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资产整理
    九龙仓的资产就在雷蕴荣和包船王谈笑间分割完毕,最重要的事情解决完,两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雷蕴荣拿出自己特意带过来的一瓶黄酒,对着包船王说道

    “包伯伯,虽然说我们不方便搞个庆功宴,但是收购九龙仓怎么说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这个时候不可无酒,我特意托人买了一瓶地道的绍兴黄酒,我们可以以此庆祝一番。”

    “阿荣有心了,这黄酒我也是很久没喝了。说起来黄酒才应该是我们华夏的国酒,它在我们华夏可是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华人庆祝就应该饮黄酒。”

    包船王是之江人,黄酒以之江的最为有名,这也可谓是他的家乡酒,所以他才感到雷蕴荣很有心。

    “那我们先尝尝,我也是第一次喝黄酒。”

    黄酒度数不高,喝起来有点酸酸甜甜的,但酒香很浓郁,这对雷蕴荣这种不胜酒力的人来说,感觉意外的好喝。

    三杯黄酒下肚,雷蕴荣的脸有点微红,见包船王的酒杯也已经空了,一边起身给倒满,一边说道

    “包伯伯,九龙仓是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有严格的程序,所以这也需要仔细操作一番。”

    “不错,阿荣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雷蕴荣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道

    “包伯伯,对于九龙仓这个上市公司的壳你有兴趣吗?如果您感兴趣的话这个壳可以拿走。”

    “阿荣,这个壳可也有不小的价值。”

    “我知道,但是之前我已经拿的够多的了,这个包伯伯你可能更需要一些。”

    九龙仓怎么说也是香江老牌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是此时为数不多的蓝筹股,这样一个上市公司的壳价值也是很高的。

    雷蕴荣之所以把它让给包船王也确实是因为这次财产的分割,从长远来看还是他赚大了,而且雷蕴荣也有更好的目标。

    “好,既然如此那我也却之不恭了。”

    既然这个事情商定,雷蕴荣也是说出资产剥离的方案

    “包伯伯,为了少些麻烦我们也按照规定来。现在九龙仓的最大股东是百胜公司,而百胜公司我们俩各占一半。我们可以评估出九龙仓的实际价值,包伯伯你用资金收购我手里的百胜公司股份,而我也用资金收购九龙仓中分分割给我的资产,包伯伯你看怎么样?”

    包船王略微思索了一会说道

    “阿荣,这个方案没有问题,但是这个九龙仓的实际价值怎么个评估法?”

    “我们也不用搞商业算法溢价那一套,就是评估出九龙仓所有资产的价值,加起来就算是九龙仓的价值。”

    “行,就按你的方法来办。”

