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考试
    两年的时间里,诸葛亮一直呆在邺城,一边治理河北,一边对盘踞在冀州东部和幽州的曹魏集团施加压力。

    而这两年时间里,长安的大汉天子刘禅身边,只有李严,蒋琬,费祎,董允,陈祗等人在辅佐,权利开始慢慢往刘禅的手里集中。

    诸葛亮开始慢慢的,尝试性的把自己手里的权利向天子过度,而第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诸葛亮上书请封中书令杨炳为清德侯,封地就设在弘农。

    这个事儿吧,就是诸葛亮给刘禅出的一道考题。

    当初为了北伐顺利,也是为了安抚河东世家大族,诸葛亮把自己兼任的中书令一职,让给了弘农杨氏的族长杨炳。

    其实杨炳也清楚,自己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中书令而已,朝中重要的决策,其实都是出自丞相府,然后由李严负责实施,庞统负责监督,最后由御史台的虞翻负责核查。

    但如今,局势已经不同了。

    大汉攻取了邺城,重创了曹魏政权,连曾经的曹魏天子曹芳,如今都在长安当着安乐侯.天下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今诸葛亮坐镇邺城,徐庶坐镇兖州,张溪坐镇荆州,庞统坐镇河洛中枢的三省最高长官,只有李严这个尚书令还留在长安。

    已经到了更换三省最高行政长官的时候了。

    同样,六部和监察御史台也到了需要更新换代的时候,尤其是这些年,秦宓,黄权等老一辈人相继逝世,又不巧的赶上北伐,导致一些重要部门的尚书职位,都是由侍郎代职的。

    如今也到了需要重新任命的地步了。

    只不过这些事情,以往都有丞相府那边负责推荐,刘禅盖章确认就可以了。

    但诸葛亮的这封上书,却是打破了这个规矩。

    表面上,诸葛亮是上书表达了这几年杨炳的“劳苦功高”,请求天子给杨炳安排一个侯爵,封地还设在杨炳的老家弘农,这是要恩宠杨炳。

    但实际上,诸葛亮这是在告诉天子刘禅和中书令杨炳,这个位置,该换人了。

    杨炳显然不是那么不知进退的人,他能做这么多年的大汉中书令,也算是延续了家族三公的传统,也养足了声望,对杨氏来说,已经算是收获不小了。

    所以杨炳立刻心领神会的向天子刘禅请辞中书令一职。

    反倒是刘禅有点摸不清情况。

    相父这是怎么了?!

    刘禅并不是没有政治智慧,他其实知道,杨炳就是个吉祥物,留不留任的区别不大。

    但问题是,相父要更换中书令,却没有给刘禅提供新任中书令的人选.这事儿,它麻烦啊。

    以前一直都是相父帮忙安排这些事情的,而且相父一向做的很好,知人善用自己啥事儿都不用操心,政务自然有人站出来处理。

    相父突然来这么一手,然后又不交代让谁来继承这个中书令小胖子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好在,刘禅这些年也不是光在后宫里面斗鸡玩乐,该干的事儿,他还是在做的,经验还是有的。

    这种情况下,刘禅自然是召集了自己的小班底,开始商量对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相父此举,到底是什么用意?!

    莫非是朕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相父生气了?!

    说真的,陈祗是真的想不明白,自家的天子,到底是对丞相太过于信任,还是说对他们这些心腹太过不信任了。

    这么明摆着的事情,天子为什么要纠结丞相到底是什么用意?!

    作为一国天子,这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不就是借机安插自己信任的人掌握中书令的位置,巩固自己的权利么?!

    但是吧,陈祗在刘禅身边呆了那么多年,也不是白呆的,而且以他的情商,不可能看不出来天子刘禅和丞相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刘禅是真的信任诸葛亮,真的拿诸葛亮当相父的。

    所以啊,这事儿,陈祗还不能直截了当的去劝说刘禅抢夺权利敢这么说,明天陈祗就会被刘禅流放到云州去。

    好在陈祗这个人,虽然心思不太正,但机巧是真的机巧.他换了一种方式,说如今丞相毕竟年老,又身在邺城,长安事务无法管辖俱细,因此劝说刘禅,不能总是让丞相如此操劳,自己也应该承担起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

