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几天都在忙着应付长安那边太子朱标的病情。
他其实是非常的不甘心的,一直在想着如果自己派了太医去的话会不会有奇迹发生。
但是接连几天都没有任何的回应。
不管怎么模拟太子的人生轨迹还是一样没变。
最后他也是放弃了。
幸好这段时间以来朱允熥的表现不仅让自己很满意。
就算是文武百官甚至连京师的百姓,城外的灾民们,都是非常的满意,都看到了朱允熥作为一个皇家子弟的作为。
也算是老天也对他的补偿。
就在这时候贴身的王公公又带来一大批的奏章。
“皇爷,您瞧这又是京师各县百姓代表送来感谢朝廷的万民书!”
朱元璋很喜欢这些。
因为他本身就出生于贫民即使当了皇帝之后依旧是对百姓们是最关心的。
现在朱允熥做的事情对京师百姓有这么大的帮助。
他也很骄傲。
“咱就不看了,你给咱年年都说了些啥!”
王公公于是慢慢的展开了万民书。
“这是上元县县令送上来!”
“说是最近四万灾民进京师后,除了没有影响京师的秩序之外,还为京师的商户们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现在啊这些商户们高兴地不得了!”
听到这样的话朱元璋捋着胡须,嗯了一声。
他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对于朱允熥的表现还是非常的欣慰的。
接着王公公又接着念了其他的几份。
都是表达的同一个意思。
甚至有京师不少的读书人,纷纷的上书歌颂此次朝廷以工代赈。
不仅解决了这次的赈灾行动。
还带动了京师的商贸。
生意人做生意可开心了,赚大了。
最重要的是这次的赈灾还没有花朝廷的一个铜板。
这样完美的办法,也只有朱允熥这样的脑袋瓜子才能想得出来。
简直是一个完美的典范。
王公公在朱元璋身边也二十多年了,太明白现在的朱元璋这样的状态,就是说明很高兴了。
当即是说道:“皇爷,您要是高兴咱就多笑笑,太医也说了笑口常开,对您的身体有好处!”
王公公是最了解朱元璋的。
换句话来说这样的贴身太监要比后宫的妃子,还要了解皇帝。
朱元璋听到这话后终于是捋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
连日来的不开心和淤积在心中的闷气也都被排泄了出去。
他笑的很是欢畅。
“哈哈哈……允熥真是咱的好孙子,这么绝的办法都让他给想出来了!”
“不花朝廷一个铜板不说,还倒赚了一百万贯钱!”
“也不知道允熥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太绝了!”
朱元璋一边笑一边是夸赞朱允熥。
“皇爷,在民间有句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皇家的子弟总归是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聪明睿智!”
“三皇孙殿下现在可是颇有点未出隆中而知天下事的意思!”
“这可真是可喜可贺啊!”
王公公这么一说,老爷子更加的高兴。
其实这也是王公公心细如发的地方。
他知道这几天皇帝陛下一直都是闷闷不乐。
老是唉声叹气不说还沉着一张脸。
老爷子今年都都六十多了。
在这个年月来说已经是高寿了。
更不要说老爷子还枕戈待旦的批阅奏章,这身子骨说不定就要出问题。
所以作为太监王公公也是尽量的开导皇帝。
朱元璋哈哈大笑过后心情果然是放松了不少。
“王宏!今日若没有你这番话,咱可就要憋死了!”
可不是!
最近这几天他一直都在模拟朱标的人生,可是一直都是同样的结果。
想着自己的儿子可能回来就只能是奄奄一息。
老爷子心就开始疼痛。
所以他之所以每次都要摸你一下朱标的人生。
就是想着在梦中好好的看看自己的儿子。
这个时代没有影像资料能够保留,老爷子也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多看自己的儿子一眼。
关键是这种痛苦他都没法跟别人分享一下。
想到这里心情又开始有点郁闷。
老爷子今天难得的高兴。
捋着胡须那叫一个开心:“咱是真的没有想到,允熥一直都在东宫,从未曾到过民间游历!”
“原本以为他难免变成书呆子,可是没想到这段时间以来
“那个你传个口谕,明天咱要去西山狩猎,让允炆、允熥,还有在京的皇子们,勋贵们都去!”
“咱也好久没有活动筋骨了!”
“还有告诉他们这次谁要是打到的猎物最多,咱就赏他一件锦缎袍子!”
王宏也是很高兴,皇爷终于肯出去散散心了。
以前的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处理国政的时候,是会经常微服出访的。
就是最近这段时间,太子朱标都不在老爷子也没有心思出外了。
于是他在听完了老爷的安排之后立刻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