    自此,两人关于九龙仓的资产分割的方案才算正式完成。

    这次收购九龙仓,真正算起来其实两人花的钱也不是太多。

    在和怡和达成的协议中,百胜公司是按照当时的股价收购怡和手里的九龙仓股份,而怡和也是按照当时的股价收购百胜公司手里置地公司的股份。

    在当时,九龙仓的股价已经略有回调,下降到了块港币每股,总市值在亿港币。

    怡和手里本来持有百分之五十点一的九龙仓股份,后来因为这触发了邀约收购,所以就卖出了百分之零点二,剩下百分之四十九点九,这部分总共价值亿港币多个五百多万。

    而置地公司则因为雷蕴荣和包船王的突然对其发起收购,股价可谓是每一天都在涨,当时已经达到港币每股。

    这也是凯瑟克为什么不同意以当时的股价交易但又非常急切的想达成和解的原因。

    按照当时的股价,置地公司总市值为亿港币。

    百胜公司持有百分之二十二点五的置地股份,这部分总共价值亿港币多点。

    所以百胜公司只需要支付给怡和集团亿港币的现金就可以将九龙仓给拿下,当然交易的各种税不计算在内。

    所以总的来说,百胜公司是用之前雷蕴荣与包船王收购的九龙仓和置地的股票加上这亿现金收购了九龙仓。

    而两家投入到百胜公司的股票价值也是按照各自实际投入的价值来计算的。

    雷蕴荣这一边,他当时拥有百分之二十点六的九龙仓股份以及百分之五点二的置地股份。

    因为当时雷蕴荣收购这些股份的时候,这两家公司股价还没有爆涨都比较平稳,所以花费的不多。

    其中九龙仓的股份总共花费了近三亿港币,置地公司的股份也花费了近三亿两千万港币,所以雷蕴荣投入到百胜公司的全部股份价值六亿两千万。

    而包船王当时是只持有百分之十一点三的九龙仓股份,这部分收购的时候九龙仓股价略微上涨了一点,包船王总共花费了一亿七千万港币。

    这样计算肯定多多少少雷蕴荣是有点吃亏的,毕竟他很早就在暗中吸纳九龙仓的股票,花了较少的钱拿到了较多的股份。

    当时为了尽快达成合作也为了不那么麻烦雷蕴荣也没有计较太多,主动提出按这样的方法计算。

    包船王也是个讲究的人,他知道这次是他占了便宜,嘴上没说什么却记在心里。所以在成功收购九龙仓,在分割资产的时候包船王也是做了较大的让步。

    不说包船王把金门建筑这家香江最大的建筑公司让给自己,这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包船王说他不懂建筑,对他没多大用都是他的托辞,这是他在投桃报李。

    还有最后一部分九龙仓的物业,包船王也是把价值更高的山顶地皮物业让给了雷蕴荣。

    现在香江媒体乃至后世常说的“山顶豪宅”、“山顶别墅”,主要就是集中在山顶道、种植道与宾吉道这几条交错山路两侧。至于后世鼎鼎大名的白加道严格来说还不是山顶,它在中半山区,勉强算是山顶的头段。

    然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整片山顶区域都被开发成建筑群,形成一大片山顶社区,再加上后世的香江著名的山顶广场、蜡像馆、凌霄阁等景点全都在这个社区附近,所以形成了集旅游,美食,购物以及居住为一体的太平山顶,成为香江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

    九龙仓在山顶囤积了不少地盘,在年的时候将这些地盘进行开发,并把这个地产项目命名为红梅阁。

    红梅阁的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它就在山顶社区的核心地段,包含九栋独立大屋以及三十九栋联排别墅。

    其中九栋独立大屋在去年已经开发完成,但这些别墅都是只租不卖,一直保留在九龙仓旗下,而那三十九栋联排别墅则是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明年可以完成。

    别说以后了,就是现在这些山顶别墅都是香江最贵最顶级的豪宅,价值巨大,如果放到世纪,这些房子起码价值百亿港币!

    所以有时候做生意真不能针针计较,当然这也是要分人,有的人你大气别人拿你当傻子。

    言归正传,这样算下来,这次收购九龙仓,雷蕴荣投入了六亿两千万,包船王投入了一亿七千万,还有要支付给怡和的亿港币,一共才亿港币。

    不过除了这部分以外,当时百胜公司在公开收购九龙仓之后,也在股市上收购了百分之五左右的股份,这部分的股价就不低了,均价在块港币,所以这部分也花费了近一亿五千万。

    总共加起来,百胜公司花费了亿港币,持有九龙仓百分之六十四点五的股份,其中包括百胜公司未换购成置地股票剩余下的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这其实已经达到了全面邀约收购的标准,不过要避开也很容易,只要把股份分散开,单一股东低于百分之五十就可以了。

    这个价值刚好和在收购前的九龙仓总市值差不多,但显然九龙仓落到了雷蕴荣和包船王手里价值肯定不会这么点。

    所以对于这次收购,林行之在信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次经典的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的蛇吞象式的收购。

    因此后世有香江股神之称的李兆基也是在反复研究这次的收购战。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最后那一下釜底抽薪转战置地,让置地股票大涨,冲抵了一些成本,不然肯定没法这么轻松。

    看看历史上的包船王就知道了,先是花了十五亿港币的资金收购了李超人以及几个闲散股东加起来近三层的九龙仓股份,然后又与怡和在股市上召开展开对决,斥资二十亿港币现金邀约收购了两层散股,最终花费了三十五亿港币才拿下九龙仓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这次可以说由于雷蕴荣的介入,不仅钱花的少了很多,还让怡和也伤劲动骨了。

