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6章 夏桀归宿
    元妃,这的确有点不大妥当,但世子大人的确是一片真心,不想您在这里受苦。赵服在路上早就考虑好了一套词儿,说:您看油邑这里,濒临海表,地处荒蛮,偏僻穷厄,邑小民寡,资用乏绝,和西夏相比,百不及一。您堂堂有夏元妃,凤体尊贵,何苦在这穷僻之地里受这个罪呢?世子新作的夏邑,城池雄峻高固,不亚于有夏西邑;宫殿高大宏丽,不亚于倾宫瑶台;人民众多,不亚于有夏盛时;财用丰足,不亚于

    好了,小司寇大人,您的这些说辞还是省省吧。妺嬉皱着眉打断了赵服,把淳维的信揉成一团攥着,从坐席上缓缓站起身:淳维作为世子,在国家危亡之时,不尽世子之责,抛弃家国而走,不可谓忠;远走西北,坐视有夏国灭,夏后蒙尘,却不尽为人子之道,不输一力,不劳一词,不可谓孝;裹挟后宫,行凶杀人,卷走宫眷王子,不可谓仁;窃取金椎,自立为后,欺蒙天下,凌轹四方,不可谓义。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本宫这里根本就没把他放在心上。

    元妃所言,句句在理。赵服在坐席上再拜稽首:可是当时的情况,元妃也是了解的,情势所迫,世子不得不为。如果世子不走,则与夏邑一起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则我有夏宗族必无存矣。您看,现在世子在西北刚安定下来,就派在下来此,说明世子心中还装着有夏,还想着夏后和元妃啊。

    那么,就请您回去转告世子,他孝敬的财物我们收下了,多谢他的孝心,还记挂着他父王和本宫。希望他能重振我有夏声威,恢复我夏室江山社稷,倒也不失了他为世子职责。本宫倒也希望他能站在高山之巅,傲视天下。

    臣下遵命。那元妃您

    本宫这里就不劳世子费心了。妺嬉走到燃烧着的大灯檠跟前,抬手把淳维的信扔进灯盘里,看着它燃烧化为灰烬,语气冰冷而坚定:请您告诉他,本宫曾经给他说过:夏后在哪里本宫就在哪里,夏后的生死也就是本宫的生死,本宫绝不会抛开君上而求独活,更不会再去充当别人淫烝的玩物。这里虽然荒蛮穷厄,但能侍奉夏后,即便是挨饿受寒,本宫也甘之如饴。本宫老了,侍奉夏后已经勉为其难,不能再侍奉世子,请他以后不要再派人来,打扰这里的安宁。

    赵服见妺嬉态度坚决,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知道再说也白搭,同时也对这位元妃敬佩起来,急忙伏地再拜:元妃吩咐,臣下一定转达。请夏后和元妃多多保重,臣下告退。

    小司寇大人好走,恕本宫不远送了。妺喜说完,大袖一拂,转身离去。

    赵服走后,西夏那里果然再没派人来。

    妺嬉等人虽然尽心尽力的伺候劝慰,千方百计地给夏桀治病,可终究无用,心病不是靠医药能治好的。夏桀在病床上煎熬了不到一年,去世了。他三十岁即位,为夏后三十一年(一说五十三年,不可信),逃亡三年多,死的时候大概是六十五岁。

    夏桀临终前还瞪着眼,咬牙大呼: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就是后悔当时没把成汤杀死在夏台监狱里,才导致了今日的下场。

    后人的评价是夏桀说这话等于死不悔改,比如《淮南子?泛论训》里说:故桀囚于焦门,而不能自非其所行,而悔不杀汤于夏台。

    宋代学者吕祖谦在《左氏博议》卷四里也评价说:

    桀既放于南巢,语人曰:‘吾悔不杀汤于夏台’,吁!桀虽偶能杀汤,天下岂能无放桀者耶?桀之诬上天虐万方诛龙逢嬖妹喜,可以取亡者,擢发不能尽数也,桀皆不之悔而独悔于不杀汤,可谓咎人而不咎己矣!桀之为人,非恶不视,非恶不听,非恶不言,非恶不动,造次颠沛,无非罪恶,仅有不杀汤之一善耳,反自悔以为失,是耻一善之尚存,欲万恶之皆备也,哀哉!

