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六章 东方大帝国,竟然穷成这批样!!!(求鲜花,评价票)
    三日后。

    大朝会。

    奉天殿内,一众朝臣都在等待开始今日朝会。

    大明的朝会分为大朝会,朔望朝,以及常朝。

    其中大朝会是重点日子的朝会。

    朔望朝指的是初一十五的朝会。

    而常朝是每日朝会。

    常朝又分为早中晚朝,基本上长期执行的是早朝。

    此次大朝会,是属于第一类大朝。

    朱元璋虽然在之前殿试中,直接任命了朱允煊为皇太孙。

    但是还要通过大朝会,召集文武百官,向文武百官宣告这一决定。

    同时举行册封典礼。

    所以,殿试结束的第二天。

    朱允煊就被叫到皇宫里,由礼部教授册封皇太孙时的各样礼节。

    繁琐的礼仪搞得朱允煊有些头大。

    好在大朝会还是如期举行了。

    朱元璋可不是明朝后期的那些常年不上朝的皇帝。

    他是历史上极为敬业的皇帝。

    而朱元璋定下的朝会时间更是离谱。

    大朝会要从寅时开始,也就是凌晨三点。

    之前朱允煊不知道,后来在宫里得到这个消息,简直欲哭无泪。

    这耽误人睡觉,简直就是谋杀啊!

    不由得心道:

    待以后自己掌权了,一定要把早朝时间改一下。

    不能太没有人性了!

    不过,也没必要在这种小事上与朱元璋作对。

    就在朝臣们,在奉天殿外瑟瑟发抖之时。

    礼仪太监终于宣告朝会开始。

    朝臣们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大朝会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册封朱允煊为皇太孙。

    都是礼部早都安排好了的。

    也就是走个过场,没什么可说的。

    只是朱允煊一身四爪龙袍,腰配玉带,头戴翼善冠,当真威武至极。

    走在奉天殿外的御道上,朱允煊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不同感受。

    礼仪结束后。

    朱允煊身穿太子服饰,站在朱元璋的御座下方的位置。

    显然,朱元璋的这种安排,就是要朱允煊从今日起,参与朝政。

    朝臣们都是懂得的,

    自然没人会说什么。

    就是在怎么愚蠢,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触怒朱元璋。

    随后,是朝堂的关键环节。

    处理朝廷的近期大事。

    太监总管一声长喝:

    “众文武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种话也都是程序性的。

    这种关键朝会,肯定有官员有重要事情要上奏的。

    而黄子澄与齐泰等人,早就等着这个环节了。

    他们已经提前商量过了,要在朝会上给新任皇太孙朱允煊找麻烦。

    至于朱允炆,他根本就没有进入朝堂的权力。

    不过,黄子澄和齐泰两人是很聪明的。

    他们不会自己去出头,而是安排有小弟前去探路。

    很快,有官员就开始奏事了。

    “臣,户部侍郎,李世清有本奏。”

    “本月初,陕西与山西大旱,请奏陛下,应该如何处置。”

    太监总管把户部侍郎李世清的奏折拿给了御座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简单看了一眼。

    这事情他是知道的,毕竟爆发水旱灾害,各地的布政使都会第一时间上折子,报告灾情情况。

    朱元璋没说什么,让太监总管把奏折递给了朱允煊。

    朱允煊没想到,第一天上朝就要自己上场了。

    老朱还真是相信自己啊!

    不过,想是这么想,朱允煊还是拿过了奏折看了一下。

    户部侍郎的奏折大致意思是:

    陕西和山西两省大旱灾,两省的布政使向朝廷请求赈灾。

    然而,户部却没有钱用于赈灾,怎么办,请皇上拿主意。

    户部是六部中掌管国家钱粮税收的部门,权力极大。

    有一个尚书,两个侍郎。

    这李世清正是其中一个侍郎。

    实权极大。

    看完户部侍郎的奏折,朱允煊也忍不住腹诽。

    户部没钱,你写奏折有个屁用,没钱,你问皇帝,还不是没钱!

    此时所有文武百官都看着朱允煊。

    有的官员对这个新出现的皇太孙是好奇。

    有的官员对朱允煊是冷眼旁观。

    有的官员是在想户部侍郎的奏折里都说了什么。

    总之都在各种胡思乱想。

    不过,他们所有想法的中心就是皇太孙朱允煊。

    毕竟,朱元璋把奏折递给皇太孙。

    显然是想锻炼皇太孙处理朝政的能力啊!

    朱元璋确实是这么想的。

    所以,此时他也一直在观察朱允煊。

    然而,朱允煊看了片刻,就把奏折递了回去,又给了朱元璋。

    “皇爷爷,孙儿没意见,请皇爷爷拿主意!”

    朱允煊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真正意见和建议。

    毕竟,这户部侍郎在奏折里也没说户部现在还有多少钱,还有多少粮食。

    朱允煊不好贸然开口。

    朱元璋很快明白了朱允煊的用意。

    不由得微微点头。

    心道:允煊果然稳重,是个可塑之才。

    “李侍郎的奏折,咱看过了,让咱想一想。”

    “你们还有谁有奏本,继续说来。”

    朱元璋也没表态。

    而是看还有没有别的奏折。

    又一官员站出人群,说道:

    “臣,户部侍郎杜衡,有本奏!”

    “之前李侍郎所奏乃山陕大旱,臣所奏乃浙江遭受洪涝灾害,请陛下安排赈灾!”

    朱元璋一愣,没想到户部两个侍郎,一个说旱灾,一个说涝灾。

    竟然同时提出来了。

    接下来,同样的程序,朱元璋先看,然后朱允煊看,最后奏折再次递给朱元璋。

    朱允煊始终没有发表过多看法。

    朱元璋看完两人的奏折后,沉声道:

    “两个户部侍郎所奏之事,咱几日前已经知道。

    如今应当如何应对,你们有什么意见?”

    朱元璋出生平民,所以说话也都是白话腔,称呼更是随意。

    看过朱元璋批阅奏折上写的文字,都知道,朱元璋在文化上那是土上加土。

    而朝臣们早都习惯了朱元璋的说话方式。

    朝臣们一个个发表他们意见。

    “臣以为,天灾人祸,非人力可为,赈灾是必须的。

    可让户部调拨钱粮由当地布政使负责赈灾事宜。”

    “臣以为,如今连续各地灾祸,必然是当地官员没有做好灾害的防御,请陛下治他们失职之罪!”

    “臣以为,这三省都是大省,事关无数黎民,若赈灾不利,可是会出大事的。”

    “臣以为......”

    朱允煊一直认真听着大臣们发表意见。

    结果说到最后,也没人提出个有建设性的意见。

    各位大臣们说了半天,结论就是:

    咱们必须得赈灾,得花钱赈灾,得派人赈灾。

    至于钱哪里来,花多少,怎么花,谁去,都没说出个所以然。

    朱允煊不由得哂笑。

    这官员们的办事效率还真是低的一批啊!

    在官员们说完,朱元璋转头问户部。

    “户部,你们现在能拿出多少钱粮,应对三省的灾情?”

    户部尚书今日不在朝堂。

    两个侍郎就是最高长官。

    听完朱元璋的问话,两人嗫嚅了半天,才说道:

    “陛下明鉴,不是户部不想出钱粮去赈灾,实在是目前户部空空如也,没有余粮啊!”

    “是啊!陛下,户部已经揭不开锅了!”

    “目前库存白银只有不足二百万两了!”

    什么情况,堂堂大明,东方大帝国,竟然穷成这个批样!

    PS:求鲜花,评价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