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屋子里的大象
    “庸人又如何?”李敬猷反驳道:“自古以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事情还少吗?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新帝继位,那当道的只能是王文佐的人,兄长您自己不去登门,难道还要他亲自上门拜望不成?要想这样,除非爷爷重新活过来还差不多!”

    李敬猷的这番抢白让李敬业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思忖了片刻之后道:“也罢,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我就先去见一面王文佐便是!”

    ————————————————————————

    王文佐宅邸。

    随着一声响,酒杯的底座郑重的撞击在几案表面。

    “文佐兄!说句真心话,就算是到了现在,我还是不敢相信你当初是怎么办到的!”李敬业脸色绯红,已经有了四五分醉意:“真的想不到呀!大明宫那么高的宫墙,还有北衙禁军把守,你是怎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摸到大明宫内,没杀几个人就能逼那两位退位的呢?”

    “敬业兄你喝醉了吧?”王文佐笑道:“那天夜里我没有逼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能逼太上皇退位!”

    “对,对!我方才是酒后失言了!还请见谅!”李敬业捂住自己的嘴巴,捋了捋颔下的胡须:“那眼下文佐你可缺得力人手?”

    “得力人手?”王文佐笑了起来:“怎么了?敬业兄这个太仆少卿当得不惬意?想挪一挪?”

    “不错!”李敬业倒是直言不讳:“外放一上州刺史、或者六部、中书门下省、中书省、南衙北衙禁军也行,要不去陇右、安西、辽东领兵也可以,这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吧?”

    面对李敬业的直言不讳,王文佐倒是一点也不奇怪,这位从来都是这个脾气,他点了点头答道:“这里面若是选一两个问题不大,不过现在不行!”

    “为何?”李敬业两条浓眉立刻皱了起来:“你觉得我才具不够?”

    “那倒不是!”王文佐摇了摇头:“如果李兄真的是个庸碌之辈,我看在令祖的份上便答应了,反正朝廷州县里的酒囊饭袋那么多,也不多你一个。可惜李兄你不但不是个庸人,而且胸有沟壑,平日里结交豪杰党羽甚众,这些事情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像你这样的人,我又怎么敢向天子举荐,予以要冲之位呢?”

    “呵呵呵!”李敬业笑了起来:“这么说来,倒都是李某自己的过错了?不过文佐你的才具党羽都不亚于我,为何却有人向昔日的太子、天子、皇后举荐呢?”

    “因为我不是英国公的孙子呀!”王文佐笑道:“令祖名声放在那儿,谁又能不高看你三分呢?”

    “哎,都是家祖这点虚名害了我!”李敬业叹了口气:“难道我李敬业就只能在长安这么厮混下去吗?”

    王文佐闻言笑了起来:“李兄府上每日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飞鹰走狗,娇妻美妾,这种日子还不满意?天下人羡慕还来不及呢!”

    “羡慕?若是旁人也还罢了,文佐你若是羡慕我是不信的!”李敬业叹道:“年华虚耗,功业不成,这种感觉你不会不明白吧?”

    “李兄若是一定想要做事,我倒是有一条路!”王文佐思忖了片刻后道:“只是艰险的很!”

    “无妨!”李敬业精神一振:“我岂是畏惧艰险之人?”

    “要离开长安?”

    “去当外州刺史还是去边疆领兵?”

    “都不是!”王文佐摇了摇头:“李兄,你记得‘申公巫臣’吗?”

    听完了王文佐的一番话,李敬业的脸色变幻,显然心中正在权衡利弊。王文佐也不催促:“李兄,我也知道这件事情为难的很。西南六诏路途遥远,且有瘴气,弥合逐部,牵制吐蕃更是九死一生。但眼下吐蕃势强,而边患四起,若是不出奇计,便难以破局。你可以回去好好考虑几日,若是不想去,王某今日所说,便只当是几句胡话,随风飘去就是了!反正今日没有第三者在场,也不会传出去有损你的颜面。”

    “若是我答应的话,王兄弟能担保予以全权,朝廷不加以遥制?”李敬业问道。

    “那是自然!”王文佐笑道:“西南六诏距离长安有几千里,山川间隔。如果事事请示,那什么都不用干了,这个李兄可以放心!”