    所以,这次雷蕴荣不仅让高盛公司准备的两亿美金贷款没有用上,就是他自己准备的资金也没有用完。

    当时雷蕴荣为了保证资金充足万无一失,不仅让高盛准备了两亿美金的贷款,还在收购战开始之后,将之前为了迷惑怡和而接连举牌的几家除了置地以外的公司的股票全部给卖掉了。

    受当时收购战的影响,整个股市都在略微上涨,所以雷蕴荣卖掉那些股份不仅没有亏钱,反而赚了那么一点。

    所以在最后,因为雷蕴荣投入到百胜公司的股价较高,只需要他再投入两千万的现金。而包船王,则需要再投入四亿七千万港币。

    最终的资产剥离方案就是包船王出资六亿四千万港币收购雷蕴荣手里的百分之五十的百胜公司股份,以此包船王成为九龙仓的控股股东。

    之后雷蕴荣按照目前天星码头物业以及天星小轮,钻石山龙蟠道地皮和山顶物业的实际价值,出资购买这些资产。

    这样做虽然会产生更多一点的税费,但是胜在清晰,明了以及合法。

    至于金门建筑,在怡和收购它的时候就将它私有化了,所以收购起来也方便很多,不过这份钱需要雷蕴荣自己出了。

    分割方案已定,两家也是派出人手来进行具体的方案实施。

    虽然雷蕴荣和包船王在大方向上定下来,但一些细节问题还是有很多,所以这资产分割足足花了近一个多月才搞定,其实这也算是快的了,如果遇到斤斤计较的人,这能扯皮个一年半载。

    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大家看着九龙仓不断的发出公告,也知道这是两人在分割资产。

    普通人可能就是当做茶前饭后的谈资,大部分华资商人就是羡慕嫉妒了,每公布一份资产都让他们眼红不已。

    至于怡和集团,他们愤怒到咬牙切齿但却不得不往肚子里咽,九龙仓每一次发布的公告就像是一巴掌打在他们的脸上。

    最后经过评估计算,雷蕴荣收购九龙仓分割给他的那份资产总共花费了八亿六千万港币。

    和怡和关于金门建筑的谈判在这期间也已经结束,最后以四亿两千万成交。

    自此,雷蕴荣对九龙仓的全部谋划才落下帷幕,这次总共花费了十二亿八千万拿下了九龙仓一半多的优质资产再加金门建筑这家全港最大的建筑公司。

    不过这次雷蕴荣总共才准备了十亿港币的资金,还是有点缺口。

    就两亿八千万的缺口对雷蕴荣来说压根不是事,只要他开口,有这个实力的银行没有哪家是不愿意带款给他的。

    但雷蕴荣最终还是选择了汇丰银行。

    这次雷蕴荣发动九龙仓收购战找的是高盛而不是之前关系很好的汇丰,肯定会让人家心理有些许芥蒂,再加上这次的收购战汇丰也确实在其中帮了不少的忙。

    所以雷蕴荣找上汇丰也是有修补关系主动示好的意思,他也相信沈弼应该懂这层意思。

    其实对于这场收购战,汇丰也是赚了不少,不仅削弱了怡和集团的实力,还给包船王和雷蕴荣提供了近十亿港币的带款,每年的利息都是躺着赚。

    处理完九龙仓的事情,雷蕴荣觉得有必要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资产。

    对于九龙传媒和荣耀电子这一块才刚起步,可以不用雷蕴荣再去做什么动作,主要的还是地产这块。

    在地产方面,雷蕴荣主要是有两家公司,一家是收购而来的上市公司泰盛发展,目前这家公司还在开发湾仔的地皮。

    另一家就是雷蕴荣自己成立的九龙发展,之前雷蕴荣收购的物业都放在九龙发展下面,可以说目前九龙发展唯一的业务就是物业重建与收租。

    从最开始收购的雷瑞德大厦,也就是海陆通大厦,到后面的环球大厦与励精大厦,华人行大厦以及英美烟草公司旧址的两栋大厦,这些都是收购而来的。

    还有就是之前九龙建业总部那占地近九万平方尺的土地,娱乐唱片所在的位于沙田占地近一万尺的总部大楼,这些雷蕴荣都将其放到了九龙发展名下。

    当然还有收购青州英泥所得的位于红磡的近九十万平方尺的工业用地,同样也放在九龙发展名下。

    如果再把这次收购过来的九龙仓的资产也注入到九龙发展的话,那九龙发展所蕴含的价值在香江肯定是仅次于置地公司。

    但是这样的话九龙发展就太庞大了,而且似乎变成了纯收租的地产公司,这不符合雷蕴荣给它的定位,雷蕴荣是希望将九龙发展经营成后世长江实业这样的大型综合地产公司。

    而且雷蕴荣也觉得得给自己还有自己的家族留点后路,不能把资产都放在公司里,总得拿出一些资产作为祖产给传承下去。

    如果雷蕴荣的后代安分守己还好,他留下的资产肯定能保这些子子孙孙一世富贵,但就怕有人想法很多,想去自主创业,这样的情况下再大的家业都有可能败掉。

    所以还是先留出一份祖产,给自己的后代一个保障。

    其实这在西方是很普遍的,举个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尔盖茨。

    别看比尔盖茨的财富好像每年都在增长,但其实他在微软上市之后一直在减持自己手里的股票。

    获得的资金他除了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以外,进行了多元化投资,而且投资的大多都是一些传统行业,这也是为了让他的财富不至于全部压在微软上。

