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诸葛择妻
    就在孙绍与黄月英在长沙初见的时候,远在襄阳城外卧龙岗的诸葛亮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荆襄名士黄承彦。

    诸葛亮今年二十五岁,他身材高大却不魁梧,面相是玉树临风、丰神俊秀,虽然笑起来如春风和煦,但胸藏宇宙的他,浑身自有一股高深莫测的气质。

    诸葛氏原本是琅琊望族,父亲诸葛珪做过泰山郡城,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父母双亡后就跟着时任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诸葛玄不做豫章太守后就投奔了荆州刘表,并将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一起带在身边。

    诸葛玄在建安二年去世,之后诸葛亮就带着弟弟诸葛均一起隐居在隆中,如今也快十年了。

    诸葛亮曾经师从庞德公、司马徽,他平日里喜欢《梁甫吟》,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不过大部分人并不相信这个气质儒雅、丰神俊秀的年轻人有管仲、乐毅那样的才干。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诸葛亮是在自吹自擂,比如他的好友颍川徐庶以及博陵崔州平等好友就对他的才能深信不疑。

    除了好友,就是曾经为诸葛之师的庞德公和司马徽,黄承彦虽然也是荆州名士,但他更喜欢游历四方,并不像庞德公和司马徽一般桃李满荆州。

    黄承彦也是听了庞德公和司马徽,觉得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物,虽然现在寂寂无名,只能在隆中以隐士自居,但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这些看好诸葛亮的荆州名士都相信,诸葛亮才学已经大成,只待风云际会,便能扶摇直上九万里,成为名重天下的人物。

    黄承彦女儿黄月英已经及笄三年,在当时这么大年龄还没出嫁的女儿,大多数都是没人要的。

    黄承彦年过四十才得一女,自然是视作掌上明珠,极尽呵护之能事,不仅从没像其他名门望族的女儿一般严加管教培养成大家闺秀,反而是让其自由发展,只要是女儿喜欢的他都尽力满足。

    黄月英年纪稍大,已经初见美人雏形,黄承彦不愿女儿所嫁之人是为了贪图女儿的美貌和黄氏的家世,因此早早放出风声,说女儿发黄肤黑,容貌不堪,并且还专门起了小名阿丑。

    黄月英丑名传遍乡里,如此一来,确实少了许多觊觎之人,但同时也让荆州求娶黄月英的人才寥寥无几,这些人能让黄承彦看上眼的更是一个没有。

    如今黄月英已经及笄三年,黄承彦也坐不住了,这才向老伙计司马徽打听荆襄还未婚嫁的青年才俊。

    司马徽明白黄承彦问自己而不问庞德公的小心思,毕竟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名号凤雏,正是天下难得的青年才俊。

    只不过庞统不似黄月英闺中女儿一般没有怎么在公众面前露面,庞统生得五短身材,面容丑陋却是荆襄人尽皆知的事情。

    黄承彦不愿女儿嫁与贪慕美色虚名之辈,自己却也不想貌美如花的女儿嫁与丑汉,这是黄承彦身为人父的双标作祟,在司马徽看来却也是人之常情。

    于是司马徽便向黄承彦推荐了隆中高卧,与凤雏齐名的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年逾二十五,依旧不曾娶妻,一来是他胸怀大志,并不愿被婚姻所拖累束缚,二来也是他自认旷世奇才,眼高于顶,对于庸脂俗粉亦是不屑一顾。

    只是如今二十过半,在东汉末年,这个年纪还不娶妻是有可能导致后嗣断绝的的,因此到了今年,诸葛亮也不再坚持,打算先成家再立业。

    此时恰逢黄承彦向司马徽打听,司马徽便趁机向黄承彦推荐了诸葛亮。

    在司马徽看来,诸葛亮和黄月英是真正的天作之合,两人都是才貌双全,又因种种缘故都是大龄不曾婚嫁。若非天赐良缘,黄承彦又怎么会如此巧合的刚好就在此时上门问婿呢?

    黄承彦此次为女而来,虽然自觉女儿配得上诸葛亮,但却不知道诸葛亮是何想法,两人寒暄过后,黄承彦便开门见山道:“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

    诸葛亮没有犹豫,欣然允诺。

    黄承彦不解道:“孔明为何如此答应的如此爽快,莫非你一点也不介意月英容貌么?”

    诸葛亮洒然笑道:“任是容貌倾国倾城,也如同那繁花似锦,就算是再美,也终有凋零的一天,娶妻当娶贤!”

    黄承彦欣慰的点了点头,赞道:“孔明真大丈夫也!”赞完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递给诸葛亮,笑着说道:“此乃水镜先生托我转交给孔明之信,还请孔明观之!”

    诸葛亮结果帛书,展开一看,面上先是愕然,然后笑着问道:“黄先生这是故意试探我么?如果我没有答应,是不是就错过了如此一桩良缘?”

    黄承彦抚须笑而不语,诸葛亮也放下帛书,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大笑出声。

    原来司马徽的帛书上写的是司马徽建议诸葛亮迎娶黄月英,并且隐晦的暗示黄月英绝非是乡间传言的那般容貌丑陋。

    司马徽虽然没有见过长大之后的黄月英,但却见过黄月英小时候,他自然明白幼时白嫩可人的黄月英不会因为长了几岁就变得丑陋不堪。

    黄承彦在诸葛亮答应亲事之后才将司马徽的信给诸葛亮看,这样既可以看出诸葛亮不是贪图美貌之人,也让诸葛亮知道他黄承彦的女儿绝非容貌丑陋之人,让诸葛亮对这门亲事更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