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府衙是整个海南岛上的政治中心,府衙的所在地就在后世的海口市琼山中学,这里不管在明代清代乃至后世,都是城内一等一的好地方。距离琼州知府衙门八百多米就是镇台街,海南岛上最高军事机关,海南卫就设在这里。
赵福祥的家就在东城,距离知府衙门不远,走路不到一刻钟就到了。等看到知府衙门的大门时,赵福祥不免感叹中国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好面子,这么一座知府衙门修的真是气势恢宏。
府前街这里因为都是衙门的关系,人并不多,只有知府衙门边上的府学有些人出入,剩下的琼山县衙与琼州府衙面前都没什么人。
赵福祥来到大门前,门口守门的衙役看到来了一个胖子,上前喝道:“这里是府署重地,闲杂人等回避!”
看到衙役出来,赵福祥赶紧掏出张文明写的那封信,说道:“我叫赵福祥,求见同知蔡大人!”
那衙役接过信看了看信封,见上面写的五坡字样不敢怠慢,赶紧双手将信交回,同时恭敬的问道:“您可是张老爷的家人?”
赵福祥看到这衙役前倨后恭十分好奇,他不知道五坡是张文明的号,同知蔡思淳是张文明的同学,知府衙门都知道,同时张文明出名的狂傲,这帮衙役害怕得罪张举人,所以连带对赵福祥也态度和蔼起来。
赵福祥知道这时代不拿钱难办事,所以一边从怀里掏出两钱碎银子,一边说道:“是,在下是张举人的义弟,来求见同知大人!”
赵福祥说完将银子塞给衙役,那衙役如同烫手山芋一样,赶紧将银子又送了回来,同时笑道:“我们那敢接张老爷的钱,请这位爷稍后,小人进去通报一声!”
狗改了吃屎了?赵福祥实在意外,不过既然人家不要赵福祥也就收了起来。
衙役办事效率很高,不到十分钟就出来了,笑道:“府左老爷请赵老爷进去!”
赵福祥笑着点点头,跟着衙役走入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坐北向南,中轴线两侧左文右武,前堂后寝,位于中轴线上的衙署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厢房、榜房、库房、科房、官邸、吏宅、马号以及古井、莲池等。
正对着府前街的就是谯楼,这座高大的建筑主要负责示警,谯楼后面就是高大的照壁墙,照壁俗称影壁,琼州府衙照壁呈八字形,青灰砖砌成,照壁下砌须弥座,背面青砖上有琼州府的砖铭。
大门距照壁二十米,是府衙的出入口,也是府衙建筑等次的象征。以府衙门扉为例:根据古代定制,从帝王宫殿的大门到九品官的府门依次为:红门金钉铜环,绿门金钉锡环,黑门锡环。明代琼州知府是四品官,府衙大门用黑底锡环。
进入大门就是二门仪门,仪门在古代称为桓门,汉代府县治所两旁各筑一桓,后二桓之间加木为门,曰桓门。宋避钦讳,改为仪门,即礼仪之门。
明代开始第二重门通称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事官员迎送宾客的地方。《明会典·官员礼》记载:凡新官到任之日,至仪门前下马,由迎接官员迎入仪门之风。府治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或举行重大祭祀典礼活动时,也要大开仪门。
仪门平常是不开的,人们出入府衙,走的是东侧便门,即府衙仪门之东配房。根据明代制度,府衙仪门之西侧还有一座配房,即“鬼门”。大多数衙门只是一间,而琼州府衙“鬼门”则与仪门东配房一样,都是三间五架,只是高度略有下降。仪门东西便门两侧与府衙六房,构成廊道相通,并与府衙大堂相接,混然一体。大堂是整座衙署的中心建筑,仪门则是大堂之门户。
正对仪门的就是府衙大堂,该大堂建于明洪武十年,虽经后世几次修缮,柱檀梁枋更换无几,保持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和手法。
府衙大堂由大堂及其前部卷棚两部分构成,坐落在高12米的青石基之上,设三级踏步,其前又有堂前月台,再三级踏步。大堂在古代称“黄堂”,各地或依作用称正堂、正厅、公厅、公堂,或为申明施政宗旨,称忠贤堂、爱民堂、壮丽堂等,是知府开读诏旨、接见官吏、举行重要仪式、公开审理决讼案件的地方。
