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主将刚刚逃离火海,还未歇口气就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贼将休走,拿命来!”
“龙骑军,随我冲锋。”
顾廷炆这一嗓子,可把敌军吓得是心惊胆裂。
幽州一战,最让他们感到绝望就是这支唤作大雪龙骑军的骑兵。
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五千。
可是梁国不论哪一只军队与其相遇,都被杀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即便人数是他们的两倍甚至是三倍,结果也还是一样。
这支骑兵简直成了梁国军兵心中的噩梦。
此时相遇,他们丝毫提不起一战的心思。
不少人直接跪地投降,口中高喊饶命。
而白马银枪的顾廷炆杀入其中,一枪便洞穿了梁军主将的咽喉。
其他龙骑军则是开始围杀企图逃跑的敌军。
接近五更天时,大战已经尘埃落定。
梁国十几万大军,在几个时辰内几乎全军覆没。
主将的人头被砍了下来。
军械战马更是缴获无数。
甚至在营地当众还发现了不少金银财宝。
这都是他们掠夺幽州百姓的财物。
唯独可惜的就是,营中发现了许多被他们抓回来的女子,都已经遇害。
战后得出统计,此战己方折损兵力不过三千。
这种大胜,在过去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经此一役,顾廷炆向世人证明了,靖国和梁国不是不能战胜。
只不过是武朝的将领能力不够。
……
几日后。
皇帝正在和文武百官商议国事。
青云六州战事胶着,双方互有损伤。
不过顾偃开他们依仗城池坚固,倒也没有让靖国占得多少便宜。
川蜀之南,与百越的大战已经到一段落。
胜了,可是这场大战持续的时间太久。
胜了也是惨胜。
而其中最有功劳的还要数凌不疑。
正是有他的加入,才导致了胜利向武朝倾斜。
唯独幽州方向情况不明。
之前传回来的消息,说先锋顾廷炆,率领一支骑兵收复了失地,并且将梁国大军阻挡在了幽州城外。
可是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也不知道最新的近况。
一时间皇帝和朝臣们都忧心忡忡。
“报……幽州大捷……幽州大捷……”
“什么,幽州大捷?”
皇帝激动地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这时一名禁军从捷报官手中接过捷报,进入了皇宫。
“启奏陛下,八百里加急捷报,幽州大捷,应国公他们赢了。”
这一消息直接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满朝文武脸上全都挂着一丝喜悦。
“太好了,太好了。”
“天佑我武朝啊!”
“陛下洪福齐天,幽州百姓之福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
皇帝没有理会他们的吹捧之词,而是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捷报。
最后仰天大笑:“哈哈哈……梁国贼子,看你等以后还敢小觑我武朝否?”
“应国公率领大军,于幽州城外全歼梁国大军十三万,斩梁国大将军完颜不败首级。”
“缴获军械钱粮无数,战马数万匹。”
“其中,顾家三郎顾廷炆居功至伟。”
“先驱赶强敌与城外,又设巧计利用大雾迷天一战定乾坤。”
“应国公上表夸赞其有将帅之才,为其请功。”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封赏才好啊?”
皇帝这是要与他们商议如何封赏有功之臣。
可是台下不少文官却动起了歪心思。
尤其是那些和顾家不对付的人,他们怎么可能顾家坐大呢?
太尉高俅侧身开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这顾家三郎虽有功劳,然而却太过年轻。”
“若封赏过重,怕他得意忘形。”
“故此,多赏赐些金银之物,给个虚职便罢。”
随后童贯、蔡京、杨戬等相继出列表示赞同。
其他文官一脉也都忌惮武将的权利过大,所以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而身为武将一边的可就坐不住了。
如此大胜那可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陛下,老臣以为不妥!”战国公出列说道。
“顾家三郎虽然年轻,可小小年纪就能立下如此功绩,让臣不禁想到了一个人。”
“大汉之时封狼居胥的冠军侯,也是在这般年纪就与舅父卫青联手,打的匈奴远遁漠北,不敢回还。”
“虽然如今顾廷炆的功绩还无法与霍去病相比,但是我们也不能让有功之臣寒心啊!”
“若是让天下人知道,陛下有功不赏,那将来谁还愿意为陛下分忧呢?”
战国公为人忠义,一心为国。
同时他也知道皇帝的软肋。
随着年纪的增长,这位不再像之前那么明智。
否则也不会放任高俅等人的势力做大。
不过,人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是好面子。
所以他这么一说,但是切中了皇帝心中的那个点。
“爱卿说的有道理,有功自然不能不赏,如此少年英雄,更要好好留在朝中为国效力才是。”
“不过高爱卿说的也不无道理,他毕竟年轻,还是要多多历练才是。”
“皇叔,你一向公证,不若就请你做个决断吧!”
皇帝此言一出,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从一旁微微睁开了浑浊的双眼。
只见他怀里捧着一根黄金锏,身穿一阵五爪莽龙袍。
此人正是皇帝的叔叔,八贤王赵德芳。
他深知皇帝是不想驳了文武重臣的面子,所以才让自己开口的。
因为他年事已高,手里又有黄金锏这种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护国神器,所以别人谁也不愿意和他过不去。
也正是因为如此,每每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时,皇帝就会让他出来做挡箭牌。
“启奏陛下,依本王之见,顾家这位儿郎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好好培养,与我武朝江山大有好处。”
“不若官职和爵位给的高一些,以表彰其功绩。”
“实际的权利方面先可以缓一缓,已让其再多历练历练。”
八贤王的提议深的皇帝心意。
如果年纪轻轻就做到位高权重的位置,只怕会惹出事端。
所以他心中所想也是二选一。
“既如此,那就按照皇叔说的办吧!”
“等到其归来之时,一并赏赐。”
“散朝!”
皇帝离开,百官也都谢恩告退。
只是在出大殿之时,八贤王和战国公他们呢喃着说道:“唉,我们能帮的也就到这里了。”
“至于这年轻人以后能不能再更上一层楼,就只能看他的本事了。”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个结果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状态了。
如果再进言,势必会引起奸臣一档的竭力反对。
到时候只怕皇帝会更难做。
那样的话,反而会害了这个年轻人。
PS:跪求大大们投喂一波免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