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就在董卓身旁,将其表情尽收眼底,连忙道:“相国放心,张伯慎对你观感甚好。前几年西羌叛乱,孙文台恶语中伤,他还对你百般维护。如果真能得他支持,相国可说万事无忧矣。”
听王允如此一说,董卓面色一松,点了点头:“也好,那司徒一会去办,就召张伯慎回来。”他想了想,却又补充道:“至于太尉么,还是咱家兼着。嗯,就让他先挂着卫尉一职好了。”
卫尉是九卿之一,官也不小。用来安置张温,也不算太过委屈。最重要的事,这节制天下兵马事的太尉之职,董卓仍牢牢攥在手中。显然他对这些士族,仍然心头存疑。
王允呆了呆,似也没料到这种结果:“那士孙瑞将军怎么办”
士孙瑞现在是卫尉,董卓这么安排。总得让人家有个去处。所以王允才顺口一问。
士孙瑞曾是保皇派中坚,董卓观感可不好。略一思索:“这好办,就让他去光禄大夫的位置上呆着好了。”
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为皇帝近臣,掌顾问应对,无固定员数,也无固定职务。说明白点,就相当于一个闲散而无具体实权的官职。
尽管和士孙瑞不和,但刘毅仍对他有些同情。以前他虽没了兵权,但卫尉的名头还在,张温这一来,董卓直接将他官职都给卸了。这下,士孙瑞仅剩一个光禄大夫,纯纯的闲职,连光杆司令都算不上。
杨彪,黄琬这两个反对迁都的跳得最凶,被董卓撸到光禄大夫位置上闲着,这下又多了个士孙瑞,三人在一起,倒也不寂寞。可以凑成个临时光禄大夫会了。
可刘毅好笑之余,也有些心头发寒。两人谈笑间,就是三公任免,九卿去留。这江山社稷操于独夫之手,实在太过儿戏。
王允又道:“前段时间,相国着老夫联络韩文约,马寿成二人,终于有回音了。”
他口里的韩文约,马寿成是指盘踞甘凉一带多年的军阀马腾和韩遂。汉末三辅常乱,甘凉一带部落众多,不但有汉人和羌族,更有氐、羌等少数民族。民族成分复杂,加之民风彪悍。遂形成大大小小的军阀。董卓就是靠剿这些军阀发家的。而韩遂和马腾,就是这十几股军阀中,最有权势的两人,也可以算是代表。对于他来说,不但是老对手,也是老熟人。只是听王允话里之意,董卓早在联络这两人了。
看来,董卓也不是笨蛋,面对东部联军的强大压力,也在找盟友,拉赞助。
一听是这两人的事,董卓一下来了精神:“哦,他们如何回复,司徒说来听听”
王允道:“马寿成还好说,满口答应。不过韩遂却回复说,驻地金城离这儿山高路远,过来一趟不容易……”
这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没说不来,只说过来一趟不容易。是个傻子都能听出来,这韩遂在要车马费,在敲竹杠。董卓大是生气,骂道:“他妈的韩文约,果然不是个好东西,真是贪得无厌。”
原来的历史上,韩遂,马腾两人来到长安后,兵还未开进长安,董卓就挂了。后来和李傕,郭氾两人打了个天翻地覆,进一步破坏了长安周边的人口和经济。董卓现在连长安都未建好,又想着东征关东诸侯,这就和他甫进洛阳时一个样,眼高手低,志向是远大,但干出来的事就变味了。
刘毅想了想,忍不住插口道:“相国,属下觉得此举不妥。”
董卓和王允闻言,都转头望了过来,刘毅道:“韩遂,马腾二人,野心不小,反复无常。长安本就新定,如果引其重兵入长境,就多了无数变数,一个不好,就是生灵涂炭之局。”
董卓沉吟,似乎仍在权衡,刘毅加了把火:“丁原前车之鉴,相国还请三思。”
董卓一下动容,点了点头道:“对对对,兴汉说得是,那就不要他们来了。”
王允以手扶额,对此很是无言:“相国,都说到这份上了,又反悔的话,不大好吧。朝令夕改易失信尔,而韩遂马腾,怕也难以善罢甘休。”
董卓大手一挥:“这好办,以皇帝名义,赏他俩每人千两黄金,着其来京述职,顺路商议结盟之事。这事也就有了由头,至于后续结盟与否,再行斟酌就是。”
王允仍有些不放心:“好是好,就怕人家没兵护卫,不会来。”
刘毅道:“司空但请放心,不说千两黄金的奖赏。就算现今局势,也不允许我们对韩遂,马腾动手。如今,关东诸侯大军未退,我等和马韩虽有矛盾,但总体上都属于关内势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者,韩遂,马腾虽势力最大,但下属又分为无数个部落和军阀,一旦他们有个好歹,关中就先乱了。而现在的长安,也无余力西征。关中一乱,那些胡人,军阀肯定会推举新的首领,甚而为拢军心,再举反旗,对现在的长安,可说毫无益处。司空可向派去的使者,陈明厉害即可。”
