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二年(224年)7月21日辰时一刻,威虎宮。
刘禅端坐在龙椅上,手中习惯性地把玩着那枚玉符。
殿内,诸葛亮、董允、费祎等一帮老臣个个喜上眉梢,脸上藏不住的愉悦。
随着小黄门一声高亢嘹亮的“上朝~”,刘禅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诸位爱卿,本次南征大获全胜,皆是将士们勇猛无畏的功劳。如何论功封赏三军,请相父牵头带领有司拟定出一个细则来。”
“此外,朕近几日对农耕颇有心得,顺手改造了几样常用的农具,也请相父召集工匠按照图纸打造。”
“三日之后是大暑节气,正是成都附近小麦收割的时令。朕到时候要亲自参与,以彰显朝廷对农耕的重视之意!”
“同时也测试新农具,鼓舞百姓耕种的积极性。”
众臣一齐跪拜,对刘禅的举措大为称赞。
歌功颂德之辞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
一番彩虹屁之后,诸葛亮站出来提议道:“陛下甫一登基便平定了南疆,征服了蛮族,这是巨大的功绩。老臣认为,应当开坛祭祖,大赦天下!”
“此举一来可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二来向百姓们宣扬陛下仁德,普天同庆。”
诸葛亮发言之后,一众大臣纷纷附和,意见难得的统一。
御座下的天子起居注奋笔疾书,把刘禅和大臣们的语录全都纪录在本子上。
自从刘禅登基之后,他每天要记录的内容比原来增长了八九倍,手速被活活练出来了。
刘禅本不想搞这种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
但他转念一想,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在这个年代是皇家很神圣的一项任务,这也是皇权的一种象征。
于是刘禅答应下来,当下命天师挑定良辰吉日,恰好是三日之后!
诸葛亮上前谏言道:“陛下金口玉言,随心就选中吉日。此乃紫微星庇佑,大吉之兆!请陛下登山感念天地,祈祷蜀中来年风调雨顺!”
大臣们又是齐声支持,就连原来和诸葛亮唱反调的几个臣公都没有站出来反对,可见这个提议说出了众人的心声。
刘禅本想说大家不用这么操心了,风调雨顺现在对于我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但他不愿意站在全部臣子的对立面,也为了保全诸葛亮的面子,于是应允了这个提议。
真正坐上龙椅这一年来,刘禅才逐渐理解了“帝王权术”这几个字深刻的含义。
一件事,有大臣反对不要紧,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但如果全体大臣都持反对意见,那么即便这件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也不能去做。
反之,如果全体大臣都同意了某件事,皇帝却不去做,这是大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即使刘禅开了挂,但天下那么大,没有一群干练的大臣辅佐,就算把他活活累死,也是管理不好的。
他可以决定大反向的方略举措,但细节和实践还要依赖臣子。
再者,这些大臣都是先帝时期就入朝为官的,在处理朝政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洞察’的帮助下,刘禅可以把他们的才能全都发掘出来加以利用,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因此,他在大臣面前会刻意地藏拙,给手底下的臣子们发展进步留出足够的空间。
人性都是渴求成就感的,朝堂上衮衮诸公也是人,对存在感有着比普通百姓更强烈的需求。
要想稳稳驾驭住这些大臣,让他们为国尽心尽力,皇帝就要心照不宣地赐予他们存在感和成就感。
假设刘禅当着全体大臣的面说‘风调雨顺算个der,看朕现在给你们下场大雨洗个澡’,恐怕那大臣们心里会说‘啊皇上你好牛逼,你这么能那还要我们这些老家伙干啥?’。
或者就是‘陛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每日一个当皇帝小技巧,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散朝之后,诸葛亮带着费祎董允等几个身处权力中心的下属去安排论功行赏的事了,顺道找来成都著名的打铁师傅开始制作农具。
其余的大臣们不能参与军国大事,反倒更加生龙活虎地去准备祭拜天地的事宜去了。
就这样,你忙你的奖励制度,我打我的生铁,他去太庙洒扫,大家都有了光明的未来。
皆大欢喜。
夜阑人静,后宫中。
一直忙活到后半夜,刘禅才挨个喂饱了自己的皇后和嫔妃。
他出差蛮夷之地,一来一回将近两个月,风华正茂的妃子们都快长成盘丝洞了。
好在系统确实给力,征战了半宿之后身体非但不虚反而愈发精壮了三分。
“呼......”
刘禅看着皇宫金顶上的月亮,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当皇帝真挺累的,历史上的皇帝个个英年早婚,然后英年早生,最后英年早逝。
纯纯是个高危职业。
想及此处,他赶紧把泡好的壮阳茶猛灌了几口,拉回思绪。
三天时间如白驹过隙,倏然而逝。
终于到了天子钦定的黄道吉日,祭祀大典已经准备妥当。
除了那些被无情宰杀的猪牛羊,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笑。
刘禅在臣子们的前呼后拥之下,庄重地走上了祭坛。
他按照礼法在铜盆中净手,焚香祷告。
在香烛的袅袅青烟中,宣读祭文。
“时维建兴二年,岁次甲辰,七月乙丑廿四日,大汉皇帝禅谨致祭于天地曰:仰惟圣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功化之隆。予祗承天序,谨用祭告。惟神昭鉴。尚飨!”