    而刘禅对此的态度是.好麻烦的。

    差点给陈祗气够呛,就没见过这么不想掌权的天子。

    但是吧,陈祗好说歹说,再加上留在长安的关兴,张苞,甚至是老将军赵云也这么劝说刘禅,刘禅这才振作起来,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操作。

    升中书侍郎蒋琬为新任中书令,升颍川太守陈泰为门下省侍中,升蜀郡太守谯周为吏部尚书,魏郡太守裴潜为礼部尚书,工部侍郎诸葛均为工部尚书,左冯翊太守孟达为刑部尚书。

    再加上原本的尚书令李严,兵部尚书张溪,户部尚书费祎等人,组成了新的三省六部。

    而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依然还是虞翻,但侍御史开始根据历年监察御史考核进行更换,由新任的门下省侍中陈泰负责核查。

    刘禅这一次出手,直接把陈祗给惊呆了.合着自家天子不是不懂政治,他只是太过于信任丞相,导致他不想动脑子。

    刘禅的这一次任命,可以说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蒋琬本身就是中书侍郎,在诸葛亮坐镇洛阳和领兵北伐后的那几年时间里,就是蒋琬坐镇中书台,协助诸葛亮发布政令的,由他接任中书令,可以保证政令的一惯性。

    而尚书台李严这些年做的也确实不错,政令通畅,他继续担任尚书令,也能起到稳定朝政,安抚住东州派的作用。

    门下省的侍中由陈泰担任,可以说是一个妙笔,不仅可以安抚住颍川世家,同时也可以对颍川世家和河东世家进行一次分化.河东世家的领头羊裴潜,偌大名望,如今也不得不屈居于陈泰之下,做一个礼部尚书而已。

    而裴潜担任礼部尚书,一方面可以给河东世家一个交代.河东世家不过归顺大汉三年时间而已,裴潜就已经成为了礼部尚书,而礼部尚书的下一个职位,不是中书令,就是尚书令,可以说是给足了河东世家面子。

    至于蜀地世家嘛,把谯周调任到中央,担任吏部尚书,掌控全国官吏的考核,又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位置,同时也不算违背了之前诸葛亮和蜀地世家之间的承诺至少下一任的蜀郡太守,还是谯周说了算的,也能让益州世家大族接受。

    可以说,刘禅这一手,完全平衡了大汉政权体系内的各大势力的政治关系唯一没有收到多少重视的,就只有河北世家了。

    但这事儿你能说是刘禅偏心么?!

    这两年,大汉攻下了冀州大半,可河北世家大族在冀州,并州等地,可没少给大汉找麻烦,尤其是一些老牌世家,在大汉既没有了肆意吞并土地的自由,也没有了“议罪钱”制度庇护.河北世家怎么可能这么容易的就接受大汉的统治。

    两年时间里,冀州可以说是大叛乱没有,但小骚乱一堆,如果不是诸葛亮坐镇在邺城,用雷霆和怀柔两种手段来回交替,如今的冀州,可真说不上多么的太平。

    就这样,你们河北世家还想再大汉朝廷内获得高位?!

    因此,刘禅这一手,可以说是相当的高明,恩威并施,再一次的确立起了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至于陈祗等人,其实连陈祗都不急。

    一方面,陈祗等人在朝中的资历还不够,这时候刘禅让他们贸然上位,才是把他们竖起来当靶子,就算任命了,也干不长久。

    另一方面,陈祗等人虽然地位不高,但手里的权利和影响天子决策的能力可不低.他们现在要做的,不过是熬资历而已。

    再说了,刘禅又不是真的傻子,他把陈祗提到了中书侍郎的位置,又让关兴,张苞两人代替姜维,吴懿两人掌握大汉南北军只要控制了这些要害位置,再加上在外镇守一方的姜维,文钦,毌丘俭等人,大汉的未来,依然还在这些人的掌握之中。

    这,就是刘禅交出来的答卷至少在诸葛亮这边,是非常满意的。

    自从,诸葛亮彻底卸下身上中书令的负担,转心镇守邺城,同时开始准备对幽州用兵事宜。

    曹魏的小政权,在幽州呆着,始终是一个不让人放心的威胁.必须尽早除之。

    至于冀州东部的司马懿.至少在诸葛亮眼里,如今已经不足为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