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允熥将以工代赈的这种法子说出来之后。
朝堂之上,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刚才的骂声,嘲讽之声一下子就没了。
而此时朱元璋在听说了这个话之后,也一下子愣住了。
似乎回过味来。
朱允熥虽然和朱允炆说的都差不多。
是要让那些富商捐钱出来赈灾的。
朱允熥的法子,可谓是曲里拐弯绕了好几个道。
首先是让那些富商捐钱。
但是捐出来的钱却不仅仅只是用来赈灾。
而是用来修建功德楼。
修建功德楼是要让那些灾民来当工人。
当工人就可以得工钱。
有工钱就能够自己买粮食吃。
如此一来其实虽然是在赈灾,但本质上又为京师增添了一座大型的建筑。
而之所以能够让那些富商乖乖捐出钱来,还没有意见。
是因为朱允熥要在功德楼之前树立一块功德碑,谁捐的钱多,谁的名字就在最前面。
甚至要在功德楼最上面设立一个灵堂。
可以将自家长辈的灵位放在那灵堂之内。
如此一来,那么自家长辈就日日夜夜受着那些灾民的祈福。
这可是真正积阴德的好事情。
如此一来倒说得过去。
甚至有不少的文武官员心里面听了之后都想着捐点钱出来
到时候在功德碑上留个名字。
虽然自己等人是小人物,不能名垂千史。
那如果这功德碑一直在的话。
自己等人的功德就一直在。
那么自己等人好像也为救治灾民出了一份力。
也算是积了一份阴德。
那些文武官员一想。
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听了朱允熥的话就想捐钱。
而那些真正的富商,如果有这好事,他们难道会吝啬那么一点吗?
听起来百万贯钱财很多。
但如果举京师之力,大家伙一起捐。
好像也不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四万灾民既得到了实惠,又没有伸手向朝廷要东西,保留了一份面子。
甚至有可能在建设工程之时,学到一份技能。
如此一来,又好像是一举四得的好事。
而接着朱允熥又说道:“还不止如此。”
“一旦这浩大工程开启,在修建功德楼的工地上,百姓们还可以做小买卖。”
“还可以带动整个京师的商贸往来。”
“四万多人要多少粮食来吃?”
“要多少物资来供应?”
“这一路之上可是牵动着整个京师,甚至连带着直隶地区所有的运输业,粮食贸易以及小吃等等一连串的生意链条。”
“借着赈灾的名义,可是搞活了整个京师的商贸往来。”
“可以为咱们京师增添多少商税?”
“可以为咱们京师多少百姓提供工作的机会?”
“那些京师的流民也完全可以加入到这次工程当中来!”
“所以听着像是在赈灾,其实是借着这次赈灾来搞一次大型的商贸交易会!”
“皇爷爷以及诸位臣工,觉得我的这个法子怎么样?”
当朱允熥在说完这番话之后,首先坐在龙椅之上的朱元璋的心情是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
之前气得差点脑溢血,现在听完了朱允熥的这番话之后。
觉得如果按照这法子去做。
的确能够让修建功德楼附近所有人都联动了起来。
灾民们不需要伸手向朝廷要饭吃。
朝廷也无需组织那么多官员,消耗那么多的物资来赈灾。
那些商人呢,也得到好处。
虽然钱捐出来了,但是可以在功德碑上留下名字。
而周边那些个百姓则可以在边上做小买卖。
甚至可以将京师周边的小吃饮食贸易全部拉动起来。
最重要的是功德楼建成,赈灾也完成了,百姓们也赚到钱了,朝廷也收到了税收了。
可以说,哪一方都比单纯的拿出钱财来,给那些灾民们送吃的喝的利益要大得多。
一时间文武百官在听完了这个意见之后赞不绝口。
“厉害真是厉害!”
“真是没想到,如此跌宕起伏之后,居然是这么一个主意!”
“如果按照皇孙殿下的法子来做的话,我觉得可以呀!”
“若我是有钱人,我有钱没地方花,捐出去还能得个好名声,还能够留下一个名字,只要功德碑不被拆毁,我的名字就一直在这上面,受着百姓们的称赞!”
“就为了得到这点,估计那些个富商们都会争相前来捐款。”
“好方法,好法子,看起来三皇孙殿下那是大才呀,我们都冤枉了他!”
“对对对,三皇孙殿下不愧是太子殿下的儿子,虎父无犬子啊!”
“好样的,陛下,吾等同意三皇孙殿下的意见!”
一时间,文武百官的风向立刻就变了。
都在称赞朱允熥这法子绝对是绝了。
而此时朱允炆的脸垮下来了,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蓝玉等人刚才如坠入了冰窖一般的心情,这个时候又复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