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冷了,不好干活了,砖窑的效率也降低了。
赵睿也只好让窑厂停工了。
并且找上了李恪,问他灾民们没事做了,还管不管饭?
李恪自然不能让这帮人饿肚子,这几日也在寻找解决的办法。
马上过冬了,一些百姓们纷纷出城捡木柴,烧成炭,回到城里卖炭。
这里不像长安,城门外都是荒山野林,树木多的是。
灾民们不像他们,有存粮,没有活干就没饭吃。
李恪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几天一直在翻看史书,看看历朝历代大多都是怎么安置这些灾民的。
不过,史书上动辄百万人口,跟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
这只是小规模的迁徙。
养活这帮人,不难。
把粮食免费发给他们也不是不行。
但是李恪翻了一些典籍,发现做法都是五花八门。
若是白给他们粮食,当地的百姓该不平衡了。
李恪瞬间就想到了山羊和绵羊的故事,所以绝对不能这么干。
若是不管了,容易打破当地的生活秩序,还必需要妥善安置。
清晨的一场霜下来,李恪看到了地里的大白菜都熟了。
便让人带上一部分青壮,再次挖了几个地窖,用来存储白菜。
之前挖了不少地窖存放红薯和土豆了,反正自己还有,便都放开了,安排人往外批发了不少。
既然白菜下来了,又把这些白菜都运输到了地窖里,把几个地窖装的满满溜溜的。
然后再次安排人往外卖。
这个产量也不低,价格非常便宜,百姓们也都喜欢。
而且李恪也让人说明了大白菜留根,明年可以留种的办法。
百姓们争相购买。
这都是小事。
灾民太多了,仅仅使唤了一群青壮,也上千人呢。
挖白菜这点事,这点活轻轻松松就被干完了。
砖窑和修路要想开工,那得明年开春了。
冬季还是很长的,这几个月干什么呢?
李恪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看来这自古帝让百姓忙碌一年都是有原因的。
不能让你吃太饱,也不能让你饿肚子。
吃饱了容易闹事,饿肚子了就揭竿而起造反。
特别是这种没有家庭的人,更是不稳定因素,都是造成小偷小摸,乃至入室抢劫的罪魁祸首。
他们是灾民没错,但不能是一辈子灾民。
给他们盖了房子,也得想办法让他们转变为正常的平民。
让他们变成平民,那就得给他们安排工作。
可这是大唐,封建社会。
自己那几个小作坊,容纳几百人就撑死了,这上万人实在是安置不起。
正当李恪思索下一步干什么的时候,一辆煤车缓缓进了王府。
福伯立即让人带着煤炭运进了柴房。
煤碳,暖器。
李恪双目一亮。
城中百姓也是需要供暖的,供暖就需要烧木炭,就需要花钱。
暖器铁器太多,自然是没法普及的,一般人也承受不起。
但是一个铁皮煤炉子几文钱而已,大多数人还是买得起的,同样可以供暖。
顶不行弄成本价呗。
烧煤有烟,那安装个烟囱不得了?
只要有了烟囱,那就不必担心烟雾以及一氧化碳中毒了。
这样,既能让大家供暖,也能有个火源烧水做饭。
只要有了专门的炉子,那煤炭就有了需求。
而那些往年的卖炭翁怎么办?
虽然人数没灾民这么多,但是也不能顾此失彼。
好说,都拉过来给自己卖炉子,卖煤炭呗。
他们经营烧炭卖炭的年头长,肯定知道谁家有钱买炉子买煤。
李恪小时候在外婆家,就是烧的煤炉子。
后来才改的暖气,再后来才改天然气,这些事都让他赶上了。
也烧过蜂窝煤,也烧过煤炭,也叫大同块。
相比之下,大同块虽然有烟,但是燃烧热量高,禁得住烧,反而更贵一点。
所以李恪对于这个取暖方法比较了解,自己还点过炉子,简单的很,煤块不贵,性价比高。
同时,煤炭看似不花钱,但是采矿也是很消耗人力的,而且极其消耗人力运输。
后世有先进的设备,有动辄几十吨载重的大车,有公路,所以价格才会那么便宜。
索性让那帮灾民去矿上采矿算了,全靠人力代替。
运输也靠人力,运来城里卖,赚了钱再发点工资。
而且,张金彪也建立了高炉了,别的活冬天不能干,但是炼钢行啊。
而且,蒸汽机的火源也不该是木柴,应该是煤炭才对。
只是工部不知道最佳的火源是什么,这才烧的木柴。
烧煤可以,但是讲究方法。
李恪从书籍里查阅,竟然需要加一个鼓风机,然后把煤炭打湿了,再烧。
这样下来,煤炭碎屑就不会乱飞,而且燃烧的时候多余的热量会把水变成氢气和氧气,再次燃烧。
那些火苗就是氢气以及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次燃烧造成的。
所以,新的蒸汽机除了气缸需要加强,火炉也得改动改动。
为了让火炉的煤炭燃烧更充分,还得加一个烟囱,才能让煤炭燃烧的更彻底。
不能照搬模型。
毕竟以前的火车还带鸣笛呢,仔细这么一想,再一查资料,果然如此。
什么行业能容纳这么多劳动力?
那还用问,挖矿呗!
李恪立即有了妥善的打算,先制造供暖的煤炭需求,再让人挖煤卖煤。
这样闲置劳动力就能彻底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