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在一听说张溪只带了一千人,就轻兵冒进的来包抄自己,这个心思顿时活络了起来。
如果,就是说如果啊.如果能一举击溃张溪率领的这支千人部队,甚至,如果运气好点,当场斩杀了张溪的话.那五丈原偷袭计划,岂不是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这个诱惑,实在是有点大,让张郃都忍不住浮想联翩的同时,也再三劝解自己,一定要冷静,冷静思考一下这么做的利弊。
张郃硬逼着自己冷静下来,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后觉得,这个战术.果然还是不行的。
原因无他,如今的各种条件,对自己都不利。
第一,张郃手上的兵力不够,并不足以跟张溪打正面决战。
如今的张郃,手上只有三百出头的士卒,而张溪带来的军队有一千人哪怕曹魏中央禁军的战斗力再强,也做不到以一敌三。
去山道内调兵?!
这个张郃也想过,但去山道调兵,一来一回至少要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而张溪的千人部队,最快一刻钟,最慢也只要两刻钟就能抵达大昌集。
张郃要打的是突袭击溃战,不是来回拉锯战,因此根本没有那个时间去调兵。
第二,大昌集附近的地形,也相当不利于张郃展开部队作战。
大昌集地方太小,但偏偏又挡在了群山中间,绕都绕不过去。
如果要跟张溪的千人队作战,张郃必须先领兵通过大昌集,到达大昌集南侧的小路上,才能跟张溪直接对峙,否则不过是回到在大昌集来回拉锯作战的局面而已。
而张郃此时,确实是有通过大昌集的条件的。
张郃目前所在的地方,是大昌集的西北方向,而张溪领兵过来的方向,是大昌集的南面。
如今,张郃已经基本控制了大昌集的外围,只有坊市中心的一部分地方没有攻下从坊市外围调兵通过,兵力过多可能会费时间,但数百人的士卒调过去,还是不需要多少时间的。
可问题在于,坊市中央的那三百蜀军,到底是没有清除掉,虽然一时间无力发动进攻,但如果在战事胶着的时候他们突然杀出来,那张郃可就要面临后路被断,两面夹击的境地了。
这个用兵,实在是太冒险了。
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张郃受伤了,无法亲自冲阵。
如果此时张郃没有受伤,那这个险,张郃说不定也就冒了。
张郃完全可以带着自己剩下的三百精锐禁军,以自己为箭头,趁着张溪刚刚领兵抵达大昌集,立足未稳的机会,对张溪的中军发动冲阵。
这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的,毕竟张溪也不可能知道如今大昌集的具体战况如何,说不定张溪还以为魏军被堵在大昌集西北,根本过不来呢。
张郃是有出其不意,发动突袭的条件的。
而且,张郃对自家军卒的战力有信心,对自己的武艺也有信心,对张溪的武艺那就更加有信心。
张溪这人,虽然是名将,但一直是以谋略机变闻名,传言其根本不通武艺,杀只鸡都费劲.这样的人,只要能给自己近身搏杀的机会,张郃敢保证,张溪活不过一招。
但如今.张郃看看自己的腿,尤其是右膝弯里箭伤传来的阵阵刺痛,只能是一阵心灰意冷。
没有自己亲自领兵冲阵,仅靠三百多士卒去冲击张溪带来的一千士卒,最多也只能是出其不意,让张溪有些手忙脚乱.想要一战阵斩张溪,实在是太难了。
思来想去,到底是失败的可能性比成功的可能性更高.这样的决策,做出来就是对士卒的不负责任了。
此非大将所为也。
传令,退兵。
张郃说退,那就是是真的退,一点都不带拖泥带水的。
大部分的魏军士卒还在山道内,并不需要做太多的动员和准备,可以直接后队变前队,直接退兵。
但张郃所率领的这三百多士卒,还需要暂时停留一下。
一方面,防止大昌集内的蜀军发起反扑,拖延自己退兵的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防备张溪领兵突然到来,追击进入山道。
虽然,张郃觉得,以张溪那个用兵风格,谨慎为先,大概是不会跟着追进一个他根本不熟悉的山道内作战的,但为了以防万一,张郃还是要带着这三百人作为断后部队,尽量的避免蜀军追击的可能。
张郃在接受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已经失败的结果后,果断后撤,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而大昌集内的柳隐,如今也确实没有了反攻拖住张郃所部的能力而且说实话,就算拖住那三百人也没有多少意义,除非能堵住张郃的退路,这才有反攻的价值。
但这是不可能的。
张郃即使受伤了,他如果一心要跑,随时可以在亲兵的护卫下逃跑,你根本堵不住他。