    “好,我答应了!”李敬业断然道。

    “李兄不用着急!”王文佐肃容道:“出使六诏的事情非同小可,你可以回去后好好考虑三五日,再给我答复,反正我也还没有把这件事情禀告天子,时间上肯定来得及!”

    “不用考虑了!”李敬业摇了摇头:“事情很清楚,留在长安就是继续当贵公子,想建功立业就要吃苦冒风险。反正我还有几个兄弟,哪怕是一去不返,也有人继承英国公的爵位,支撑家门!”

    王文佐见李敬业神态坚定,点了点头:“好,既然李兄你已经决定了,那下次面见天子时,我就将这件事情禀报上去,建议由你为安抚使者,册封蛮酋!”

    ——————————————————————————

    中书门下省,政事堂。

    “这么说来,王大将军要将漕运之事从户部独立划分出来?”戴至德问道。

    “也不能这么说!”王文佐笑道:“诸位都知道,漕运之事积弊甚多,须得兴利去弊,方能长久。我打算先建立一个临时性的机构,来处置漕运之事,待到进入正轨,那时再将该机构并入户部便是!”

    政事堂当值的几位文官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他们能走到这一步都是政坛上打滚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当然不会信王文佐说的鬼话,权力这种东西拿出去容易,还回来可就难了。王文佐嘴上说就是一个临时性机构,可没说这个临时有多长,漕运关乎国家财政命脉,虽说每年运进关中的就十几二十万石,但那不过是小头,大头在洛阳附近黄河两岸的无数粮仓里,他这一口下去,咬下来的蛋糕可不少。

    “大将军!”裴居道咳嗽了一声:“你有什么打算,先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吧!”

    “我打算先从陕州开始!”王文佐道:“先设立一个水陆转运使,由陕州刺史兼任,处置当地的漕船水陆转运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大将军所言甚是!陕州乃是漕舟倾覆的重灾区,每岁漕舟经底砥柱,覆者几半。河中有山号‘米堆’,着实应当花些功夫整饬!”

    话音刚落,张文瓘便表示赞同。政事堂中众人交换了一下眼色,也纷纷表示赞同。王文佐口中的陕州大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当地黄河水流湍急,更有被称为砥柱的河中小岛,将黄河一分为三,水流愈发湍急。在此地行船,多有倾覆者。所以当时的漕船一般很少直接通过黄河进入关中,都是在附近上岸,然后通过陆路转运,进入渭河然后运到长安,即便如此,沉没损毁的漕船也是很多,陆路的损耗更是惊人。王文佐拿这个地方作为整饬漕运的开始,纵然其他人心里不满,表面上也只能赞同。

    “那王大将军打算用何人做这个陕州刺史呢?”裴居道问道。

    “这是诸位相公的事情,王某对于朝廷守吏并不熟悉,还请诸位择一干吏为之!”王文佐笑道:“不过我有一个精干的手下,他已经在陕州那边调查河道,有一两个月了。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令其为水陆转运副使,处置漕运之事!”

    听到王文佐的回答,政事堂里的大多数人都松了口气,虽然王文佐已经被加上了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职,用唐代的政治规则看他已经拜相,但在这些人眼里,他还是一个“外人”。如果他给出陕州刺史的人选,这无疑是一种对他们权力的“侵犯”,那肯定要坚决抵抗。

    但王文佐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陕州刺史兼任水陆转运使的人选照旧由政事堂提名,但谁都知道陕州刺史地处要冲,光是州事务就忙的飞起,哪里还有太多精力去管漕运水陆转运事务?所以实际干活的应该是水陆转运副使,这个人选就由王文佐自己来提名。而水陆转运使这个官职是个新搞出来的,还是个使职,用谁本来就是天子说了算的,说白了王文佐并没有动政事堂诸位相公们的蛋糕,自己做了一块蛋糕,还分给老爷们一块(陕州刺史带水陆转运使的提名权在政事堂这里),这种方案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大将军所言甚妥,在下附议!”张文瓘道。

    “嗯,我也附议!”

