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重工高级工程员本茨和他的同事们,纷纷传阅着会议桌上的图纸,感觉脑袋大了三圈。
蒸汽机车,名字倒是简单的很,可要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系统捏在一起,还把它造出实物来,就着实有“亿点点”困难了。
图纸是特使殿下送来的,也没署名,也没说来源,想问问都找不到人,大家甚至不知道缺失的部分都是什么。
当然只看整体大图,车头非常漂亮且各部分严丝合缝,但要造这么复杂的东西,只有大图是不够的,后面的分解图里只有传动系统比较完整,刹车和其他系统都有一定的缺失。
“这里是不是应该有个阀门啊。”
“连接方式有点古怪呢。”
“这个部件做的出来吗,难道不应该多几个零件组合起来?”
会议室里都是工程员们低声讨论的声音。
等每个人都过了一遍图纸,时间过去半天,还是一片混乱。
第二天接着开会,工程员们仍然未达成一致,一部分人认为这种东西根本造不出来,一部分人觉得就按殿下留的话可以造简单点,但又遭到其他人反对。
负责会议的副厂长顶不住了:“这样下去不行,这次的任务很重要,我们必须尽快展开工作。本茨,你年轻时就接触过蒸汽机,就由你做项目组长,你自己挑人。一些需要其他厂家配合的东西随时来找我批条子。”
本茨没有拒绝,其实就是他带头表示应该先做个简单些的实物出来。
他很快招集了几个平时一起工作不太容易吵架的同事一起组队。
专项项目办公室被重新布置,特使送来的原稿图纸都被钉在墙上,各系统分组排列。
弄好办公室还是得开会。
“之前的会议里有人认为图纸来源于拉古斯王朝的遗迹,我觉得不是。”本茨看着满墙的图纸,眼里有着某种感慨,“不瞒你们说,我的祖上就来自那里,拉古斯王朝虽然精通蒸汽技术,但他们也没有放弃魔法,这种复杂度的设备会尽可能用魔法来弥补机械方面的不足,只能由具有一定魔法能力的蒸汽机师操作。
而这份图纸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台纯机械设备,整个生产和使用过程都不需要魔法参与。所以我们在做的并不是复原古代设备,很可能是在开创一个新蒸汽时代。”
给大家打了点气,趁着没打爆,赶紧切换到正事:“首先摆正我们自身的水平,和能构思出如此复杂机械的大师可能还有些差距,所以我不认为能做到一步到位,工作先从简单的开始,特使殿下也是这个意思。
我这两天考虑过,早期工作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组人负责制作小号的简单模型,验证它的锅炉和动力系统,二组负责制动系统,也不需要做全尺寸,方便测试的前提尽可能做小点,这样就不用麻烦其他厂家。”
本茨到底是很早就和蒸汽机有过接触的人,他意识到全尺寸样机存在大量铸造件,根本不是单纯靠重工能生产出来的。而将其做小,就能用薄一点的钢板和细些的钢棍加工,免去了各方协调的麻烦,只在厂内调度,能够尽快让大家了解到整车是如何应对各种工况的。
“不是说采购报账资金不限吗?还是一步到位吧,就按图上的尺寸做,缺失的部分我们再设法补上。”
“不行。”本茨指着图纸发表看法,“图纸表现出的设计理念非常成熟,绝对不是我们这种没接触过蒸汽机车的人能跟上的,我们设计出来的补充零件,很可能就会成为整个车体的脆弱点,带来额外危险。所以我认为一开始要做相对简单的版本,满足了铁路上的各种工作的基本需要,再考虑完善这套图纸。”
组员被这种说法说服,图纸上的车头是奔着牵引千吨级货车去的,仅仅摆在图纸上就给人一种稳重感。而大家的经验、理论和数学能力怕是跟不上步子,一旦补充零件出现设计偏差,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甚至可能引起高温蒸汽泄漏威胁人身安全。
统一了意见,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负责锅炉和动力系统的一组工作比较有趣,虽然是模型,可为了能顺利烧煤启动锅炉,确保各管道通畅,且放大后各功能、结构不需要变化,模型不能做得太小,组内商讨决定先做台1:6的看看。
按照铁路局的标准,1:6就是轨距25厘米,车体最大宽度55厘米,车长按着图纸上的比例来,仅仅模型就有3.7米长,不过模型不需要燃煤车厢,能缩短到三米以下。
这么大的家伙当然不可能在室内弄,去置料区划出块空地折腾起来。
造火车小模型这件事很容易就吸引到人们的关注,每天下班都有人去围观,而且随着小铁路、小火车的形状渐渐出来,人越来越多。
被围观这种事如果在普通厂家不算好事,不过新城重工的组织结构特殊,它既是厂,也是大家的家,所有人都同时有同事和邻居两重身份,关系比一般远房亲戚近多了。
尤其围观者里有很多技工,手痒的就会现场帮忙,或者第二天上班时利用休息时间,用车间里的机器帮忙做点小零件,这大大加快了工作进度。
很快,一台只有锅炉和传动系统,驾驶室完全敞篷且不带尾箱的小号蒸汽机车完工。
加煤的时候来了上百号人,把拿个小铲铲煤的本茨尴尬得不行。
加了几勺,干脆把点火工作交给观众。
“我我我!”
“滚!车轮都是老子车的,我来!”1:6模型零件都不需要铸造锻造,直接车出来就行。
为了抢点火权,吃瓜群众差点打起来,好在本茨直接点名找个了车间长,才没闹起来。
往炉膛里塞了把干草点火,大家就干等着烧开水,半路上有人回去拿零食,直接就在旁边摆桌子开造了。
蒸汽机车暖炉时间就要个把小时,模型也没有好太多,毕竟炉膛也比较小,而且材料薄了,相对热量散失也些微快点。
本茨几个也不去乱摸,只盯着蒸汽压力表,这是模型里少有的几个没有按比例缩小的东西之一,把驾驶室内原本制动系统的空间全给占了。
加了几次煤,等压力到了,拉动敞篷驾驶室里的手闸。
没有安装汽笛,机车从侧面发出排气声,传动机构工作,带动车轮动起来。
“动起来啦,动起来啦!”吃瓜群众发出毫无意义的赞美。
接下来就等待撞击。
撞击不是测试内容,实在是受到场地限制比较大,近三米长的火车头,少说也得几十米转弯半径,车出这么长的铁轨太费工,不然就得找铁厂定制弯曲轨道,实在不太好弄,打算迟些另想办法。
现在轨道长度就二十多米,到头有个大石头墩子挡着。
很快,火车头撞上一百多公斤的石墩,结果势均力敌。
石墩稍微挪动了一点,撞击导致小铁轨错位,火车前方有詹式车钩承受瞬间撞击,直接传到到车架上,并未直接影响到锅炉等部件。
“我去,这要是被真车撞上还能活吗?”有吃瓜群众立刻从撞击中吸取到有效信息。
1:6模型只有真车两百分之一不到的重量,都能撞动一百多公斤的石头,这要是真车还了得?
组外人员都不知道,这都是简化了很多的效果了。如果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来,二百分之一重量的模型都得有半吨重,一百多公斤的石头算个屁,有足够长的铁轨加速,就算半吨、一吨的石头也能撞动啊。
撞车后组员冲上去,关掉传动闸,少量泄压,喊吃瓜群众帮忙用棍子和脚,把机车、铁轨扶正。
摆好后扳动倒车闸,再开传动闸。
火车还是一样的动作,只不过换成倒退,又把后面的石头给车翻了。
“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念叨着这话的不止是吃瓜群众,本茨自己都被吓到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红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