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岛,皇后村。
斯卡哈·詹宁斯已经瘦了一圈,地窖里的食物已经被各家分完了。
她开始认真考虑去济贫院的事情,虽然可能会被选中送到澳大利亚嫁给罪犯,但家里实在没有粮食可以吃了。
两个弟弟饿得皮包骨,两个妹妹中十三岁的艾拉还好,三岁的霍丽卡则是经常饿得睡不着,眼睛深深凹陷进去看起来有些可怕。
大哥帕特里特终日不着家,农活全落在了父母身上。乡村间开始有强盗出没,那些人专门抢劫穷人的村子。
地主老爷家里毕竟有狗,有枪,还有保镖,而通常穷人们并没有这些,抢劫后者显然要比抢劫前者安全得多。
于是乎穷人越来越多,起初他们村子还会尝试进行接济,但随着教堂地窖中的食物越来越少,他们也只能选择冷眼旁观,因为他们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
终于强盗们光顾了皇后村,不过好在教堂的地窖里有枪和火药,村里的男人拿起武器拼死抵抗,在不知道和什么战斗了一夜之后就再也没有强盗敢来村子里闹事了。
其实村民普遍不怎么会开枪,而且大多数人都有夜盲症,强盗们如果不拿着火把,村民们都不知道往哪射击。
其实来抢劫的也是其他村子的村民,他们只想活着可没有拼命的打算。如果真是亡命之徒也不会只敢抢劫穷人的村子了,毕竟农民可没几个钱。
不过这一夜的激战倒是把周围的地主老爷们都给打醒了,之后纷纷开始出钱雇佣各家的小孩子和女人到自己庄园里工作。
不但给钱,还给吃的,所以村民们只是饿肚子,还不至于饿死人,或者上街乞讨。
当然,也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双方始终相安无事。
斯卡哈很喜欢擦盘子,桌子,镜子,或者其他什么东西,因为有钱可以拿,每天两便士又四分之一便士,还能喝上一碗杂麦汤。
虽然杂麦汤其实是用马饲料做的,但是可以看得出男爵大人其实很不舍总是愤怒地大叫,又或者是默默地擦眼泪。
不过男爵夫人倒是正相反,茉莉夫人没有孩子,所以她很喜欢村子里的小孩儿。
而且茉莉夫人总是告诫男爵大人,这些给孩子们工钱和杂麦粥是必要的,如果他不想某一天被切碎喂猪,又或者是被埋在地里当肥料的话。
斯卡哈倒不是很理解这句话,毕竟在她心中男爵大人就算是这十里八村最厉害的人了。
其实皇后村并没有继续种植马铃薯,而是选择了种植其他高产农作物,虽然没有土豆产量高,但是勉强可以充饥,再加上劳工能获得一些钱财,他们勉强可以活着。
弗兰茨的劝诫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了的,其实关于波尔多液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也被证明是可行的。
只不过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工业能力有限,虽说供给自己的国家那极小面积的受灾地区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想要卖到别国,价钱恐怕他们根本承受不起。
而且波尔多液算不上什么高端工业品,仿制的难度很低,对于列强来说就是举手之劳。
所以弗兰茨准备多享受一段科技红利,并不打算让其过早扩散。
弗兰茨在爱尔兰的土地上一路走过,总体上还是很失望的,他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反抗的影子。
反倒是遇到了敢跳出来打劫车队的,其实但凡有一点见识就不会对这种规模的商队出手。
这倒不是车队规模太大,或者是卖的货奇怪,主要是人数太多。商人毕竟是要逐利的,通常不会雇佣太多人。
人数众多通常意味着上面的东西很重要,或是人很重要,这都不是普通强盗能对付得了的。
一般来说只要随便放上几枪,那些拦路的劫匪就会四散奔逃。
弗兰茨还看到一些公共工程,模式不同以往与奥地利的格外相像,只不过预计提供1万个岗位,但实际受灾人数太多,编制只能一扩再扩。
最终硬生生扩编到44万个,可预算却一分钱都没增加,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由于粮食价格的疯狂上涨,理论上足以养活一家人的工资却变成了两便士,部分地区甚至每天只有一便士,这个价格在伦敦连个童工都雇不到。
而且以工代赈的工程大部分权力都把持在官僚和地方议会手中,他们看到有这么多劳动力自然就扩大了工程规模,也就是所谓的上强度。
然而此时绝大多数爱尔兰人早已经被饥荒折磨得营养不良,筋疲力竭,这些人要么骨瘦如柴,要么浑身浮肿,根本就没法承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于是乎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报名火热,审查严格的以工代赈工程,最后变成静坐抗议。
结果英国人的做法不但没有解决饥荒问题,还导致爱尔兰地区出现大量摆烂工程,弗兰茨觉得用不了多久这些工程就会烂尾。
毕竟工程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的预算,而地方上又不想补足差额。
理论上讲这种扯皮应该会有一个尽头的,但是很快整个英国就会步入到更大的危机之中,一个他们自己亲手策划的危机之中。
“看来英国人学得挺快。”
弗兰茨感慨道。
“不过他们似乎没有学到精髓,而且他们似乎也不想拯救那些爱尔兰人。
殿下,您看看窗外的麦子,牛、羊英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爱尔兰的饥荒问题,甚至所谓的饥荒本就不该存在。
您完全没有必要来这里,该受到谴责的是英国人。停在码头上那些粮食,如果您送到国内,民众一定会感谢您的恩德。”
劳舍尔大主教语重心长地说道,弗兰茨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装粮食的船就停在岸边没错,但是那些手里只有几便士的饥民又怎么可能买得起。
这两年时间英国的粮价上涨了75%,其实从1840年开始英国的粮价就在不断上涨,1844年较1840年时上涨了46%。
而奥地利帝国的粮价虽然有波动,但是从1840年开始趋势始终是向下的,到1846年秋季为止,价格还下降了5%。
此消彼长之下,奥地利的粮食价格还不到英国粮食价格的一半。
这些殖民地的粮食继续送到奥地利也不会增加什么幸福感,反而是让奥地利帝国的农民们都恨得牙痒痒。
<a href="http://www.yetianlian.cc" target="_blank">www.yetianlian.cc</a>。m.yetianl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