”

    听完这话。

    朱元璋竟然发现,原来底层还有这么多不平之事。

    他勃然大怒道:

    “岂有此理,食君之禄奉君之事,这些事情不管,还管什么?”

    “涉及人命,怎么会是屁大的小事?”

    “今天要不是咱们出现,那张大爷一家岂不是真的饿死!”

    林彦皱了皱眉,心想,这是哪来的老愤青啊…

    还真可能是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将领,一身正气,根本不识人间疾苦。

    林彦无奈解释道:“其实,也不怪知县,他是真的忙不过来。”

    刚到这个世界,林彦就是有功名在身。

    知县大人也清楚,未来这个年轻的秀才,考上举人,进士,前途无量。

    有可能是自己的上司,对林彦也是毕恭毕敬。

    因此,林彦跟知县大人倒是很熟络。

    起初,林彦也有些看不惯这些人作威作福,都是出面让知县大人处理。

    但渐渐的,林彦也不好意思找了,找了也不一定能办成事。

    因为他发现,知县大人太忙了,堆积如山的公务,下面办事的人又特别少,真是力不从心!

    有几次,林彦不信,特意在县衙里面跟这知县大人一起处理事情,是忙到天黑都忙不完。

    怪不得管不了下面的事情,是真没法管!

    这就是明朝制度有问题。

    明朝的官职,到县级这,就截然而止。

    整个县的人员分工,就是知县七品,县丞八品,主薄九品,教谕从九品,就这四个正式编制。

    四个正式工,要管一个县!

    一直到欧洲的某些小国家,也就一个县这么大,的确强人所难。

    最重要的是,下面办事的典吏是不入流。

    剩下的三班衙役等办事员,就不能称为官了,只能称之为吏,地位极低,工资不归国家发,而是县里自给自足。

    穷一点的县,能请得起几个吏员?

    可想而知,基层办事员少得可怜!

    用现代的话来讲。

    下面基层干事的人太少,千头万绪。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政策无法实施,只能敷衍。

    只是。

    这句话落在了朱元璋的眼里,就是帮不作为的官员说话了。

    顷刻间。

    朱元璋的脸布满寒霜,冷声道:“也对,你也是功名在身,那知县大人给了你什么好处,你帮他说话?”

    “好处?”

    这老头怎么动不动给人扣帽子啊......林彦摇摇头:“我可没收什么好处。”

    “不瞒你说,看知县可怜,整天忙得焦头烂额的,我还去县衙给他免费义务劳动了几天呢。”

    “说实话,县衙里是真的忙啊,我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有些事情也怪不得知县。”

    “归根结底,是制度有问题。”

    制度有问题?听了这话,徐达感觉自己有些麻了。

    这小子倒是讨自己喜欢,可怎么喜欢乱说话啊,少说两句啊!还想不想娶我女儿了?

    一路上,朱元璋负手走着,一直呈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他在思考林彦所说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走着走着,林彦的最后一句话,让朱元璋直接停下脚步。

    他直勾勾的盯着林彦,皱着眉问道:

    “你是说,咱大明朝的制度有问题?”

    林彦点头道:“可不是嘛。”

    “上面千头万绪,朝廷的各种政策,像一把把锤子一样,打在最底层的这颗钉上面。”

    “就算这颗钉在坚韧,总有撑不住的这一天。”

    “不是政策的问题,又是什么?”

    林彦这一番话说完。

    徐达彻底麻了,脸色苦涩无比。

    好女婿啊,你可真敢说!

    要是你知道眼前的人是谁,会不会把你吓死?

    ……

    ……

    ……

    (ps:求鲜花,鲜花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