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章文曲星下凡
    陈重生在茫茫飞雪里一路狂奔,只要有了家的方向,他断然不会迷路。

    照理,他应该感谢祖玲,更应该感谢王林。尽管王林只是在劝慰祖玲时,希望祖玲和他们在一起,当然主要是跟他在一起,随口扯的一个理由。但就是这一个理由,宛若黑暗里,给陈重生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失去了民办老师的职业,却有了更加坚定努力的方向。

    雪花落在他的脸上,脖子上,即刻化了,陈重生全身上下,蒸腾出滚滚热气。

    他推门而入,只有他爸陈中福独自一人坐在冷火秋烟、寒风凌冽的堂屋里,吧嗒着叶子烟,满屋氤氲着浓重的烟味。

    陈中福抽不起卷烟,他又有烟瘾,只得在自家院里种上一巴掌小块叶子烟,等它长大割下,经过烈日的暴晒到焦枯,用陈重生写过字的作业本纸一卷,那就是他的最爱了。

    偶尔,他也会像打牙祭似的,花上一毛钱买上一包最便宜的大公鸡牌的香烟。卷烟自然比叶子烟好抽,更主要的是,儿子陈重生喜欢卷烟的烟盒。

    七十年代,乡下的孩子喜欢烟盒,甚至超过他们的书包。谁家大人要上街,孩子们并不是希冀大人们买什么玩具或吃的东西,要是能从街上拾掇几张烟盒回来,他们就会高兴得蹦跶起来。

    那个时候,孩子们崇尚一种瘪瘪游戏,就是用烟盒折成一个小三角形,通过划头家,三娘娘管金叉,现在时兴的石头剪刀布的大约源于此。赢了的人,就用他的烟盒往地上一拍,倘若对方的烟盒翻了个个,对方的烟盒便属于你的了。估计很多大人的赌博意识就是从小时候萌发的,至少陈重生上辈子的赌博瘾也是这么来的。

    当然,孩子们放在赌面上的烟盒,多是一些低廉的像大公鸡烟,倘若谁拥有大前门、游泳之类的名贵烟盒,是断然不会拿来赌的,那是用来炫耀的,这很像古玩之人,对自己价值不菲的瓷器,会藏在家里把玩一样。

    陈中福对他这个宝贝儿子陈重生,可以说是极尽照顾之能事,没有什么不可以满足他的,莫说是一包烟的烟盒,当然前提是他要有这个能力。

    陈重生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解放前,陈中福上过半年的私塾,在他们村里算是最有文化的人,早年就做过村里的扫盲先生,可是划成份,他们家是富农,在村里自然不受待见。陈中福就想卖弄一下他的学问,给他的四个孩子依次取名陈重四、陈重海、陈重一、陈重家,他还到处吹嘘,这叫“四海一家”,是有寓意的。

    话传到大队长那里,大队长觉得这事还得了,美帝国主义跟咱们是一家吗?国民党反动派跟咱们是一家吗?这陈中福没有半点阶级立场,还是有什么狼子野心?反右那会遂把他定为反革命,五花大绑,游乡示众。

    陈中福一脸苦笑,还极力跟大队长解释,他给孩子们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们将来无论是在哪里,都要相亲相爱,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

    他们这是欲加之罪。

    村里只要一有活动,定然是把陈中福拉出来批斗一次,直到他的四个孩子相继夭折,大队里再没有纠缠陈中福。

    那个年代,饥荒、疾病肆虐,乡下谁家的孩子,没有几个活下来,活下来的算是烧高香了。

    陈中福的孩子接连死去,他倒也没有觉出什么,只是他的独子陈重一死的时候,他真正悲痛欲绝过。

    陈重一从小天赋异禀,聪明好学,在他们那个村的方园几十里,就出了他一个,初中就考取县一中一二十人的小班,这无异于明清时期的状元及第。

    那天,陈中福背着一小袋大米去县城给陈重一送粮食,行至县城堤下,想喘口气,正好坐在黄瞎子的门口。

    黄瞎子,陈中福早有耳闻,他能根据你的生辰八字,算出你的前世一百年,后世一百年的运势、婚姻、寿命、灾难等等。

    陈中福就掏出一毛钱,反正也是歇息,坐着人家的椅子,就找黄瞎子给陈重一算了算。

    黄瞎子煞有介事,按着手指头,满脸堆笑,“你家娃儿不得了,文曲星下凡。”

    陈中福是读过书的人,文曲星,他也是略略知晓,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诸如范中淹、包拯便是。

    陈中福听罢,欣喜异常。

    随后,黄瞎子眉头一皱,“你家娃儿今年有一劫,他命里水多,克命,勿戏水,千万,万万!”

    陈中福没有细问,毕竟他只算了一毛钱的命,黄瞎子言简意赅,他的话中之话,是要靠你去领悟的。

    陈中福作揖谢过黄瞎子之后,一路到县一中,心里无比的喜悦,他已清楚他的儿子陈重一是文曲星下凡,将来他会享不尽儿子的洪福。

    乐极往往生悲,他一见到陈重一的刘老师,便知道了陈重一终究没有躲过他今年的一劫,头天晚上伙同班上的一个学生去堤边的护城河戏水溺亡。

    陈中福当时就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刘老师给陈中福借了一辆板车,也没有人陪同,他拉着陈重一的尸体回到了家,悄没声息地在屋后挖了个坑,埋了。

    陈中福坐在儿子的坟前,不停地自责,他怎么就不能提前一天去找黄瞎子,去县一中给儿子送粮食吧?那样的话,他就可以趋吉避凶。他叨,叨了大半宿,像祥林嫂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