    大概意思就是夏桀作恶太多,败亡是咎由自取,却不知道自我反省,而后悔没杀掉商汤。没杀掉商汤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善行,他却以这个善行为耻辱,希望自己万种恶行都齐备,这种想法也是够可悲的了!

    按照当时的惯例,群臣经过占卜合议,给夏桀定谥号履(古语里履同礼,是个吉祥的词汇),因为他死于癸日,故日名为癸,后世书或称夏桀为履癸——有的书里说夏桀活着的时候就称履癸,那是不懂三代制度而闹的笑话,谥号日名只有死后才会有,是祭祀时使用的称谓。

    夏桀死后,妺喜也没哭,而是以元妃的身份带领董召等群臣张罗丧事,让百工给造了一口大棺材,足够装下两个人,把夏桀盛殓,停在大室之中,摆上供案,献上牺牲祭祀。

    祭祀完毕,屏退众人,让籥人乐官准备金鼓之乐,然后自己到后堂脱了衣服,戴上凤盔金饰银铃,披上红绫,穿上舞鞋,手持宝剑,就在夏桀的棺材前,伴着金鼓之乐,倾情表演了一曲剑舞。

    舞毕,跪在夏桀棺材前,手扶棺材,眼中含泪,却面带微笑:君上稍待,妺喜与您同行。

    之后说到后堂更衣,可是进去了半天没出来。

    寝宰录寝宰央等众人觉得不对头,急忙到后堂一看,都大惊,妺喜已经换上元妃的玄服盛装,用那根跳舞的红绫在屋梁上自缢而死。

    九名虎姬见元妃妺喜自缢了,立刻跑到夏桀的棺材前行礼毕,围着棺材站了一圈,然后拔出匕首自刎,倒在棺材四周。

    有夏群臣哀痛伤悼,把妺喜也放在棺材里,让夏桀妺喜夫妻合棺而葬,以九名虎姬为殉,但是在主墓四边挖了十二个殉葬坑,每方各三。

    原来虎姬有十二人,其中虎姜等三人为了掩护夏桀撤退奋勇战死,没有尸体,夏人没忘她们,也给她们挖了墓穴,同样放上铠甲盾牌戈戟和一些她们生前使用的衣物用品,类似衣冠冢,也等于是给夏桀殉葬,并举行了隆重的祭祀。

    妺喜活了不到五十岁,十七岁进宫嫁给夏桀,前后近三十年。

    她前半生荒唐,行事乖戾,奢侈挥霍无度,给夏邑带来巨大损害,为人所不齿;后半生则在寂寞和悲苦中度过,知道改过自新,端正德行,主持后宫,不失元妃风范,无论什么境遇都对夏桀不改其心,无论夏桀落到何种地步都坚决跟随,桀崩从死,这在当时人看来,这是好女人的表现,所以也受到夏裔臣民的尊重和敬仰,和夏桀配享,日名是庚,同列祀典,受到祭祀。

    十二名虎姬都是西方野蛮部落的女子,性格粗鲁豪放,甚至是凶猛彪悍,可归了夏桀之后也是忠心耿耿,愿为夏桀而死。

    可见女人只要爱上一个男人,心有所属,常常能矢志不渝抵死不悔。当然,不是所有女人都能这样。

    商人拼命诋毁夏桀妺喜,周人拼命诋毁商纣妲己,其实不过是因为自己造了人家的反,夺了人家的天下,总要说他们是坏人,自己的行为是替天行道救民于水火。

    就像双方争夺天下,甲方说乙方是匪,乙方说甲方是匪,谁到底是匪,还是得靠胜者王侯,败者匪寇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没有其他道理可讲。日积月累,桀纣就成了昏君暴王的代表,妺喜妲己就成了红颜祸水的代表,正象《淮南子?缪称训》里说的:故三代之称,千岁之积誉也;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也,可谓至理名言。

    夏桀去世后,董召白吉斟戈虬等夏遗群臣商量怎么办,毕竟以后的日子还长,还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