柳隐也不想为此,再让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士卒们去拼命。
因此,柳隐在大昌集内按兵不动,坐视魏军退兵。
张溪呢.一路急行,到了距离大昌集还有一里地的地方,却放慢了行军速度。
张溪这货,素来用兵谨慎,哪怕是急着去支援大昌集,但到底不会没头没脑的一下子撞上去,也得防备一下魏军是不是有可能发动突袭。
其实,在距离大昌集一里地的地方放慢行军速度,已经算是张溪比较冒险的做法了。
如果不是斥候回报说大昌集内还有汉军旗帜,还有士卒在坚守,可能张溪就直接在官道上下寨,堵住张郃的进军路线就可以了。
自家袍泽兄弟还在奋战,自己却弃之不顾,这种事儿,张溪干不出来。
因此,张溪还是尽快行军,冒险靠近大昌集,在临近大昌集还剩下一里地的时候,才下令军队缓行,做好戒备,防止敌人突击。
但,一里地的路上,张溪没看到任何一个站着的魏军.有魏军,也是战死沙场的魏军。
而这个时候,柳隐也终于看到了张溪的帅旗,知道了张溪已经抵达了大昌集的外围。
如今魏军已经撤走了有一刻钟左右的时间了,柳隐也有功夫,带兵出大昌集,前来跟张溪汇合。
见到张溪的第一面,柳隐立刻半跪请罪他终究是顾虑军中士卒的性命,并没有领兵反击魏军,让魏军从容撤走了。
这不大不小的,算是个过错。
但张溪显然不会因为这个就责罚柳隐,相反,他赶紧搀扶起柳隐,对柳隐的坚守,表达了足够的敬佩和欣赏。
而柳隐这才赶紧的提起第二件事——当初为了激励那帮败兵重新投入战斗,柳隐曾经许诺,要给这一百多败兵分地百顷的说。
张溪一听这话,差点嘴角一抽.一百顷地?!你还真的是豁得出去啊!!!
但仔细听完柳隐回报当时的情况,张溪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那种情况下,柳隐只许诺了百顷良田,没再加上千斤黄金,已经算很给自己省钱了。
柳隐其实也有些后悔的早知道魏军要撤,自己就咬牙撑一下了。
现在好了,自己许诺是已经许诺出去了,这帮败兵也都响应了,结果啥忙都没帮上,魏军就已经撤了。
这钱也忒好赚了点。
但,军中无戏言啊!
尤其是涉及到这种重奖要人卖命的情况,不管最后这帮人是不是真的帮上忙了,该给的还是要给,因此柳隐在请罪后第一时间就跟张溪提起这事儿了。
张溪也知道这事儿不能打马虎眼,这次你要是说话不算话,以后再要人卖命的时候,这招可就不灵了。
因此,百顷良田的事儿,张溪还真的只能咬着牙答应下来.回头丢给诸葛亮头疼去!
真要打下了关中,百顷良田根本不叫事儿,诸葛亮随便就能安排下来。
就算打不下关中,以如今汉中的开发程度,弄个百顷良田赏给这些士卒,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说不定还能帮助汉中开发呢。
这事儿到不要紧。
真正要紧的是
“休元何在?!为何不见休元来见我?!”
张溪迟迟等不到冯习出现,赶紧的问着柳隐。
两人谈话到现在了,张溪一直没有见到冯习的出现,而柳隐也没有提到冯习这就很奇怪了。
而柳隐呢,也是顿了一下,匆忙四周环顾。
柳隐是真的不知道冯习到底怎么了,毕竟冯习冲阵的时候,战场形势很混乱,而且柳隐当时正忙着树立起第二防线的事,根本没注意到冯习发动了冲阵。
但柳隐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明白的,当正面的败军败退回来时,冯习并没有跟败兵一起退回,那么冯习的下场,估计好不到哪儿去。
刚才是忙着跟张溪汇报防守大昌集的事儿,一时间没想起来,现在张溪一提,柳隐脸色顿时也阴暗了下来。
可柳隐到底没有得到准信,因此也不敢乱说,只能是赶紧派人去找那些败兵,询问冯习的下落。
“小人亲见冯将军领兵冲阵,后不见踪影怕是是.战死于阵中了”
某个败兵,如此说道。
张溪和柳隐都是无言了好久,心里感伤不已。
张溪虽然征战十余年,但一直运气很好,跟他搭档的将军,很少有直接阵亡的,而柳隐从军日短,同僚阵亡的事情,也是第一次遇到。
这俩虽然见惯了士卒的生死存亡,但对同僚战死,还都是第一次经历,难免有些唏嘘难受。
但不管怎么说,人死不能复生,他们俩现在能做的,就是打扫战场,找到冯习的尸体,送回成都,好生安葬。
在战场的某个角落,两人终于是见到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冯习。
张溪默默无言的看着,一句话没说。
最后还是柳隐,轻声吩咐身边的亲卫,把冯习的尸体抬回军中,先做一些处理。
毕竟,哪怕现在是冬天,要送回成都的话,还是需要提前做一些辅助措施的,不然送回去的话.
“将军,冯将军似乎还有心气!”
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