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确实用了虚虚实实之计,但魏延的虚实之计跟毌丘俭想的,并不一样。
毌丘俭以为,魏延会在出城人数上搞猫腻,一会儿多,一会儿少的搞自己的心态,在自己琢磨不透的情况下快速派出接应部队。
但实际上,整个西城门的出城兵数变化,都是魏延摆出来的假象。
在最后一次派出一千人士卒出城之后,魏延就已经在城内集结好了剩余的四千多士卒,全体在眉县东门附近待命。
等到最后一批千人士卒出城,吸引了毌丘俭所有斥候的注意力之后,魏延直接率领剩余的四千多士卒集体从眉县东门而出,绕道去接应吴班等人。
这确实是虚虚实实之计,可以说是声东击西,也可以说是瞒天过海.但那是后人在总结经典战役的时候给后取的名字,在战场上,将领们运用起来,说到底就是一种虚实交替,营造假象骗过敌人的手段而已。
但实话实说,这个手段,魏延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万一毌丘俭真的出兵进攻西门出去的那一千人,这一千人肯定挡不住毌丘俭的攻击,一旦败退后毌丘俭再尾随追杀,那眉县基本就是一座空城,根本没人防守。
但没办法,打仗就是这样,是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的,而且魏延觉得,即使是自己站在毌丘俭的立场上去思考,估计也不会太干脆的选择立刻进攻,即使选择进攻并且成功了,也不太可能会选择尾随追杀毕竟毌丘俭并不知道眉县真正的虚实如何。
事实也确实如魏延所预测的那样,毌丘俭并没有选择让自己的骑兵出击,也没有发现魏延从另一个城门领兵出城.等到毌丘俭发现魏延行踪的时候,魏延距离吴班等人,只有不到十里的距离了。
毌丘俭能察觉到魏延的动向,一直非常关注眉县方向接应的吴班不可能察觉不到。
当得知魏延已经领兵四千余人前来接应自己之后,吴班当机立断,让王平率领一千五百人的无当飞军外加吴班交给王平指挥的三千士卒,总计四千五百人负责断后,而吴班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七千士卒调整阵型,缓慢撤退,先一步去跟魏延军汇合。
撤退和接应,都是技术活,尤其是在有敌军压迫的情况下,都必须小心谨慎。
吴班的撤退,可不是留下人拖延时间,自己领兵转身就跑这么做的话,以毌丘俭骑兵的速度,吴班自己跑不了不说,说不定还会冲散魏延带过来接应的士卒的阵型。
吴班也是蜀中宿将,也许能力上不如他的族兄吴懿,但他一向用兵谨慎,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统兵将领。
虽然是撤退,但是吴班还是让士卒保持着一定的防御姿态,随时要应对敌军骑兵发起的突袭只不过是把原地防守用的圆阵,改成了方便撤退用的方阵而已。
至于拦截追兵部队,吴班也没有大意,他派出王平负责断后拦截,但他也知道王平率领的无当飞军虽然战力出色,但兵力过少,因此又专门给王平补充了三千本部士卒。
这些人,不是说吴班就彻底放弃了,不是这个意思。
吴班率领的七千后撤部队,跟王平所率领的四千五百断后部队,始终保持着不到五里的距离,一旦有一方遇到险情,都可以及时相互救援。
这才是真正的撤退,一种有序的撤退。
但显然,毌丘俭不会给吴班这种有序撤退的机会.要是让这些蜀军这么有序的退到眉县城内,有了城墙作为依托,这么多的蜀军守兵,谁来都打不下眉县。
虽然毌丘俭被魏延给耍了一顿,不仅错失了骑兵突袭的机会,甚至让魏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派出了接应部队但毌丘俭并不是没有机会了。
想要彻底打击眉县守军,或者困死吴班的蜀军已经是不可能了,在整体战略上,毌丘俭确实是落在了下风,已经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了。
但是毌丘俭利用步兵缠住吴班军后翼,以骑兵冲击,大量杀伤蜀军,减少蜀军的守城力量,还是可以做到的。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毌丘俭自己也不知道,这不到五十里的路程,自己到底能杀伤多少蜀军.但做总比不做好,蜀军的守城人数越少,将来曹都督和郭刺史汇合后,攻打眉县的难度也就越小。
到了这个时候,毌丘俭就没有任何多余思考的余地了,在看到吴班开始组织撤退的时候,毌丘俭也做出了自己的决断。
毌丘俭命令朱赞立刻领三千余中央禁军,全力拖住吴班撤退的速度,自己则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开始在战场上迂回,一边提起骑兵的速度,一边试图攻击吴班军撤退的侧翼。
