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狂野北美1846全部章节 第822章秘密谈判
    俄军突破了奥匈帝国的防线,毙伤奥军13.7万余人,俘虏33万余人,沉重打击了同盟国进攻的嚣张气焰。

    德军统帅部不得不从凡尔登前线紧急抽调11个德国师,投入到东南战线救火,帮助奥匈盟友稳住战线。

    在这个时候

    波尔多正在进行一场关系协约国未来命运的秘密谈判,即大唐帝国加入协约国战争中的谈判。

    其实从大战爆发开始,英法德的战争双方都拼命的拉拢大唐帝国,试图将其纳入自身的阵营。

    谁都知道,这是一股足以左右大战结局的强大力量。

    进入20世纪

    大唐帝国越来越多的被欧洲人所认知,但影响力主要存在于经济领域,政治及军事领域影响力较小。

    这是因为隔着浩瀚的大西洋,加人欧洲白人社会与美洲东方人社会文化,历史,宗教及教育各领域的巨大鸿沟,使得普通欧洲民众对北美的大唐帝国了解甚少。

    普遍的印象就是东方人都是来自北美洲的暴发户,南美洲的农场主和种植园主。

    他们有钱有权,性格内敛难以接近,喜欢和东方人抱团聚居,在欧洲各大城市都有规模不小的华人社区。

    欧洲上流社会对大唐帝国的实力了解的更深,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东方文化的晦涩难懂,很有些盲人摸象的意味。

    大唐帝国作为能够与英法殖民大国并列的新兴世界殖民强国,其军事力量更多的应用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区。

    这里距离欧洲极为遥远,加上欧洲列强传统的傲慢态度,称呼大唐帝国往往会用“那些狡猾的东方商人”“有钱的阔佬”“粗俗的北美牛仔”这样的字眼。

    但不管怎么样

    谁都无法忽视一个人口超过2亿的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尤其在战争进行到日益艰难之际,渴求强力外援就成为了英法等列强的共识。

    在英、法、德、奥匈等国,受到偏向性战争宣传的影响,开战之初,社会民众中普遍都存在着强烈的盲目自信。

    随着战争进入第3个年头,前线惨重的伤亡令所有人都沉默了,社会舆论从盲目自信的极端到极度悲观的极端,这给参战各国政府带去了巨大压力。

    在凡尔登前线

    在德军战壕,铁丝网和重机枪的组合面前,法军组织的反突击往往造成数量惊人的伤亡,几乎等于一面倒的屠杀。

    这造成法军基层部队的恐惧情绪蔓延,差点儿便形成了基层暴乱,好不容易才弹压下去。

    坦克等新型兵器在战壕战中发挥也不出色,在凡尔登局部反击战和索姆河战役中,笨拙的英式和法式坦克遭遇迎头痛击。

    先后投入战争中的720余辆坦克,经历几轮战仅剩下不足60余辆,其他的不是被击毁,就是抛锚丢弃,难以对整体战场形势产生影响。

    为了抚慰士兵情绪,法军和英军不得不放弃多个大规模反击计划,仅仅在战壕中固守。

    两军相峙的局面彻底形成,这就是1916年欧洲战争的主色调。

    战争双方都不得不驱赶更多的士兵进入战壕,在炮火和对峙中迅速消耗掉,陷入不断填入口和金钱的死循环。

    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沉没成本也越来越高,谁都不敢放任战线被突破,那样的代价谁都付不起。

    到了1916年底,形势越来越明显。

    这场波及全世界的全面战争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和金钱,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口和金钱打下去拖死对手,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而在这方面,大唐帝国无疑最具有潜力。

    大唐帝国的总人口是俄、德、英三国之和,经济总量是英德法三国之和还多,无论金钱还是人口都位居世界列强首位(注,不含民-国)。

    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其重要性越发的凸显出来。

    一直以来

    大唐帝国政府与交战各国高层秘密沟通不断,桌子底下的交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表面上一直保持中立政策。

    这一点很像罗马尼亚,持相同态度的还有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在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夹缝中观望。

    欧洲的罗马尼亚一直保持中立政策待价而沽,其目的就是要加入到战争胜利的一方,以确保本国利益,一直到战争形势明朗为止。

    在1916年8月,看到协约国集团占据绝对的经济和人口优势,罗马尼亚才正式宣布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随即罗马尼亚军队就被入侵的德国军队打垮了,首都布加勒斯特等重要城市先后被占领,迫使英法等国不得不抽调兵力去增援,这就是另外一说了。