大堂明间正中设公案,两侧列“肃静”、“回避”牌及其它仪仗。根据明代定制,作为四品官的知府,其仪仗为青旗四,杏黄伞一,青扇一,铜棍,皮槊各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大堂公案背景设屏风,上饰云雁。堂前卷棚站的是三班衙役。衙门审决案犯,常羁押在堂前月台下刑皂房待审。知府升堂,师爷随上。东西稍间辟为夹室,记录堂谕口供。遇到可以公开审理的重大案件时,府台大人常令仪门大开,让百姓涌至堂前围观,以示其秉公执法。
现在不是审案子的时候,所以大堂上空无一人,赵福祥经过东便门看了几眼大堂,心中暗道难怪谁都想当官,坐在公案后看着满堂衙役果然威风许多。
寅恭门为府衙第三道门,也是二堂之门户,寅恭门意为恭恭敬敬迎接宾客的大门,实际上也是一种礼仪之门,有些地方衙门堂前可以不做此门,而直接于大堂屏风后设屏门。
寅恭门东西各有耳房两间,配房五间,规模型制悉于寅恭门相同,其中东配房明间另辟门洞,为进入东偏院之门户,其廊与寅恭门连为一体,东山门洞直达府衙副线建筑之厅院。如此构成了以寅恭门为中心的纵横轴线网络,将府衙全部主要建筑连为一体,实现了功能结构上的整体统一。
二堂是知府大人的主要日常办公场所,府属大部分机构多是围绕二堂布置,包括东侧的粮捕厅,西侧的理刑厅,东面则的税课司,西南侧的照磨所等,东侧靠后有桃李馆、桂香室、虚日轩,西侧靠后又有菊圃、韭园、虹桥水池,为衙署官员在公务之后提供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休憩场所。
二堂后面即为三堂院落,其中三堂两侧两座配房与厢房构成东西偏院,另外有东西跨院、廊房,整个院落较前各建筑豪华壮丽。三堂,也称官邸,匾“燕思”,是知府大人处理内务的地方,内设接待室、书房、更衣室,知府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机密事件、处理案件常在这里进行。
三堂不是赵福祥去的地方,在经过寅恭门后,衙役带着赵福祥一拐进入桂香室,然后说道:“请赵老爷稍作,府左老爷稍后就到!”
赵福祥不知道府左是对同知大人的尊成,明代官场称呼极其繁琐,知府大人称为正堂、掌印、明府、老父母等等,作为二把手的同知称为二尹、左尊、府左、司马等等,至于三把手通判称为三尹、右堂、府右、别驾等等。
赵福祥走进这个桂香室看了看,这是一间占地十一二平的小屋子,里面靠墙摆着十几把椅子,没有桌子,大概是衙门里工作人员休息的地方。
赵福祥找了一把椅子刚坐下,外面就走进来一个身穿青袍的中年官员,赵福祥赶紧站起来行礼道:“草民赵福祥,拜见府左老爷!”
赵福祥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称呼,所以按照电影电视中的礼节抱拳行礼,然后按照刚才衙役说的来称呼面前这个同知老爷。
进来这人正是琼州府同知蔡思淳,也是张文明的同窗师弟。
蔡思淳出身漳州蔡黄陈李四家之一,他的本家姑姑是黄道周的续弦,所以蔡思淳可是实打实的东林党清流派。
蔡思淳看到张文明的信后很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能让这位师兄写信求到自己?蔡思淳与张文明同窗五六年,对这个孤傲的师兄太了解了。张文明将他们老师黄道周的样子学个十足,说好听的是寒梅性格孤傲群芳,说不好听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蔡思淳来琼州府任职已经一年有余,除了刚来的时候自己去拜望过这位师兄,以后再也没见过面。至于理由蔡思淳十分清楚,自己崇祯六年中了进士,而自己这位师兄过了十年还是没中,不来看望自己这个师弟是拉不下来脸来。
张文明的信写的十分简单,上面只是说了赵福祥是自己一个好朋友,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请官府出面办理,但因为与官府不熟,所以求到自己这里。最后张文明很难得的使用了一个请字,希望师弟你看在老关系上,帮助赵福祥一下,自己则会十分感谢师弟。
与又臭又硬的张文明不同,蔡思淳虽然出身清流,但为人很是豁达变通,他深知张文明这种性格如果不是十分为难的事情是绝对不会求人的。所以今天看到信后心中十分好奇,一定要看看这个能让自己师兄低头的人是个什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