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20 蒸汽追溯
    上来后先不急着说话,卡洛琳等人坐卡车回去研究院,王齐再次用披风把李想裹住,两人骑白小角慢腾腾在吃瓜民众围观中离开。

    到研究院已经是晚上,就不开会了,李想洗洗干净,喂过白小角就坐到王齐旁边看他干活。

    王国虽小,可最近事情很多,这才离开了两晚,就有文件忙不迭的追过来。

    主要是经费,和黑水、黑山的市区改造等事情,还有些灾情方面的文件。

    黑水的煤矿地势较低,很多矿洞都灌满了水,抽水机不够,风谷电机一时间也满足不了更多的抽水机需要的电机。而且黑水还没有接入全境电网,煤矿抽水还要发电机来带,电机厂更为难。

    王齐回想了一下凤凰电网最近的报告文件,这个月有点乱,短时间内只怕还拉不到黑水。

    ……用蒸汽动力排水吧。

    境内应该还有一些蒸汽机没有转让掉,改一改也能用。

    做出批示,给娜塔莎带回去。

    休息一夜,第二天吃过早餐再听取报告。

    还是图解加解说的形式:

    “现在裂缝内部以岩体凝结水珠向下方汇聚的形式,逐步为下方降温。昨天我们探测到1260米并看到水面,测得水温为75度,根据上方调查的岩体内部温度判断,下一次地震前,水温大约能降到65度左右。”

    还是李想提问:“下次地震再次喷发蒸汽的概率有多大?”

    “缺乏要素,算不出来。用基础推论判断,按探测记录作为平均水融汇速度,现有的下方水体量可能是此前的数十倍,即使是上千度的软流层,也需要非常大的接触面,而我不认为软流层会像岩石一样撕开足够大的表面积。”

    这就是希望所在。

    长期位于软流层上方的岩层会达到数百度甚至更高温度,岩石撕裂并不是镜面断开,其表面积会远大于两个平面,加上地震崩落石块还会增加额外的接触面,因此才能利用地下水汇聚带来巨量蒸汽喷发。

    现在经过一轮喷发和降雨,实际把热量散发到了大气和上层岩体里。

    下次再地震,裂开的只能是温度更高的下方岩层,随着温度增高,岩石会越来越软,而软质带来的结果就是水体接触面难以突然增大,会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应该先在地下位置煮几天开水,直到所有的水全部沸腾才有再次大规模喷发的可能。

    “有没有办法给水体降温?”

    “有的,用魔术装置可以加速水体降温,不过深度限制了吊装重量,装置做不了太大,小装置平均工时更多,就算现在开始做也做不了多少,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晚上的时候,王齐已经把想到要问的都告诉李想,所以她继续提问。

    “你们认为下方是否已经真正接触到软流层?”

    这个问题很重要,关系到浮岛的大小。

    按现有的趋势发展下去,各板块很可能要从软流层里拔出来才能起飞,而不是裂成石板。

    卡洛琳对此比较确定:“是的,我们统计了两个板块降雨总吨位,按照一定比例估算上次的总喷发蒸汽量,以此计算热值,确定不是两三百度的岩层开裂可以达到的规模,至少有一公里厚度的岩层,温度超过四百度才能做到。”

    “为什么不是更大接触面但温度更低?”

    “大接触面实际不利于蒸汽喷发,瞬间加热过量的水所形成的压力必然会发生爆炸,不会像我们经历的那么平缓。这种长时间的喷发会有很多水冷凝后重新流回裂缝,如果基础温度不够,以岩层的换热能力,回流水会很快抑制喷发。”

    换热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导热材料两端温度差越大,换热功率越高,所以讲到导热率一定会有温度标识,没标温度的都是耍流氓。

    卡洛琳的意思是假设接触面积不变,只有温度越高的岩石或软流层,才能达到这种持续喷发效果。

    而如果是数倍面积采用低温接触的方式,应该先形成一轮蒸汽爆炸,并在喷发后短时间就平复下来。

    “所以距离板块真正飞起来,应该没多少时间了?”

    “现在看来是这样的,但我们没见过那种场景,不知道真正起飞的标准是什么,可能仍存在变数。”

    小会议室里安静一阵,王齐这时候才开口:“辛苦你们了,后续还是按照之前的测量方式,注意安全,不要探太深,如果有必要让李想或者侍卫长过来,直接让修写信给我。”

    “是,陛下。”

    两人出门,骑熊带着娜塔莎几个慢悠悠往下一站。

    路上李想就问:“你刚刚都在想什么?”

    “我在想资源够不够用。”

    “啊?”

    王齐便解释说:“高温带留不下油气资源,我之前很担心起飞的部分不够厚,缺乏资源发展。从他们算出来的数字看,你们探测到的位置,可能只占裂缝深度的一小部分,这样的厚度应该可以存留不小的资源层。”

    李想不爱谈这些东西,便转移话题:“我们起飞后,下面就都会变成海吧。”

    王齐摇头:“不像,我怀疑会形成一定厚度主要由蒸汽构成的大气层。”

    如果地下水现在已经接到软流层,未来板块起飞后,就相当包含软流层在内的于地核全面暴露,那热量绝对不是表皮上一点海水就能浇灭的。

    到时候在贴近地面的位置可能形成高压蒸气层,越往上温度越低,渐渐形成水汽。

    “那不就和住在云上一样吗?”李想也是做过飞机的人了,两到三千米正是积雨云的高度,在海上见过其上方。

    王齐也想到登山时能见到的云海:“可能是吧,我有点担心氧气啊。”

    “氧气?”李想没反应过来。

    “大海啊,没了海洋里的藻类生产氧气,高度还要增加不知道多少,说不定氧气就不够了,也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李想从后面抱着他的腰:“那你也没办法啊。”

    王齐一手按在她手上,轻叹一口:“对,变化太激烈了,工业不够成熟、人口也不够,来不及做太多准备。”

    说是这么说,其实就算到工业成熟期甚至加上成熟的微电子工业,面对这么大规模的剧变,人类的力量也显得十分渺小。

    这一点稍微算算吨位就知道了,假设现在漆黑之地的板块边缘裂缝深度为四公里,就以这个厚度起飞,总重量约2.16e+14吨,直接写出来“6”后面还要挂12个零,每年十万吨都不到的产钢量在这个数量级面前什么也不是,能做到的改造也只相当于在上面镀层膜,还没办法镀满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