但,其实这并不容易。
吴班不是傻子,他做的撤退安排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中规中矩,但这年头,在战场之上,中规中矩就代表着没有错误。
如果吴班急于逃命,让士卒摆出行军的一字长蛇阵,那么毌丘俭的这种做法可以轻易从吴班的军阵中切入,把吴班的军队割裂成好几块,纵然时间上不允许毌丘俭彻底击溃吴班军,但制造蜀军混乱,大量杀伤蜀军还是可以做到的。
可现在的问题是,吴班撤退的时候,摆出的是方阵这是一种依然保持着一定防御能力,但也能移动后撤的阵型。
虽然在行进速度上比不上一字长蛇阵,但起码它并不是那种遭遇侧翼攻击就会陷入被动的阵型。
毌丘俭想要从侧翼杀入吴班组织的方阵,那第一关,他就必须面对方阵外侧树立起来的盾牌和长枪。
在面对这样的战阵时,骑兵固然还有冲击力和速度的优势,但并不代表着骑兵不会有伤亡.哪怕是大魏的精锐骑兵,那也只是人覆皮甲马无甲而已,还做不到人马俱甲的重甲骑兵的。
可到了这个时候,毌丘俭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他哪怕拼光了自己带出来的三千骑兵,也必须尽可能的杀伤敌军,否则整个战略就会因为他的大意,导致严重的后果。
接下来的战场,就不是什么用谋略的场合了,就是单纯的战场厮杀,生死对决。
毌丘俭指挥着骑兵,在绕着吴班所部不停的迂回,寻找突破口,一旦找到防守稍微薄弱的地方,立刻指挥骑兵发动突击,硬着头皮迎着盾牌和长矛阵冲杀过去。
在第一线的魏军骑兵们,毫无意外的直接撞上了盾牌阵和长枪阵。
被长枪刺透的马匹,一阵嘶鸣后倒地不起,而马上的骑兵也被甩出地面,不是落入汉军的军阵中被杀,就是倒在了自家友军的行进线路上,转瞬间就会被自家后续跟上的同僚踩成肉泥。
而汉军第一排的盾牌兵们,在遭遇到骑兵的第一波冲击后,持盾士卒即使两人一组,肩膀抵肩膀的对抗骑兵冲击,但依然被马匹冲击撞飞出七八步远,这么大的冲击力之下,生还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而最重要的是,直接面临骑兵冲击的一些地方,没有了盾牌兵的保护,阵型立刻出现一处豁口。
毌丘俭立刻抓住这个机会,指挥着自己的骑兵就从这个豁口杀入,一路拼杀,试图扩大这个缺口的范围,而吴班也拼命的指挥士卒,不惜代价的填补这个豁口,用人命去直面突入豁口的骑兵。
当毌丘俭发现自己的骑兵速度下降,或者无力扩大吴班军的缺口后,立刻非常冷静的下令骑兵暂时撤退,继续在战场游弋,一边提速,一边寻找下一个突破的机会。
吴班也赶紧的调动士卒,重新安排防御阵型,边战边退,准备迎接毌丘俭的下一次突击的同时,尽量靠近魏将军的接应部队。
吴班现在是没有办法再次分兵出来抵挡毌丘俭的骑兵的,一来步兵跑不过骑兵,二来.吴班现在只有七千人,如果再次分兵的话,那就是毌丘俭最乐意看到的情况了,他完全可以凭借骑兵的高机动性,挨个消灭吴班的部队。
所以吴班必须让士卒聚拢在一起,缓慢后撤,等到魏延的接应只要魏延的军队加入战场,自己有了第二道屏障,那剩下的四十里路程,就可以从容撤退了。
毕竟现在已经快要到傍晚了。
不得不说,魏延选择出城接应的时机,真的选的非常好。
在午时不到的时候出发,急行军两个多时辰,跑了四十里路过来接应.再过一个时辰,天就彻底黑了。
对于步兵来说,天黑了虽然也影响行军速度,但打着火把勉强还是可以行军的,毕竟现在是在撤退,并不是讲究太多的时候。
但对于骑兵来说,半夜打着火把赶路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骑兵的速度一旦提起来,仅靠火把提供的照明范围,就是前面有棵树,骑兵都来不及有任何反应,更别说要打着火把作战了。
因此,对于吴班来说,只要想办法撑到魏将军过来接应,自己就可以一路后撤,然后夜间打火把行军,先一步撤回眉县了。
而魏将军吴班相信,魏延将军选在这个时候过来接应自己,一定也有自己全身而退的办法的。
所以.吴班继续保持着方阵阵型,边打边撤,尽力向魏延军方向靠拢。
而就在毌丘俭结束对吴班军的第三次骑兵冲击后.魏延带领的四千步卒,就赶到了战场。
到了这个时候,毌丘俭也没有任何退路,或者说,毌丘俭也已经想到了魏延的到来。
因此,毌丘俭并没有继续让骑兵迂回突击吴班所部,而是直接掉转方向,奔着魏延的接应军而去。
毌丘俭要趁着魏延刚到战场,立足未稳的时机,发动一波突袭,争取一鼓作气,打散掉魏延军的军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