礼成之后,刘禅传令将牛羊饭菜等祭品分发给附近的百姓享用。
虽然于礼制不合,但大臣们没有反对。
于是,刘禅的仁德在百姓心中不胫而走,比他老爹刘备当年的风头更甚。
当日下午祭祀完毕之后,刘禅率领群臣带着新打造的农具,马不停蹄赶往成都郊外的麦田。
正值农忙时节,百姓们忙着收割小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铛铛铛!”
忽然,敲锣打鼓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百姓们纷纷抬头观望。
只见府衙的老爷们唯唯诺诺跟在一个年轻人的身后,每个人的手中都提拎着样式奇特的镰刀,正往麦田走来。
这些大老爷平时虽然也算得上勤政爱民,但像今天这样齐齐出动还脚踩黄泥地的景象是从未出现过的。
百姓们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开始悄声议论起来。
“嘿,老王你快看,那不是县丞大人吗?他怎么会来这里。”
“真没眼力见儿,你看县丞大人站在最后面,这说明什么?前面的那些都是大佬,这是来视察民情来了!”
“嚯老张,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咱们今年收成不错,多亏了县丞大人,税收足足减了一半!”
“减免赋税那是咱们皇上的圣旨,县丞大人可没有权力这么干。”
“真的假的,新皇上听说是个小娃娃,他有这么英明吗?”
“我还能骗你不成,我家三舅的大外甥女的小姨子她二姥爷有个远方侄子就在宫里当差。如今的皇帝可是个大好人,听说前两天连南蛮子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如今南方也是咱们大汉的地盘啦。”
“那感情好啊,以后我必须娶个蛮子婆娘。听说啊,蛮族的女人特别火热......”
“噢?真的假的啊,快仔细说说哪里火热?”
“我也是听隔壁吴老三说的,他不是在衙门做了个小官吗。他前两天刚去过丽春院,有个相好的就是南疆来的!”
几个农夫聚在一起,话题逐渐歪了,但没人在乎。
男人嘛总是这样的,清醒时候的聊天话题无非就是和女人的那些事儿。
但喝得半醺之后,一个个就都成了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皇上驾到!”
就当几个农夫聊到关键情节的时候,领头的侍卫嗷了一嗓子,强行打断了他们的话题。
“卧槽?你听见没,皇上来了!”
“歪日,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县丞大人,这皇上比县丞大人厉害吗?”
“tui,皇帝是全天下最大的人,县丞给他提鞋都够不上呢!”
“嘘,人来了快别说话,悄声的跪下。”
人群中几个有见识的村民,拍了拍自己打着补丁的膝盖就原地跪下了,其他人见状也有样学样跪下接驾。
刘禅拎着镰刀,佯怒道:“你这是干什么?我都说了嘛,不要惊动乡亲们。”
侍卫明显愣了一下。
啥时候说不要惊动百姓了!不惊动百姓皇上的仁德怎么传出去?天下人怎么知道皇上亲自下田割麦子了?
可恶,我成了背锅侠了。
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陛下这是在点自己呢。
于是他装作很惶恐的样子,低声认错道:“陛下恕罪,奴才该死,下次一定注意!”
刘禅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小侍卫是个可造之材,有机会可以提拔提拔。
百姓们自然非常清楚地看见了这一幕,一边暗自惊叹原来皇帝这么年轻,一边又震惊于皇帝亲自拿着镰刀下田的现实。
刘禅举起镰刀和众人打招呼。
“乡亲们好!朕...我就是当今的天子刘禅,今天是来帮助大家割麦子的。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啊,蜀汉的兴旺发达就拜托大家了!”
在他的煽动下,平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力气。
皇帝,多么高贵遥不可及的大人物啊,为了鼓励大家种地,不惜万金之躯亲自下田!
大臣们身居高位,虽说感触没有普通百姓那么深刻,但同样备受鼓舞。
于是一个个年龄已经五六十的老头,抄起新镰刀就冲了上去。
“沙沙沙......”
镰刀隔断麦秆的声音在田野中奏响。
清风袭来,成千上万饱满的麦穗一浪盖过一浪。
刘禅还请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试用新制式镰刀,老农对这件工具赞不绝口,直呼“针不戳”。
刘禅是皇帝,干十分钟累了就休息一两个时辰,非常合理。
只是苦了那些大臣们,在烈日底下割了一下午麦子,直到黄昏时分才收工。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百姓们唱着家乡的小曲儿,欣喜地和身边的亲朋分享着下午的奇闻。
几天之后,皇帝割麦子鼓励大家多种地的消息就传遍了成都。
经过测试,新镰刀、新锄头、新犁等农具在实践中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一个月后,这些新制式的农具也迅速在全蜀包括南疆范围内流行开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八月末,秋收结束。
各地的税粮装满了粮仓,税钱也全都收入了国库。
虽然刘禅减免了一半赋税,但因为没有人拖欠,因此税钱不降反增,极大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
史书中称这一盛况为“怀帝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