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的话让老朱也陷入了沉思,良久后才问道
“那你有何证据?”
“这就是证据,学生画的统计图表。”
杨彦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折起来的纸,上面清晰的记录着税收,土地面积以及产出等情况。
用鲜亮的颜色标注出来的曲线让老朱很轻松的发现。
随着土地开垦的越来越多,人口的不断增加,税收竟然再以高台跳水般的速度下降。
“陛下,学生当然不是批评大明的政策,而是认为现在的某些制度有些过时了。
就比如说读书人免租免税,这在立国之初确实有效缓解了读书人过少的问题。
但是相应的,现在我们已经不那么缺乏读书人了。
科举稳步的推行每年会产生大量的读书人。
那么许多原来要纳粮的土地就要变成免税的了。
这还没算已经泛滥的投献,挂靠。
当然这幅曲线图依旧不完整,因为学生没有计算藩王的俸禄。
没有计算朝廷不断扩大的规模也没计算应对大灾的存银等数据。
不过要是全部考虑在内,那么学生估计大明不用五十年,就必须对百姓进行更残酷的压榨和税收。
否则大明朝廷就会破产,而且这样的压榨是不能有底线的。
因为人口会越来越多,免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多,税收也只能靠那些越来越少的田地。
这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过程,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最轻松的解决方式就是内战了。”
老朱看着曲线图,听着杨彦对未来悲观的预测,手越攥越紧。
良久后才慢慢吐出一口浊气,低头看向杨彦。
“朕怎么觉得你每一次见到朕都会提出一大堆的麻烦来?
朕有的时候都在想,让你闭嘴以后,说不定就不会有这样的麻烦了。”
“陛下,在曾经与唐朝同一时期的黑衣大食国境内有一种鸟。
这种鸟体型庞大,奔跑速度极快,却不会飞。
在他们遇见危险时,便将头埋入沙子中,装作看不见捕食者。
以此进行自欺欺人的躲藏,虽然科学上解释它们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站在人类的角度来说,却是......哎呦..........”
杨彦的比喻还没打完就被老朱打了,脑壳上被连扇了两巴掌,官帽都歪了。
“你个狗东西,当朕听不出来这是在讽刺朕吗?”
老朱眼睛一瞪骂道
“再敢这样拐弯抹角的暗讽朕,小心将你拖去净身房!”
“哦......”
杨彦应了一声不敢在造次了。
“哼,接着说下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老朱冷哼了一声,让杨彦接着往下说。
“遵旨!”
杨彦拱了拱手接着道
“陛下的政策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刚刚开国有许多比税收稳定更重要的事情。
但问题是,现在大明已经渐渐稳定了,那些适用于生死关头的一些政策就显得过时了。
就像是现在,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税收的局限性。
就像是人不能永远只吃一两样东西活一辈子,否则肯定生病。
税收就是大明的粮食,当只用几样东西维持运作,而且这几样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
大明的身体机能就会崩溃,无法维继。
我们要做的就是丰富大明的饮食,并保证营养。”
老朱将曲线图丢在一边,觉得低头说话太累,干脆也坐在了地上
“那你有什么办法?”
“立刻修改大明律,将读书人免役免税的特权全部取消。
换成官府对困难的读书人进行家庭补助,每月发放基本生活物资。
承担部分的学费以及相应的路费。
先将目前最重要的税收的保持住,随后扩展其他的税收,将商税增加。
同时考虑到陛下担心有人借此敛财,欺压百姓,以至于小本买卖都难以为继。
学生还建议设立一条线,比如,每月利润达到200贯以上的产业才需要交税。
而低于这个数值的则不必纳入税收名单。
同时开征遗产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样设置一条底线。
总之,良性的税收应该是富人多交,穷人少交或者不交。
而不是向现在这样,税收全压给一部分人,不管他们是不是穷人。”
杨彦的话听的老朱连连点头。
“富人多交,穷人少交!杨彦啊!这确实是利国利民之策!”
老朱说着站起身开始在宫殿中四处乱窜。
“确实,现在想想朕是太优待读书人了。
你这样,回去立刻拟个奏疏......不,现在就在这拟个奏疏。
朕现在就要知道你的具体计划!今天的饭朕管了!”
老朱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当即就让人拿来了桌椅让杨彦拟奏疏。
老朱就站在杨彦身后不时将写好的奏疏拿去看。
以至于到了晚上朱标来问安时,竟然看到杨彦和老朱捧着个大碗蹲在大殿里吃饭的奇异景象。
“儿臣,儿臣.....”
朱标走过来突然发现自己语言能力好像缺失了一块,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太子,来了啊,你去,先去看看桌子上的奏疏,等朕和这小子吃完了再说。”
老朱捧着碗,随意的指了指杨彦写奏疏的桌子,然后低下头大呼小叫道
“臭小子给朕留点菜!你咋吃这么多!”
看着一老一少两个身影在边上用筷子打架,朱标僵着脸走过去拿起了杨彦写了一天的奏疏读了起来。
然后,他就完全的陷入了杨彦的奏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