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62章 倾家荡产,谋局
    聪明鬼。

    甚至可以说狡猾如狐。

    方羽在参谋长小野身边窥探了好几圈。

    关键是,有着极强的战略眼光。

    当其它的鬼子还在做着统一世界的春秋大梦的时候,小野正雄已经预料到鬼子几年之后必败的场景。

    所以才会竭尽一切为自己寻求后路。 m.yex?i??as??huge.info

    鬼子,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了,譬如鬼协军,每次在战场上都能为新一师减少成百上千的伤亡,有鬼协军当炮灰消耗鬼子的顽抗意志和弹药,意义重大。

    而这个鬼子第1帝国军的中将参谋长小野正雄呢?今后是否也会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利刃?

    倒是可以去尝试一下。

    收益和付出比起来,太丰厚了。

    “你先回去吧。”

    “回去之后,我会派人和你联系的。”

    “以后你就是我们新一师的卧底了。”

    “如果你能卧底成为鬼子的大相……”

    方羽撇撇嘴道。

    “属下一定不负努力!”

    “有司令作为属下的靠山,属下甘之若饴!信心倍增!”

    “请司令看属下的成果即可!”

    参谋长小野一脸兴奋道。

    随即抓紧时间转身离开。

    看着小野正雄逐渐离去的背影,方羽脸上不由得露出沉思之色。

    脑海中的很多东西都显得有些波动反复。

    “司令,您真相信这个鬼子?”

    “鬼子狡诈,不可不防啊!”

    “司令……”

    新一师参谋长孙少白皱着眉头走了过来,总觉得此事不妥。

    “不试试,如何能知晓?”

    “再者说,我们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太大。”

    “大不了,就放回去一头鬼子,回头还能宰杀……”

    “至于眼下…呵呵……”

    方羽双手成拳,杀气溢散。

    “方羽小子,你有几成把握?”

    “就听信这鬼子三言两语?”

    李云龙走过来,也感觉有些不踏实。

    “这个小野正雄是一头聪明的鬼子。”

    “鬼子第1帝国军的几次战绩基本上都是它打出来的。”

    “若非如此,这家伙也不会升得这么快,据说几个月之前,这家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少佐参谋罢了。”

    “短短几个月,直接飙升到中将参谋长的位置上。”

    “其睿智,不可看低。”

    “这样的鬼子,若非没点想法,不可能冒着生命安全跑到我们这里当使者。”

    “他应当很清楚当使者基本上就算是九死一生了。”

    “哪怕如此,这头鬼子仍旧这样去做了……”

    “这就显得更有意思了。”

    “若是这小野正雄真的能够为我们所用,那以后鬼子于我们而言,就相当于是完全透明的了。”

    “到时候想要怎么虐杀这群鬼子也都顺遂我们心意。”

    “足以为我们新一师减免数万战士的伤亡。”

    “足可一试!”

    “家伙真若是胆敢欺骗于我,劳资必定让它粉身碎骨!”

    方羽眼眸中凶光毕露……

    送上门的鬼子,不收白不收。

    现在干掉小野正雄,收获的不过是一个鬼子中将的爆装奖励罢了。

    留着它,将来可能收获的会是十万头乃至于更多头鬼子的爆装奖励。

    一顿饱和吨吨饱,方羽还是拎得清的。

    这点脑子若是都没有的话,那才真的是蠢货无边!

    方羽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今天埋在一颗种子,就看什么时候会生根发芽了。

    时间逐渐逝去。

    婴国第7舰队也慢慢跟着逼近了津城码头。

    新一师再度悬挂于悬崖峭壁之上……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猿哀峡谷已然成为决胜的关键。

    重炮师、高炮旅、火箭炮旅基本上都已经部署在猿哀峡谷两侧。

    若是婴国第7舰队从猿哀峡谷进入朝着津城港口位置进发。

    那一切,不言而喻,胜利的天平直接歪斜到新一师这边。

    如若不然,这注定是一场苦战。

    甚至是…惨烈的战斗。

    婴国第7舰队进入到津城港口的路线有好几条。

    任选一条,落在猿哀峡谷这条路线的几率也不大。

    除非婴国第7舰队的舰队司令是实打实的蠢货。

    为了诱惑这第7舰队进入猿哀峡谷,之前新一师众人已经绞尽脑汁筹谋许久。

    只可惜,还是没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

    “我们还有多少黄金储备?”

    “全部拿出来。”

    方羽眯起双眸,神色坚定道。

    “啊?”

    “黄金?”

    “加上缴获津城的,现在我们差不多拥有七万多根小黄鱼和一万多根的大黄鱼……”

    “其中小黄鱼约莫31克一根,七万多根小黄鱼差不多…两千多千克,也就是两吨多一点。”

    “一根大黄鱼约莫310克左右,一万多根大黄鱼差不多…三千多千克,也就是三吨多一点。”

    “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