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4章 缺态度
    唐家村。

    秦先生,记得我们上次谈到,封建社会要清除儒家,然后以道立国。太阳河边,二人相隔两米而坐,正在河边悠闲的钓鱼。

    一边钓鱼一边闲谈。

    以道立国之后,建立自然之世界,自然之社会。

    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构想而已,无聊之余的一个构想。秦宇道,你完全不必当真。

    可先生这个构想,咱觉得非常有可行性。朱元璋道。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恐怕就只有朱元璋一个皇帝,有那么一点点机会,把它推行下去。秦宇道,毕竟朱皇帝这个人很另类,是唯一一个真心想和百姓共天下的。

    此外经过农民起义的洗礼,以前的旧贵族被打倒,新贵族还在摇篮阶段。

    朱皇帝完全能够将那些在摇篮里的新封建贵族拿捏,并且他魄力也够,杀伐也够。那些人完全不是他的对手,开国功臣他都是想杀就杀。

    呵呵。被秦宇无意中拍了一顿马屁,朱元璋觉得浑身舒泰。

    只可惜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朱皇帝和那时期的文人,没人有这种眼光。秦宇继续道。

    以道立国是绝对可行的,因为道家,早就扎根在九州大陆几千年,比儒家的历史还要长远。在广大百姓当中,有深厚的基础信仰。

    史记记载,孔子见老子之后,思想受到了巨大冲击,三日不谈。

    后来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由此可见,在道家面前,儒家就是个弟弟。

    既然要以道立国,为什么又要发展百家,让百家治理行省呢?朱元璋问道,这岂非和以道立国的理念,产生了冲突?

    以道立国发展道家就行了,发展诸子百家是几个意思?

    并不冲突。秦宇道,发展百家,恰恰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

    试想一下,如果森林里就只有一种动物……

    那情形是可怕的。

    那根本就不是自然之生态。

    自然之生态,是百花齐放,各种动物千姿百态。

    森林只有一种动物,就算这种动物外表再美,性格再温顺,也是一种灾难。而且时间久了这种动物还会变质,危害森林环境。

    兔子可爱吧?不凶残吧。以前有人把兔子这种物种带到了澳大利亚,结果因为没有天敌,数量发展到几十亿,结果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将草原上的草吃的光秃秃的,挤占了其他动物的生存空间。

    还有这事?朱元璋诧异。

    他脑海里,还没有物种泛滥的概念。

    在治理封建王朝上,道理也是一样的。秦宇道,传说在古时候的天竺,有一个国度,叫摩托罗王朝。摩托罗王朝的皇帝,生了一万个儿子。

    然后国王让自己的一万个儿子,去管理这个国度。

    所有的管理者都是一家人,某个地方的知府犯下了滔天大罪,被前来督查的御史罚酒三杯之后,又调任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当知府。

    不同姓氏的官吏都官官相护,更何况是兄弟?

    简单的说吧,以道立国,如果只有一个道家,是不可能治理得好封建王朝的。如果没有诸子百家当他的敌人,它就会像兔子一样泛滥成灾。

    原本是好的,结果变成坏的了。

    所以道家虽好,也不能只发展自个儿。

    因为这根本就不符合生态规律。

    嗯,嗯。朱元璋点头,咱懂了。发展诸子百家,本来就符合,道家道法自然的基本理念。

    一个健康的生态,必须要有千百种植物,千百种动物。

    百花齐放,百兽奔走。

    对了,先生。朱元璋问道,让诸子百家去管理行省,你觉得他们能管理得好吗?他们有那个能力吗?毕竟在先秦时期,他们都没有管理过州县的经验。

    诸子百家,都是被春秋时代的诸国,弃之不用的思想。

    管理一个行省,可不是那么容易。

    一个行省面积巨大,比春秋时期一个小国还要大,且人口增长了好几本。士大夫阶层和当地士绅勾结,拥有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

    如果诸子百家全都治理不好,导致民不聊生,那么稷下学宫,就会成为天下笑柄。

    你这个院长,脸上也不好看。

    我觉得他们,全部都能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秦宇道。

    先生为什么对他们如此有信心?朱元璋闻言震惊,要知道,诸子百家都没有任何实际的治理经验,管理的地盘比先贤的梦想还大。

    而且各自的思想,都有不足之处。

    先生凭什么认为,诸子百家初出茅庐,就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因为利益。秦宇道,能否管理好行省,关系到百家的核心利益。

    在核心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在治理的时候,必定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一心为民。

    的确如此!朱元璋闻言深表赞同。他已经得到了密报,百家在得知自己要被拉出去治理行省之后,的确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心态。

    这次治理行省关系到百家的生死存亡,还有遗臭万年的可能。他们已经惶恐到,有好几家的祭酒,都产生了要退位让贤的念头。

    无论是谁,如果能用这种心态去治理一个地方,想治理不好都难。秦宇道,记住,能否治理好一个地方,态度是最关键的。

    华夏古代不缺人才,缺的是态度。

    而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能促使诸子百家,用最端正的态度,去治理他们所在的行省。

    不错!朱元璋闻言深表赞同,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会激发出百家,最大的潜力。只要他们态度端正了,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