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
朱元璋下令,谁敢不听。
一个一个只好垂头丧气的离开,便是老成持重的徐达,在离开之前,依旧是眉头紧皱,他拖着病躯,一边慢慢走路,一边思索,憔悴的面目显得更加苍白。
徐妙云搀扶父亲徐达而去,临走之前,对朱樉深深望了一眼。
她要勤学苦练,试图跟上朱樉的思维,她一定要做和朱樉对等的人。
在众人陆续离去之时,五皇子朱橚突然回首喊道:
“二哥,我有一个问题想问。”
众人皆竖起耳朵,坐回椅子上的朱元璋也瞅了朱橚一眼。
朱樉笑道:“五弟请说。”
朱橚问:“二哥,这凸镜真的跟解决滇地问题有关么?”
朱橚近日来一直和御医戴思恭探讨,试图研究滇地的瘴气,却一直没有眉目,更找不到和凸镜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朱樉推出卫所制,是从王朝治理天下的本质出发,结合华夏正统之辩。
根本就没有和凸镜有关系的地方。
朱橚思来想去,也只有望远镜能加强大明的战斗力这一点,勉强沾得上边,但二哥朱樉肯定不会这般牵强附会。
众人也想了起来。
朱樉已点明凸镜在这个题目当中,占有极重要的分量。
可直到离开之前,朱樉也不曾说出凸镜在其中的作用。
朱樉微笑道:“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想不通,就再想一想。”
朱橚沉思不已,良久后,朱橚道:“谢二哥!”
说罢便准备回去做进一步研究。
他隐约摸到一点思路,却说不明白。
其他皇子们对医学和科技研究不深,不如朱橚从小就对此感兴趣,精通医术,故而只能摇摇头,望洋兴叹。
待众皇子全部离去,武英殿中只剩下朱樉和朱元璋二人。
朱元璋随意坐在椅子上,神态已轻松许多,看向朱樉甚至还面露一丝微笑。
可朱元璋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充满了威严,无论朱元璋怎么宽松,都不会有任何人敢在他面前放肆。
朱樉立于原地,岿然不动,和朱元璋对视,没有回避。
蛰伏的这二十四年间,朱樉从小生于战乱之中,见过死人,打过仗,这些都大大磨砺了朱樉的心性。
但能够让朱樉真正不那么惧怕朱元璋的原因是,他背后那短短十二年的知识积累,实则渗透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精华的部分!
以超越数百年的思想作为武装,就能够和千古一帝朱元璋对视!
朱元璋赞许的望了朱樉一眼,道:
“樉儿,你说说,咱这不智之处,究竟是什么?”
朱樉拱手道:
“儿臣想缓些日子再说。”
朱元璋奇道:“为何?”
朱樉道:“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有的话不能提早说,否则会酿出大祸。”
朱元璋凝视朱樉良久,欣慰的点了点头。
“你能有这个谨慎的心思就很好。”
“关于土地的事,你不要碰了,你手上没有势力,妄动会出事的。”
以朱元璋的估计,朱樉的能力手腕极其出色,能看清他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的原因,那么从中找到机会,大捞一笔,囤积到大量土地也易如反掌。
例如说当他朱元璋抓住某个地主之时,朱樉浑水摸鱼,趁着这地主不能管事,将土地巧取豪夺了。
这也是朱元璋认为,自己这个手段最令人诟病的地方。
大量老地主被杀,很容易造成新地主的崛起。
毕竟他朱元璋不可能把所有的土地,一点不剩的全部划拉给自己。
在朱元璋想来,朱樉的目的,便是从中捞取利益,所以不便马上说出。
那肯定啊,得先吃饱了之后,才会把捞钱的法子说出来。
只是让朱元璋担心的是,朱樉想要从中捞钱捞土地,单有能力手腕还没用,手里得有人才行。
朱樉虽然贵为皇子,背后却没有人挺他,这是极不利的一点。
徐达,是个好选择!
功臣之首,军中巨柱!
今天徐妙云的表现,已让朱元璋心中定下主意。
“这几天咱看你很累,回去多补补身子,有些体力活就交给下人们做。”
“还有,过几日,咱有一件喜事告诉你,咱得先跟你母后聊一聊。”
“你且下去吧。”
朱元璋说着,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只有在和最亲近的人独处时,才会露出这样和蔼的笑容。
朱樉一边告退,一边暗道。
喜事?
什么鬼?
哥该不会要娶徐妙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