    但大唐帝国的体量和罗马尼亚不同,要求得到的利益自然也就更广泛,遍及世界各地。

    全面战争进入到1916年

    德国公海舰队为了打破英国皇家海军对北大西洋的封锁,于5月31日冒险突击英国皇家海军封锁舰队,掀开了日德兰海战的序幕。

    大舰重炮的对决在北大西洋狂涛怒浪中进行,德国公海舰队虽然对英国皇家舰队造成了沉重打击,但其各个击破的战略构想也破灭了。

    此战过后,德国公海舰队再也没有敢于挑战英国皇家海军的海上霸权,直到战争结束。

    可英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德国人发起了“无限制潜艇战”,疯狂攻击北大西洋航线上的任何货船,每月击沉的货轮最高的月份达到130万吨。

    这使得巨量的货物沉入冰冷的海底,以英法货轮为主的船队遭受重大打击,进口物资价格高涨,而进口量急剧减少。

    大唐帝国的出口商为了避免战争风险,基本上采取离岸结算的贸易方式。

    所有的货物离开北美口岸必须结清货款,否则不得放行,也不交付。

    而敢于执行北大西洋航线的大唐帝国货轮,运输要价简直是天价,基本上两个航次就够买一艘新船。

    这种种因素导致英法等国战争开支急剧上涨,是1916年底已经欠下了巨额债务,协约国集团总计超过200亿唐元。

    老牌世界霸主英国在布尔战争中已经走了下坡路,而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其垂暮的姿态已越来越明显。

    无限制潜艇战让英国的商船队损失高达70%,不得不依赖大唐帝国的货轮补充运力,为此支付高昂的代价。

    大唐帝国所有的钢铁厂和造船厂都进入疯狂的三班倒24小时不休息状态,巨大的订单压在每一个船厂的身上,让他们财源滚滚的同时痛并快乐着。

    战争是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的种种弱点开始显露出来。英国的港口遭到德国潜艇的严密封锁,造成对外依赖严重的英国工业原料短缺和出口贸易大幅萎缩。

    英国工业在战争期间下降17.2%,消费品生产下降26.3%,这还是战争没有波及英国本土的情况下。

    严重的“商品饥荒”引发了猛烈的抢购风潮。每日从早到晚大街上如同长龙般的购物队伍,成为伦敦和巴黎街头的一大景观,物价更是扶摇直上。

    再看法国可就更惨了,工业总量只达到战前的57%,农业生产急剧下降近一半,巨大的缺口完全需要进口来弥补。

    而这些欧洲就业机会,九成以上全都转移到大西洋的对岸北美各国,尤其是大唐帝国。

    这促成了大唐帝国在战争期间的工业和农业经济高速发展,在1915年国民经济总量增长22.1%的基础上,1916年第1季度,第2季度和第3季度继续保持两位数的迅猛增长。

    这一里一外,差距就出来了。

    到了1916年11月底

    英国总计欠下了大唐帝国63亿唐元的巨额债务,法国总计欠下了大唐帝国56.8亿唐元债务,两国合计欠下119.8亿唐元。

    此外还有协约国集团的意大利,比利时,俄国(注,法国担保),希腊,罗马尼亚,以及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等等,总计战争债务超过200亿唐元。

    在经济上

    英镑和法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统治性地位,迅速被唐元所取代,唐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币值最坚挺的货币,在英镑区和法郎区都最受欢迎。

    这是因为英镑的购买力比战前降低2/3,法郎的购买力比战前降低4/5,而唐元的购买力只降低一半。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疯狂的印钞票后果严重,沙俄金卢比的购买力连战前的1/10都抵不上,还在飞速的贬值中。

    这样回过头来看看,只有大唐帝国发行的唐元最值得信任,因此印在钞票上的大唐历代皇帝成为了最可爱的人。

    法国现在已经成为躺在手术台上的人,而英国也奄奄一息,德国人的情况比前两者好不了多少,但最起码还昂着高傲的头颅。

    种种的情况促成了在法国南部波尔多的正式接触,英法等协约国集团高层极力拉拢大唐帝国代表,在很多利益上做出了实质性的退让。

    但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而且比较敏感,一时半会儿很难达成真正的盟约。

    大唐帝国政府代表一点都不着急,他们一方面听着帝国本土的安排,另一方面就近接受圣皇太祖指导。

    将谈判地点安排在波尔多,也是为了方便秘密访问的圣皇太祖陛下随时垂询。

    在这样的大政方针上,整个大唐帝国没有谁比圣皇太祖更有一锤定音的决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