    “附议!”

    见其他人纷纷表示同意,裴居道也只能点了点头:“漕运之事关乎朝廷安危,大将军选人须得小心!”

    “那是自然!”王文佐笑道:“王某晓得!”

    讨论完了漕运之事,众人又开始讨论起东西两面的军事来了。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只要不是个瞎子,都能看出眼下大唐东西两面的战争都有长期化,泥沼化的倾向,西面的吐蕃自不待言,自从大非川之战后,吐蕃人的活动愈发活跃,在西域、青海河湟、松州一带都有频繁的军事调动,显然吐蕃人在秋后是要有所动作的。而北边的突厥叛军随着秋天的到来,也开始向南移动;在辽东,靺鞨人已经公开和高句丽的叛军联合起来,安东都护府的高侃天天都在要求增加援兵,而在熊津都督府的薛仁贵却拿新罗人没有什么办法,熊津都督府当地的军队和倭人对于薛仁贵的征召也很不积极。所以如果从地图上看,这一大片都是大唐的羁縻州和属国,却根本拉不出多少军队来。谁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如果不能做点什么,一旦某个战场打了败仗,很可能会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全面撤退来避免溃局。

    戴至德瞥了王文佐一眼:“王大将军,你从辽东起家,又和吐蕃人打过交道。这里的人里要数你对于兵事最为熟悉,你有什么办法破局?”

    “在下以为,青湟方面还是要以守为主,至少要再过两年,等陇右驻军恢复了元气再说!安西方面,要增派援兵,至少要给钱帛,让其募兵,与吐蕃人争夺,牵制其力,免得吐蕃人把全部力量都集中到陇右这边;松州方面应该问题不大,我在任的时候已经把从松潘道修的差不多了,也招抚了当地的羌人,只要继任者别把当地羌胡搞出事情来,吐蕃在南线能投入兵力也很有限,至多多派个几千募兵就是了!”

    听了王文佐这番话,政事堂众相不由得纷纷点头,王文佐这人别的不说,对于攻守之事还真是行家,虽然是边境武将出身,但是脑子却非常清醒,从来都不搞冒险主义,行侥幸之事,这种做法非常符合相公们的胃口、

    “那辽东方面呢?”戴至德的口气和缓了不少:“大将军您在那边打了十年仗,旧部甚多,应该是早就胸有成竹了吧?”

    “辽东方面我以为倒是还不急,急的是河北!”王文佐答道。

    “河北?”戴至德吃了一惊:“应该还不至于吧?我看高侃发来的战报,营州都没什么事情,河北怎么会有影响?”

    “叛军的兵锋当然距离河北还有很远,但是河北是辽东的后方,说到底,辽东、新罗、百济这些地方土地平旷,人烟稀少,就算有人的地方,也是胡汉交杂,很难以汉法治理。而河北人烟稠密,户口众多,士风悍勇,只要河北忠顺,和朝廷一条心,即便辽东有一二挫折,也不难将其平定,而如果河北出了事情,那就算将榆关以北尽数荡平,又有何用?”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王文佐这番话他们自然听到明白,也知道他说的河北忠顺,和朝廷一条心是什么意思,但这就好像屋子里面的大象,每个人都知道这问题很麻烦,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提出来,就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般。王文佐这一说,反倒一时间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讨论区里看到几个读者的留言,问关于新书的问题。读者群的老书友都知道,韦伯手上已经有好几个开头了。新书也不会简单的重复。毕竟作者也是在不断成长的。只要生活过得去,有空闲,肯定会有新书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成绩,尤其是订阅,这个才是硬道理,毕竟网文写手是靠订阅吃饭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