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七章 父子谈话,寻找救大明的办法
    三人又在院子里转悠了几圈,还未临近黄昏,仍然炎热的天气,让人失去谈性。

    朱元璋和朱标也在思索今日的谈话,本想继续问问兴利除弊之法,但见朱钧只打哈欠犯困,也就息了心思,免得被随口搪塞过去。

    闲聊片刻,朱元璋借着天色不早,还要处理事务的理由,带着朱标离开了。

    紫禁城,朱元璋一路散步归来,脑子重新活泛起来,招呼朱标一同回到乾清宫大殿。

    “标儿,今日你见到了人,感觉如何?”

    朱元璋回到龙椅上坐下,抬头看着站立一旁的朱标问道。

    “先生真知灼见,所言皆是至理名言,儿臣获益良多。”

    朱标回答道。

    “道理是不错,可原来的事情没有解决,反而多了一堆问题,咱可真是劳碌命了。”

    朱元璋说着,又看了眼桌子上摆满的奏章,心中多了份烦闷。

    “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朱标看着父皇疲惫的神色,眼中闪过一丝坚毅。

    “权力,权力,标儿,你说咱怎么才能拿回这权力?”

    朱元璋带着几分疲惫叹息道,看似是在问朱标,实则在问自己。

    他如今满脑子都是失去权失去力,百万大军成为摆设,百官阳奉阴违,天子诏令不出京城,各种画面一一闪过。

    那些话,也不是歪门邪道,每一个道理,都是直白明了的大实话。

    他就算想要不信,可只要看一眼这天下,就能够看到那样的未来。

    还未解决上一个问题,就又多出了新的问题,这治理天下,还真比打天下难太多了。

    权力的本质,不变的道理。

    话虽好听,可道理能不变,事情千变万化,没有足够的手段,又怎么把这不变的道理贯彻下去。

    难道真要动用军权,以力破局?

    虽然朱元璋不在意这种方法,想用就用。

    但后世子孙用多了力,会不会就不愿意动脑子,忘了本,反而把力当做万能的方法。

    凡事就用蛮力强行去达成,岂不是又要效秦隋旧事,重蹈覆辙。

    他们有这样的控制力吗。

    “父皇明诏天下,于紫禁城外设立登闻鼓,允许百姓进京击鼓鸣冤,还下令任何人不得阻拦。天下百姓岂能不知父皇之英明。”

    朱标思索片刻,开口赞颂道,他也是真心实意的这么认为。

    虽然先生将事情说的极为严重,但他认为天下士绅,大多还是好的,不至于侵犯天子之权。

    更何况,天下还有无数读书人,一定也能检举不法。

    再不济,还有各地卫所,总不至于管不住那些士绅。

    朱元璋似乎看出来自家孩子的想法,他叹了口气,觉得朱标还是太过年轻幼稚,不明白人心。

    虽然朱标仁慈,是他一向满意的地方。但这份仁慈,似乎在这个时候,已经有所不足。

    这登闻鼓,一年下来又有几次敲响?

    这天下百姓,又有多少人受了冤屈而不得诉讼!

    莫说诏令,有没有下达到乡下去,就算有,这百姓,又有多少人能够走到京城来。

    这个登闻鼓,是一种警告,是他的威慑,而不是真的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能鸣冤。

    想了想,还是要带着孩子多见一见世间的真实,方知人心不足,世道残酷。

    “先生之言,意犹未尽,何不向先生坦诚,请先生为父皇建言献策。”

    朱标诚恳进言道,他觉得,欺瞒先生,非君子所为。

    坦诚?朱元璋见朱标如此想法,既是为其道德素质而欣慰,又是因此而不满。

    君子欺之以方,身为太子,岂能不懂变通。

    “哼!这是咱不坦诚吗?”

    “当初那小子来历古怪,咱随口说了身份。如今咱不是怕那小子误会,觉得咱没有诚意,故意骗他,才没找到机会说。”

    朱元璋无可奈何的说道。

    “儿臣接受先生教导,岂能欺瞒先生。况且,今时不坦诚相待,先生将来迟早会发现,恐怕更难以接受。”

    朱标认真应答道。

    “标儿,你看这小子,大道理一堆堆的,他自己还能没点心胸。”

    “再则,咱也不是故意不告诉他,谁让他一次次说咱的坏话,不相信身为天子的咱。咱宽容大量,都没有和他计较,这不就扯平了。”

    朱元璋想到朱钧瞧不起身为天子的他,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朱标也回想到朱钧那些不敬的话语,苦笑一声,也不好为先生辩解。

    “标儿呀,再说,咱们自己得有想法,才能向别人请教,而不被牵着鼻子走。”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道。

    “儿臣明白。”

    朱标暗暗苦笑,父皇上回也这么说,没有想出来办法,还觉得有失威严,让他去请教先生。

    结果三言两语,父皇就忍不住自己开口,反倒是他在一旁插不上嘴。

    但想到父皇为了大明如此操心劳神,又不免感动。

    他一向崇拜父皇,将父皇视为楷模,努力学习父皇。更是坚定意志,要向先生学习,为父皇分忧。

    “标儿,咱说说咱的想法,这权一事,县城里有县官在,士绅怎么也要收敛几分。唯有这乡下,有所不及。”

    “咱也不能把人派到乡下去当官。”

    “不过,咱还不能安排些人下去巡视?”

    “只要这底下百姓们,知道咱还是为他们做主的。想来,多少也能遏制那些心怀不轨的士绅。”

    朱元璋多番思索,也只能想到个力所能及的法子。

    “父皇仁德,天下百姓之福也。”

    朱标赞叹道。

    朱元璋却没有松开眉头,他知道这样是完全不够的。

    看来还是一定要立下祖制,让后世天子,都要坚持为百姓做主。才能使这登闻鼓,不会成为摆设。

    有了朱钧所说的道理,如此简单明了。只要一代代传下去,想必再怎么昏庸的天子,也应该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力。

    想到这里,朱元璋微微松了口气。

    “标儿,今日的道理,你可都记下了?好好把它整理成册,将来要把它传给雄英,要一代代当传下去。”

    朱元璋郑重的说道。

    “儿臣明白!”

    朱标认真答应道,他脑海中不断反复今日的谈话,将其一一理顺。

    经过多年批阅奏章的经历,这一点事情,对他而言已经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