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3章 西南恩科开始
    离开军器局之后,户部尚书单安仁又去了火药局,把火药配方交给了两位火药大使,火药大使是七品官衔。

    之后又召集了炼铁使,让他们马上召集工人,修筑高炉。

    大明的竖炉炼铁,当时已经是世界领先。

    已经能使用活塞式鼓风机,耐火砖也有,完全能达到高炉的技术指标。

    只需要稍微改进即可。

    ……

    商部。

    尚书沉万三也在召开例行会议,此时他手底下已经有十几位下属。下属分别掌管一种日常生意,有的专管粮食,有的专管丝绸,有的专管日常用品……

    分工明确。

    而他自己,主管海外贸易。

    下属的官职叫主事,六品官衔。

    每一个主事下面,又分保惠、平均、通艺、会计四个司。

    四个司的官吏,从七品。

    “各位,皇上现在准备大练钢铁,圣旨已经下达,因此我商部要全力配合皇上的举措。”沉万三道,“同时这也是各个商户,赚钱的大好时机。”

    沉万三以前就是靠和朝廷做生意起家的,深知里面有大商机。

    商贾和朝廷做生意,不但赚了钱,还方便了朝廷办事,这是双赢的局面。

    “我们要让世人看到,我们商贾,不仅仅只会赚钱而已。”沉万三道,“我们要让世人看到,商贾更大作用,是转运和调配各处的资源。”

    “不错。”

    “不错。”

    人群纷纷说道。

    “皇上大炼钢铁的举动,可以说是把全国的经济盘活了,大大的促进了内销。”沉万三继续道。

    “不错。”人群以前都是经商的老手,沉万三一说他们就懂了,“比如说铁矿的运转,需要大量的车辆,工人需要大量的采矿工具……”

    “山西挖煤需要大量的劳工,而那些劳工需要各种生活物资。”

    “我们需要把大量生活物资和挖煤工具往山西调配,否则他们开展起来很慢。”

    “民间的铁,需要我们商人中间收购,然后卖给官冶。官冶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手,一个个跑到乡下去。”

    “以前朝廷想搞什么大的举措,开展起来都举步维艰,甚至很多中途夭折。最大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各种生活物资和必须的工具,采买困难。”商部员外郎,陈少麟说道,“这时候就体现出商贾的价值了,而以前商贾地位底下,根本懒得帮助朝廷。”

    “甚至他们还幸灾乐祸,谁叫你们如此瞧不起商贾的?”

    “如今皇上重视我们,我们就全力配合皇上,让皇上的举措实施起来,事半功倍。”

    “不错,不错!”人群纷纷说道。

    “商贾是很重要的,没有商贾,朝廷办任何事情都很困难。”

    “不要说办事困难了,就连衣食住行都不方便。”

    “我们要让皇上,和全天下的百姓都看到这一点,意识到我们商贾对朝廷的重要性,不再以为我们只是不劳而获,无奸不商。”沉万三道,“皇上这次大炼钢铁,就是我们的大好时机。”

    在朱元章的雷厉风行之下,大明的全民炼钢、开采煤炭的活动,便展开了。

    制造神机枪的事业,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这些活动中,商贾们的配合,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等第一批神机枪造成来之后,朱元章就会马上装备到军队当中。朱元章准备把第一批神机枪装配到京卫当中,第二批第三批分别运送至高丽,和吐蕃邓愈所部。

    相信用不了多久,大明的军伍会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

    ……

    次日,御书房里。

    朱元章招刘伯温,高启二人觐见,为的是西南恩科的事情。

    “皇上,西南的学子已经陆续抵达应天,请问何日何时开始科考,还有主考、副主考的人选也需要确定了。”刘伯温问道。

    因为此次恩科,是专门为西南学子增加的恩科,不是正常的恩科,所以在时间上和以往不同。

    “最近咱太忙,差点把这件事情给忘了。”朱元章道,“这不刚刚想起,就把你们给招来商议了。”

    “请皇上示下。”

    “学子们的户籍都查明了吗?一定要西南的,千万不要让别的地方的学子混进来。”朱元章道。

    “已经全部查验,没有冒充户籍的。”刘伯温道。

    “嗯。”朱元章点点头,对于这件事情他还是相信的,如今西南三省在实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当地的学子即使考中了功名也没有任何特权,除非是傻子才会冒充西南户籍。

    学子冒充西南户籍的少,百姓冒充的就多了,因为百姓的生活好了。

    甚至在别的行省,还产生了专门改西南户籍的地下生意。

    “此次恩科就由你刘伯温做主考,毕竟你在学子们当中名望最响,高启做副主考。”朱元章道。

    “臣遵旨,谢主隆恩。”二人闻言顿时大喜。

    大明自从开国以来,只举行了两次恩科,两次的主考副主考都没有轮到刘伯温和高启,让他心中怏怏不乐。

    毕竟他在学子心目中是儒学大家,如果连主考副主考都当不上,也太没面子了。

    而且大明首次恩科的主考还是李善长,更让刘伯温和高启心中不开心。李善长当初没有考上元朝科举,而他俩都是元朝的进士。

    他们两个考上了进士的,被一个名落孙山的压在头上。

    现在朱元章让他们两个当主考,正是他们扬眉吐气的机会。

    此外,主考和副主考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学子们在考取功名之后,一般都会去两位主考那里,自称是学生,称他们为老师。

    也就是说,这一届恩科选拔出来的文官,以后就是他的门生,是和他们一党的。

    这是笼络文官的好办法。

    而朱元章之所以用他们两个当主考,是为了平衡。他本来就想提拔西南的官吏,将来好在朝廷上和淮西党抗衡,方便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

    所以这次的主考人选,首先就把李善长、胡惟庸排除在外。

    “此次西南恩科,有出名的学子吗?”朱元章又问道。

    “有。”刘伯温道,“罗贯中,和施耐庵,都是名动天下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