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六章:杀国公儆猴!
    韩国公府。

    此时距离那日朝堂上。

    皇帝一举强行推动商税改革,已经过去了五日了。

    这五日里。

    从皇城开始。

    直至整个大明国内。

    几乎所有没在税务部补交以往十年税款,并办理行商资格证的商人。

    无论是世家豪门,还是普通商户。

    甚至于一些皇亲国舅们。

    全都被革令封停了行商的资格。

    而陆仲亨拜托给李善长的那十多艘商船。

    自然也被卡在了漕河边,至今还没办法通行过来。

    “大人,陆仲亨那十多艘船上,竟然全都是私盐!”

    “我们如果再不把那些盐运上岸的话。”

    “恐怕迟早会被税务部查到。”

    “要不我们还是先办个资格证,然后贿赂漕河的官员,想办法……”

    韩国公府的管家这几日里,嘴上都急出了几个火泡,满脸着急地请求道。

    走私私盐那可是死罪!

    如果真这样耗下去,等到被查到了。

    那可就不是花不花钱办资格证,以后的每笔交易,又要不要通过资格证向税务部汇报的事了!

    “怕什么,我是韩国公!”

    “纵使被查到了,也无人敢追究至我身上!”

    听到管家的话,李善长却是脸色全黑,狠狠地甩了甩袖子道。

    对他而言。

    现在最大的问题。

    可不是什么资格证和私盐的事。

    而是朝廷在派锦衣卫,追究十年内的所有交易税额!

    先不提他有没有钱补税,就这税如果真补了,那岂不是就把他这十年来,贪赃纳贿的事全都摆在明面上了?

    “不对,我是韩国公!”

    忽然,他的神情又再次缓和下来。

    不停地喃喃念着这句话。

    自己可是韩国公!

    堂堂一国国公爷。

    不管怎么说。

    大不了就告老还乡。

    怎么都不至于,真为了这件事丢了性命吧!

    不就是走私了十多年的货物。

    又低价收购了百姓的农作物,然后又存到饥荒年高价卖吗?

    低买高卖。

    这都是正常商业行事。

    别的商人也都是这样买卖的啊!

    没道理就查到自己头上了。

    毕竟自己是国公爷……

    “老爷,殿下拜访!”

    就在他不停地喃喃念着时。

    管家却是又跑了进来,使得他微微一惊。

    而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让人去准备着些什么。

    朱允焕就已经带着锦衣卫走了进来。

    在大堂内冷然盯着他。

    “殿下。”

    “有失远迎,请勿见怪!”

    深吸了口气,李善长才勉强回过神来道。

    “没事。”

    朱允焕轻轻摇了摇头。

    然后一句废话也没多说。

    直接将一本文书,丢给了他。

    商业。

    向来是双方。

    乃至于多方的交易。

    而这也就代表着,在税务部成立,并宣告主动补税可以减少两成时。

    那些主动补税的人。

    在补税时。

    自然而然地,就将自己这些年来,合作伙伴的底也全都给透露出来了。

    没错。

    那本书,便是韩国公府邸这些年来,所有的走私统计。

    “我…我要告老还乡!”

    仅看了一眼文书上的账单。

    李善长的脸色,便白得吓人了起来。

    他不是主动补税,甚至可以说是被抓着补税的,所以得交双倍的税。

    新的改革税率,本就高得吓人。

    再加上他这些年来吃喝玩乐。

    哪还有钱缴税?!

    “韩国公,是不想缴税了?”

    朱允焕轻笑了起来,勾起嘴角问道。

    “不不!”

    李善长连忙摇头。

    他当然知道,税不补完肯定走不了。

    直接指着自己脚下的宅子道:“我在京城的一切田地全都卖了,应该恰好能抵押。”

    “现在我能告老还乡了吗?”

    李善长的眼中。

    浮现出了一抹祈求。

    他当然清楚,现在一切都被查出来了。

    能让皇家不再追究,放他一马甚至留下他的国公地位,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然而。

    朱允焕却已经摇了摇头。

    再次从袖子中,又掏出了一叠文书,缓缓念了起来。

    “洪武十五年,韩国公府以一文钱一亩的价格,在城外两百多户农民手下买下了他们所有的土地。”

    “洪武十六年,韩国公府旗下的商人,与倭寇违法交易盐铁,赚得银三十万两。”

    “洪武……”

    “洪武二十五年,洞庭湖水灾,朝廷命令商户不许囤粮。”

    “韩国公府以家眷甚多,需要粮食充饥为由。”

    “足足囤积了三万石粮食于库中。”

    “事后红薯出,粮价下跌。”

    “又平价退回粮商。”

    “逼得十多名粮商跳河……”

    随着朱允焕一条又一条的话语念出。

    李善长终于跌倒在地。

    他终于想明白了。

    陛下想杀他。

    从他在洞庭湖水灾时囤粮开始。

    他好像,就已经必死了。

    之所以留到现在,只是为了给皇孙留只杀鸡儆猴的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