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 真假古玉
    刁德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还是接过汉玉,对光仔细辨认。

    “怎么是假的,哪看出来的?”

    “你看看这……”

    王教授指着一处缺憾。

    “古人工艺非常考究,这里有瑕疵,就这一处破绽,就可以判定,这块汉玉是赝品。”

    刁德耀的脸色像是吃了屎一样难看。

    特别是一帮专家教授,围在张一鸣面前,各种虚以为蛇的客气。

    “小伙子,眼力不错啊。”

    “这么暗的光线,一眼辨真假,你的确有两把刷子。”

    徐教授也跟着一起肯定道:

    “的确,你这眼力,比我们这些老眼昏花的老头子强多了!”

    张一鸣被夸得有点不知所措。

    “没有没有,我也就是运气好,跟各位专家没法比。”

    刁德耀借机讽刺道:

    “还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你这种人,也不是专业的,也就能瞎蒙。”

    张一鸣一耸肩,反唇相讥道:

    “我的确不是专业的,但是我比你强啊,起码我没打眼。”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刁德耀的怒火再次被点燃,不依不饶道:

    “我打眼怎么了,老子有的是钱,不差这仨瓜俩枣,还要我打眼,你倒是有机会打眼啊,你有这经济条件么?”

    张一鸣自信一笑,挑衅地说道:

    “我还真有。”

    说完从衣服兜里拿出个物件,是刚才在小摊处花五十块钱买的蝈蝈罐。

    “各位专家,教授,劳驾给我掌掌眼。”

    博物馆的专家教授们,接过蝈蝈葫芦,挨个轮番查看,仔细对光辨认。

    刁德耀撇了一眼,阴阳怪气的说。

    “呵呵,我还以为什么好玩意呢,就拿个蝈蝈罐子忽悠人呢。”

    王教授却很感兴趣,接过蝈蝈罐道:

    “我看看。”

    看了半天道:

    “小张啊,你知道这是啥吗?”

    张一鸣挠了挠头,尴尬道:

    “我就知道是真的,至于是什么,我还真没研究过。”

    “哈哈哈,笑话。”

    刁德耀仿佛找回了底气,讽刺道: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说你是骗子都是抬举你了,这破玩意五十块钱都不值,就你拿他当个真的。”

    徐教授的脸色也有点不太好看,语重心长地说道:

    “小张,之前还说你眼界不错呢,你这就打眼了。”

    “我跟你讲啊,这个蝈蝈罐,从样式看,它是个清末民国的老物件,葫芦行事,雕工,手艺,都非常像刘三河的作品,你知道刘三河是谁吗?”

    “不知道。”

    张一鸣诚恳的摇了摇头。

    刘三河名字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葫芦的价值。

    在几百年前,这三河刘葫芦就已经是人们眼中的奇珍异宝了,而且受很多古玩人士的追捧。

    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几乎已经绝迹了,据统计,现存的真品三河刘葫芦连一千个都不到,这个珍稀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钻石,甚至比金刚石还要稀有!

    徐教授故作高深的侃侃而谈。

    “你对古玩还真是一知半解啊,那我今天就给你上上课。”

    “刘三河的蝈蝈葫芦,是清末时期,八旗子弟之中最受欢迎的,蝈蝈罐制造大师,当时他的作品就风靡世界,千金难求。”

    “你这个罐啊,这种芦胎体较松,表皮光素坚实,且在处理葫芦内里儿的时候,多留下肤瓤贴实内壁,故有瓷皮,糠胎,麻包里等等特点,因此可使虫鸣音更加圆润响亮,仿佛音箱一样。”

    “看上去跟真品无疑,但是,有个致命缺陷。”

    王教授这么一说,很多人都竖起了耳朵,认认真真地听着,包括张一鸣。

    “刘三河这人吧,脾气古怪,为人孤僻,现在来讲就是个强迫症。”

    “他亲手制造的蝈蝈罐,包浆清一色都是橙红色,可你这个的颜色,黑的呀,所以不可能是刘三河的真品。”

    张一鸣反应却是淡定,接过蝈蝈罐说道:

    “这不是红色的么,要不您老对着光,擦一下,再仔细看看。”

    刁德耀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

    “假的真不了,你这搭眼一看就是黑色的,哪有红或者橙色,你是色盲吧?”

    几位教授一皱眉头,赶紧举起,对着头上的灯泡,擦拭起来,眉头皱的更深,招招手道:

    “给我拿个强光手电过来。”

    强光手电透过蝈蝈葫芦一照,好家伙,黑里透红。

    王教授一拍脑门,兴奋道:

    “小张啊,你是真厉害,在这么昏暗的光线下,还可以看到这么不易察觉的颜色,你可真不简单啊!”

    在场专家早都围在王教授身边,一听这话,挨个接过蝈蝈葫芦,拿着强光手电照射,惊喜连连,爱不释手。

    刁德耀此时已经被气的如同沸腾的高压炉,马上就要爆炸了。

    接二连三地让张一鸣得逞,他似乎被当成了踏脚石,这哪行。

    愤愤不平地说道:

    “哼,你也就是运气好,一个蝈蝈葫芦罢了,就算是真的也不值钱。”

    “有本事你拿出一块汉玉啊?”

    说完就挑衅地看向张一鸣。

    徐教授接过话茬道:

    “还别说,张一鸣以前还真有一块,我前段时间9千万拍卖的汉玉,就是出自他的手。”

    张一鸣一听这话,脸红脖子粗地吼道:

    “老徐头,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关心慈赶忙捅了捅张一鸣的胳膊。

    “你干嘛呀,生什么气,注意你说话的态度。”

    气氛有些尴尬,张一鸣瞪了一眼徐教授,冷哼一声,又从裤子兜里,拿出一块巴掌大小的玉佩。

    “还好我有本事,又得到一块。”

    这次专家们掌眼,没有直接下结论,他们也是怕了。

    教授们双手接过,带上装备,翻来覆去地仔细查看,认真辨别。

    一帮人各种方法齐上阵,足足观察了一刻钟之久。

    王教授最后摘下眼镜,双手背后,侃侃而谈。

    “沁生色,色生光,光生气,气生神,古玉之沁,集自然之灵气,借时光之酝酿,自然而生,光气活现,神韵非常。

    停顿了一下,又说:

    “凡古玉真品,可无沁色之表象,但不可无光气神之灵魂要素,今人可仿型料工纹,但难仿其沁。”

    “能仿其沁,却不能与光气神达到统一,故古玉鉴定,能看型料工纹者乃是初学;能看沁色者可谓高手;能将光气神烂熟于心者方为高人也。”

    教授就是教授,一出口全是引经据典。

    最后都得出结论,这块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