王允仍是沉吟,董卓点点头:“甚是,分析得甚有道理。哈哈,兴汉文武双全,真乃咱家‘吴起’,就这么办。”
吴起是我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魏国创立“魏武卒”,并在楚国主持的“吴起变法”,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孙吴”。
董卓如此说刘毅,那是极高的赞誉了。刘毅忙道:“主公谬赞,属下愧不敢当。”
王允也在勉强笑着,但脸上的晦色一闪而逝。
处理了这些事,董卓脸上的不耐之色更浓:“看戏看戏,今日不论国事了。”
王允勉强达到了目的,堆满笑容:“是,是,老夫罪过。不该在此大喜日子,扫了相国的兴。”
他倾过身子,附身到董卓身边,神神秘秘的道:“刚才的《东海黄龙》不过是餐前小食。这乐队还有个女子,歌舞双绝,不但人艳丽无双,连那歌喉也婉转动听,相国不妨鉴赏。”
几人说话间,那个《东海黄龙》已走完戏场。上来一个身着宫装的女子。那女的虽戴着面纱,但身段极是婀娜。不过舞姿平平,至少刘毅觉得和妙奴儿差远了。不过她一展歌喉,声音却如黄莺出谷,真个有绕梁三日之妙。她的舞蹈本也泛泛,但在歌声的衬托下,竟如隔雾之花,在夜色中,也多了些朦胧之感。
一舞毕,王允鼓掌道:“妙,真不愧歌舞双绝。相国以为如何”
董卓盯着场中,“嘿嘿”一笑道:“王司徒,这美人儿叫什么可是你家奴婢”
汉代达官贵人,本就有互赠女婢的习惯。素兰素兰就是王允送给刘毅的。董卓如此问,明显就是心动了。
王允微微一笑:“叫惜儿,虽非我家女婢,但老夫撮合一下,还是可以的。”
董卓再急色,也知道现在肯定不行,大喇喇道:“甚好,让她再跳个舞来咱家看看。”
王允微微一笑:“相国放心,刚才只是开场热身。这惜儿为贺虎候大喜,专门练了歌舞。容她下去换下衣服,一会就上场。”
这时,惜儿已经下去了。董卓有些无聊,顺口问道:“下个歌舞叫什么怎么这么麻烦。”
王允道:“嘿,也不是多高雅的曲舞,就是平时百戏班子常来贺新婚的《陌上桑》。”
《陌上桑》!
刘毅听得心头一动。这曲子,不论前世还是今身,他可是熟得不能再熟。《陌上桑》可是乐府诗代表,与《孔雀东南飞》和《东门行》的悲愤,亢烈不同的是。他更从侧面表现出一个美丽少女在面对强权时,那诙谐聪敏的形象,故事节奏欢快,更为大众喜爱。
所以,宫廷舍弃“俗乐”后,作为“俗乐”代表的《陌上桑》却在民间流行。稍微有点身份的大户人家,在婚嫁寿宴时,都会选择歌姬唱此歌曲。
他正想着,耳边忽然响起了一连串的叮咚之声。这琴声走得很低,沉稳之级,听入耳中说不出的妥帖舒服。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撩开了那带着露珠的夜纱。
乐声中,惜儿一身布衣,挎着菜篮,踩着节拍。从下方一步一步的走上了圆台。锦绣罗衣自然是美,但布裙荆钗更有风味。她本就身段婀娜,在一片嘈杂乐音,富丽堂皇的环境中,如此装扮,反让人耳目一新。
董卓明显被吸引住了,身子微微前倾,眼睛一瞬不瞬的盯着戏台。
这时琴音前奏已毕,有竽和笛和弦,就着乐声,惜儿轻舒皓腕,左手挎篮,右手十指儿尖尖做采桑状。她檀口微启,歌声适时响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唱到这里,惜儿蹲了下来,将手里的篮子放下,细心的整理着满头青丝。一群优伶扮着百姓,在其周围翩翩起舞。却也将百姓对这个女子的爱护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时有个官家打扮的优伶上得台来,和惜儿共舞,她又唱道:“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使君,在汉代是太守刺使的一种称呼。那乐声伴着舞蹈,更将此舞推到了**。尤其是那惜儿,在唱到‘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一颦一笑,俏丽中似有聪敏,将个少女的顽皮表现了个十成十。
当然,这也是后来“使君有夫,罗敷有夫”这个说法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