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寒冬,屋外大雪纷飞。
去城中采集过年物资的孙策却是久久未归。
直到深夜,他才拉扯着两匹马回到了家中。
“这大雪着实令我头痛不已!”
孙策对姜然解释道,自己本应该在黄昏时分便回到家中。
谁知地下积雪和泥土混合之后,脚下道路变得十分泥泞,马车在上山后根本开不进来,不是打滑就是陷在地里。
孙策没办法,只得在后方一点点用蛮力将马车给推了回来。
此处距山脚少说五十里,且山体陡峭,道路湿滑,即便是孔武有力的孙策也被这下了雪的山路给折磨的够呛。
众弟子见状纷纷开始出谋划策。
诸葛亮坐在窗边,学着师父平时说话的样子幽幽道,“为何不给马车再加上两个轮子?若是四轮马车,平衡性将会极大提高,道路湿滑的问题便也迎刃而解了。”
他如今已经十五六岁的年纪,如同当年刚刚拜入师门的孙策一般,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又因为崇拜姜然的原因,诸葛亮的衣着也效仿师父,头戴纶巾,身披鹤髦。
见他如此装逼,自然引起了徒弟们的不满。
庞统撇着嘴道,“真是匹夫之言,那四轮车固然能够增加平衡性,可陷入泥地之事又该如何解决?你就算是加上八个轮子,该深陷泥潭还是无法挣脱。”
诸葛亮则轻笑一声,“我看庞士元才是真匹夫,师父曾经说过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才刚刚说了该如何解决平衡问题,陷入泥地之事我还未曾解答,你又怎知我无应对之策?”
见众人侧耳倾听,诸葛亮继续说道,“只需在轮子上加上可拆卸的尖刺便可轻松解决了,一旦到了下雪季节便安装尖刺度过山路泥泞,到了平坦地带再将尖刺拆解以度平川,这样一来岂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周瑜孙策黄月英等人听完皆是感觉有理,纷纷点了点头。
按照师父所教的受力分析,通过增大摩擦力的方法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如今的诸葛亮在众徒弟眼里已经越来越有师父的风范了。
这时,一旁眯着眼睛的司马懿则是冷哼一声,“四轮车固然能够增大摩擦力达到雪天防滑的效果,可四个轮子的车该如何拐弯呢?难不成在你诸葛孔明的眼中,这天下大道都只是一条直线么?”
此言一出,众人幡然醒悟过来。
四轮马车若是做受力分析的话确实无法正常拐弯。
这是因为古代的车轮子上是没有负责拐弯的零件的。
中国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关于四轮马车的记载。
中国人的四轮车是简单地将四个轮子安装在一个固定的车架上,因此无法转向,这种马车虽然有四个轮子,但却无实用价值,历史上人们一直没有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
听完司马懿的话,诸葛亮也是不禁皱起了眉。
如他所说,确实是自己考虑不周了。
而此时在卧室的姜然走了出来,听闻了徒弟们的讨论。
他轻笑一声,“想让四个轮子拐弯还不简单。”
徒弟们皆是不言。
为何他们冥思苦想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到了师父这里却如此简单?
只见姜然拿起笔墨,开始面画作起来,“要想制造出四轮马车,就必须先制造出转向差速器,解决四轮转向问题。”
所谓差速器是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在现代的汽车上也配有这种装置。
“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便可以实现。”
“实际上就是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
这就是著名的四轮车转向问题,这是个旷世的问题,可惜中国人几千年也没解决。直到西方人来到之前,中国人一直使用两轮车。
而解决的方案呢却是如此的简单。
众弟子看完草图的瞬间便已经恍然大悟。
他们是当今时代唯一一批学过受力分析的人,这般机械的构造对他们来说简直再简单不过。
可仍然是之前的问题,如此简单的问题他们之前就是没人想到!
而师父却总是面对各种问题时都能迎刃而解!
“师父所教学识已经深似海,可想要将知识融会贯通才是更难呐!”
“明明是很简单的发明,却让我等冥思苦想,师父之思维简直令亮望尘莫及。”
“只是转念之间就将四轮车就发明完成了,师父真乃旷世之奇才!”
一众徒弟纷纷赞不绝口。
因为他们知道,师父的每一个小小的发明足以改变目前的世界现状!
比如像今天孙策运货的窘境同样也会出现在战场后方的粮草运输上。
大部分的运粮部队都需要隐秘行踪,绕到偏远深山上蛰伏而行。
如果遇到泥泞湿滑的雪天,运粮日期推迟的事情在军队里几乎每天都有发生。
军中之事乃是头等大事,粮草运输更是十万火急!
可能粮食迟到一天就会关乎整场战争的胜败!
而有了姜然发明的四轮车便会完美解决运粮问题,极大提高效率!
甚至四轮车还会在军事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比如15世纪凯尔特人就将其大规模应用,特别是在胡斯战争中四轮马车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拿破仑时代是更是将四轮马车发展到了巅峰!
这种马车载重量达到了1.5吨,所以拖重物或者军队后勤运输都得靠四轮马车。
所以,众弟子才会惊呼,一个小小的发明却足以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