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大王顿住脚步,脸色阴沉声道:滚你丫的,背信弃义私吞炮车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怎么没有想过把炮车分给我们,一同讨伐大魏?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东西!
说完,再也不顾突厥可汗,大步离开。
三国会议破裂,但突厥还是希望能和两国和平相处,故而依旧东奔西逃。
而薛延陀和吐谷浑也显然没有以前那么执着了,毕竟脾气是会随着时间慢慢被抹平的,小摩擦却是依旧不断。
而且薛延陀和吐谷浑的合作关系也结束了,双方不再是同盟党,仅在制裁突厥这件事上,为同盟!
三国纷争继续,同时,高丽公主也控制了大部分权力,实际上也依旧非常危险。
高丽太子正在卯足全力,动员一众大臣,双方之间可以用对峙来形容,几乎不相上下。
然而高丽国王从政变到现在,一个多月没有发过声明,没有帮助哪一个孩子。
在这情况下,这种默不作声的才是最可怕的老虎,以至于高丽所有子民都在猜测国王想什么?在他心里是向着太子还是公主?
高丽王这个人不得不提,地位十分两极,爱戴他的人奉他为王,很崇拜。
不爱他的人却非常反感,天天在心里咒骂,早点去死。
而国王不仅任性,同时能力非凡,比如女儿政变,儿子抵抗,亲姐弟二人打的你死我活,他却没有理会,相反成天吃喝玩乐,装成没有这回事。
这就导致了很多崇拜他的人更加崇拜,其他人,就更加讨厌了。
这一天,高丽王城,出现了一道英姿非凡的身影,这道身影,让所有人都无法置信。
不错,是李星尘!
他居然出现在高丽!
第一个知道的自然是高丽公主,毕竟她见过。
当他出现的时候,她震惊的眼睛都很跳出来了,片刻后以非常隆重的形式迎接李星尘到来。
高丽太子得知这事,非常奇怪此人是谁,并且其他大臣一样好奇,打听过后都愣了,完全不敢相信大魏天子居然来到高丽!
而在这时,关闭了一个多月的王宫,也打开了。
高丽王穿戴威严,缓缓走出王宫。
众人都很好奇,国王终于出来了,这个时候出来干嘛呢?
一想便知,一定也是知道了这消息,准备前往公主府去接见李星尘。
太子知道后,迅速跟上。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跟在高丽王的身后,不管是中立的亦或者追随太子的都朝大公主府而去。
与此同时,公主府,一派平和,歌舞升平,热烈欢迎李星尘的到来。
所有投靠公主的臣子激动无比。
大魏皇帝李星,尘是一个时代的传奇,竟然会来到小小高丽,令高丽蓬壁生辉。
这时,门外传来通报,高丽王到来。
高丽王今年不到五十大,这一个多月,神色明显憔悴很多,两鬓也起了白霜,然而精神还是很不错的。
他一进来,现场众人齐刷刷看向他,安静的可怕。
高丽王目光环视,最终落在高坐主位的李星尘身上,缓缓朝他走去行礼。
高丽国王见过大魏陛下。
要知道高丽是大魏的附属国。
虽然历代以来,附属国就是挂个名头,见到上属国家的王象征性行下礼就罢了,平时要纳贡都能免则免,和上属国打哈哈,高力也不例外。
故而高利王态度不卑不亢,直直看向李星尘,细细品味,打量。
他没有见过本尊,底下有传过来几张画像,所以认得出来。
话落,太子一众哗然,脸上浮现难以置信。
虽然探子回报李星尘的确在公主府,但亲眼见到还是很震撼的。
富有传奇色彩的魏王,居然真的在这!
李星尘呵呵一笑,虚手一托,免礼。
对高丽王的行礼,他没有回礼,毕竟是附庸国,没有那个必要。
大魏陛下为何突然到此?应当提前派使者前来,本王也好亲自招待。
对于李星尘会过来,高丽王完全没有想过,甚至不敢相信堂堂魏王会来到这。
他来干嘛?为何直接来公主府?难道他真的支持这逆女?
李星尘沉声道:高丽素有文明,朕就来看看高丽女子是否有传言中的白嫩,来到此看过后,果然不负传言,很漂亮。
说话间,目光扫向场中舞女,以及高丽公主。
不得不承认,她们个个皮肤白皙,长相妖艳,给人一种征服欲。
高丽王哈哈大笑,不如将本王的独女赏赐给大魏陛下,让她照顾您如何?
闻言,高丽太子诧异,很快释然。
他想的比较多,觉得把公主给李星尘,让他将人带走,那就没有人可以和自己争夺王位。
至于投靠高丽公主的那些大臣,面面相觑,脸色变了又变,心中各异,很是担心。
李星尘摆摆手,一切顺其自然吧。
他回答的巧妙,不答应也不拒绝,这让一众人等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沉吟片刻后,高丽王向人招手,很快,下人将位置摆放在李星尘偏前一点的地方,并且椅子也比主位要小上一圈,以此表示对大魏的尊重。
他下令酒宴继续,舞女继续。
可以说,这一次所有的高层都来了,陪着李星尘,尽管不知他意欲何为,但凭李星尘大魏国君的身份,包括国王在内都要对他谄媚,给他陪笑。
甚至一言一行都要再三思索,避免李星尘不开心,会乱来。
其实,高丽王当前的位置原本是高丽公主打算坐的,但现在被高丽王占据了,她让人又端来一把椅子,坐在李星尘另一边。
之所以如此,是要以陪伴的身份宣誓***。
这一幕,让所有人眼神闪了闪,但没人斥责,因为高丽王什么也没说。
不得不承认,高丽公主有点智谋。
在众人面前表示自己和李星尘关系匪浅,给他亲自倒酒,对方也没拒绝,还很享受。
甚至有些眼尖的,还看到李星尘不止一次,有意无意的触碰高丽公主的纤纤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