    事实上,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比尔盖茨的财富的大头已经不是微软的股份了,而是他来自于他成立的瀑布投资。

    瀑布投资就是比尔盖茨用来保值甚至是增值自己财富的投资公司,也是他给自己后人的保障。

    雷蕴荣也思索了一番,到底把哪些资产放到祖产里去。

    最后雷蕴荣抽出了两块,一块是快要重建完成的新华人行大厦,重建完成之后的华人行大厦将会是整个中环最现代化的大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肯定也会越来越高。

    至于另一块,雷蕴荣选择的则是从九龙仓获得的山顶红梅阁物业。

    那里房子的价值不用说,仅仅是租金就不匪,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房子的价格在涨,租金也会疯长。

    没有什么比房子更好的传承给后代了。

    而且那些在建的三十九栋联排别墅雷蕴荣也暂时不打算卖,此时也卖不出什么价钱,等到九十年代再卖,那价值会高的多。

    最后,雷蕴荣把新华人行大厦和红梅阁注入到雷氏慈善基金会。

    今后这两块资产产生的收益除了用于慈善以外,雷氏家族成员的开销都会走慈善基金会的帐。

    当然雷蕴荣日后肯定会再拿一些资产注入其中,同时也会慢慢地把相关的制度给建设完善。

    至于从九龙仓分割到的其他资产,雷蕴荣还是将其注入到九龙发展。

    这下,九龙发展就是把手头的物业全部建设完可能就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在剥离了新华人行大厦之后,九龙发展目前正在重建的项目就是励精大厦以及环球大厦了。雷蕴荣觉得有必要对所有的物业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这样也方便重建的有序推进。

    除了地产这一块以外,还有就是建筑公司这一边。

    雷蕴荣虽然收购了金门建筑,但他不打算将其并入到九龙建业。

    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到一起的话虽然规模会大很多,但是两家公司的人员的融合以及各个方面的重组都会非常的麻烦。

    毕竟两家都是非常成熟且盈利稳定的公司,万一没有操作好甚至都有可能崩塌的风险。

    所以还不如让金门建筑独立发展经营,这样不仅可以两家公司相互促进也能更好的垄断香江的建筑生意。

    金门建筑本身的管理层能力还不错,在被怡和收购之后他们也没有被替换,怡和只是安插了几个重要职位。

    本来怡和收购金门建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金门建筑的总部大楼金门大厦,就是在过几年被陈松青炒到价值十多亿的那栋大厦。

    而金门建筑在被怡和收购之后,在它的支持下,发展也是越来越快,乃至于九龙建业在张长林的带领下拼命的发展也还是稍逊一筹。

    所以雷蕴荣也就没有替换金门建筑的管理层,只是唯一让雷蕴荣不太满意的就是金门建筑的高层大多都是鬼佬,所以雷蕴荣也不得不安插了多人到金门建筑里面。

    将这一件件事情处理妥当,雷蕴荣总算是松了口气。

    其实这些事情不需要雷蕴荣操心太多,自有手下的人去做,但是这些事太繁琐了,经常要麻烦到雷蕴荣这里。

    现在收购战也结束了,其他的一些事情也按照规划处理好了,雷蕴荣总算可以有时间去关心一下荣耀电子。

    不过就在雷蕴荣想去荣耀电子坐镇的时候,这天港府却突然颁布了一项新政策

    自年月号起,将全面邀约收购的股份标准线从百分之五十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五。

    这个政策一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为了保护英资企业。

    实在是这次雷蕴荣和包船王强势收购九龙仓有点吓到他们了,连怡和都输了其他企业更是讨不了好。

    其实这一战也是把英资企业的虚弱暴露无疑,让很多华资都有点蠢蠢欲动。

    所以港府也是为了保护英资企业,将这邀约收购标准线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五,就是为了增加收购难度。

    不过这对雷蕴荣没有多大影响,如果真碰到让他志在必得的目标,就算是降低了标准线也没关系,大不了全资收购退市。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