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523伏击
    据《辽东志》记载:“熊山,城西北一百九十里开原,辽河西岸。”

    在这部史书中记载:“宗州,在辽东石熊山,耶律隆运(韩德让)以所俘汉民置。圣宗立为州,隶文忠王府。”确认宗州具体方位的重要参考坐标是“辽东石熊山”。

    宋代曾公亮所着的《武经总要》中,留下一个有关宗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信息:“宗州,治熊山县,在熊山之阳,东辽水,南至显州一百里”。

    这里提到了“东辽水”“显州”,并且再次提到了“熊山”。

    只不过到了如今,熊山已经不再有县治,明初倒是曾在此处设驿站,即为熊山站,又名安庆站。

    不过,随着明初在北地的收缩,熊山因孤悬边墙外,所以驿站早早就被裁撤,只留下一个地名。

    不过在今日,熊山脚下,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奔驰在辽河平原上,近万人马奔驰腾起阵阵烟尘,那场面也是蔚为壮观。

    杨照的命令下达后,处于后面的明军军阵中就分出两支数百人的骑兵部队,不惜马力的加速,很快就从左右两边追上了前锋明军,进而超越,向着前方不远处的蒙古骑兵冲去。

    只是,靠近熊山的那支明军骑兵部队,受到山势影响,位置更加靠近中路,有点挡在明军前锋的道路上。

    熊山随名为山,但其实山势并不算高,只能算是一个丘陵山包,只不过这里可是在辽河平原上,这才把他凸显出来。

    熊山东面就是辽河,此处也是辽河上有名的黄泛区,每到雨季必然因为辽河泛滥变成沼泽。

    辽泽其实就是指的熊山东面,靠向辽河的地方。

    只不过,现在雨季已经结束,沼泽也在逐渐消退。

    不过也因此,熊山的东面,按理来说也是不适合大军行动的。

    而且,做为追击的明军,自然也不可能绕远路,从熊山另一侧穿行去包抄逃窜的蒙古鞑子,更何况熊山东面可没有道路条件让他们通行。

    两支追兵很快就追上了鞑子负责断后的部队,不过双方并没有接触,明军有意从两侧包抄,自然不想和鞑子断后部队交战。

    不过这样一来,远离熊山的明军追兵还好,而靠近熊山的明军则速度受到影响,而且骑兵队形也不再保持密集,逐渐变成一条长龙,阵型也显得单薄了许多。

    此时,鞑子的前锋队伍已经出了熊山,两侧变得宽阔起来,追击的明军也已经超过鞑子的后卫部队,接近鞑子的中路军。

    不过,两个明军游击却敏锐的注意到,鞑子前锋骑兵并没有向北方继续奔逃,而是向左开始兜圈,显然是要改变军队前进的方向。

    】

    两个游击将军此时心里都知道,在明军追击到这个份上,鞑子应该不会继续逃跑了,而是要列阵和明军交战。

    不过看到鞑子骑兵的队列,从前锋到后卫,因为中军军中有大量的粮车存在,阵型被拉的很长。

    而且鞑子骑兵的数量,明显没有出关追击的明军多。

    所以两人此时还比较有信心,明军有能力歼灭这伙胆大妄为的鞑子。

    是的,明军辽东部队,或许是因为地处苦寒辽东的原因,军队中还保持着一股坚韧的精神,战力也是比较强的。

    毕竟经常要和蒙古及北面的女真族发生战端,即便是辽阳周边的兵马,也时常要拉出去支援各地。

    这时期的明军,要说野战,或许也只有辽东军等少数几股明军还有和他们一争长短的势力。

    而这股鞑子也是太可恨了,这俩月里围绕辽阳西面的边墙反复突袭,几如无人般把这附近边墙和城镇抢掠了个遍,实在很伤辽东军的脸面。

    以往,鞑子也是时不时就要突破边墙大肆劫掠一场,然后大摇大摆离开。

    而这次,逮着一个地方反复突袭,也是够恶心人的了,完全就是在欺负他们的感觉。

    否则,也不会激的辽东总兵官杨照统帅辽阳周边大军倾巢出动,冒险出关追击。

    如果不能消灭掉这股鞑子,以后辽东的边墙将再无宁日,只怕会被鞑子骚扰够呛。

    好吧,杀光他们也是立威。

    只要威立住了,以后他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看到鞑子军队转向准备正面迎战,两个明军游击不约而同开始收敛马力,不再像之前那样策马狂奔。

    别仗还没有打起来,自己胯下的战马就因为脱力而无一战之力。

    在这辽河平原上,若是没有胯下战马,他们这些以前被其他明军仰视的骑兵甚至连步兵都不如。

    甚至,他们都已经想好,若是鞑子停下逃跑,那么在总兵官大人到来后,他就带本队退到阵后去,利用两军排兵布阵的时机,给自己的战马喂些豆饼,恢复些马力。

    对于普通人看来,似乎只要骑在马上就是骑兵。

    可对于他们这些以此为生的人才知道,骑兵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若是不能留足马力,即便骑士的骑术再高超,在战阵之中也是非常危险的。

    战马可能会因为体力不足失去奔跑能力,甚至直接栽倒。

    可以想象,在两军交战时,从马上摔下来,后方的战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让出道来,那么结果要么直接被无数的马蹄踩踏而死,要么就是被战马直接撞死。

    刚才他们从明军队列里冲出时,就已经消耗了大量马力,不过这是因为军令难违,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这道军令的危险。

    事实上,这两个游击之所以会被分派到这个危险的任务,自然也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杨照的嫡系人马,所以才会接到这个差事。

    只是在军队里,已经站了队,自然就要一条道走到黑,瞻前顾后是没有出路的。

    就像这次的命令,如果他们胆敢违抗,说不得杨照就此打住,不再追击鞑子,但是全部罪责就会打到他们头上。

    至于结果,大概率不是被一撸到底那么简单,就算直接被斩杀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他们身后的人还不能以此说什么。

    毕竟,军法之中对于违抗军令的惩罚,本就如此。

    很快,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如同他们的判断一样,鞑子前锋兜了一圈后就停留下来,中军骑兵这个时候也已经冲出熊山地界,也是随着他们之前的路线进行转向,正在完成180度转向的动作。

    不过,敏锐的他们也发现,鞑子已经把前面的粮车抛弃到这条道路上,他们选择轻装转身。

    明军减速,让鞑子的中、后路军逐渐超过他们。

    不过,在面对这已经严阵以待的鞑子前锋军时,明军包抄部队也不敢贸然发动冲阵,去撞击明显是鞑子精锐的前锋骑兵。

    更何况,他们明显处于人数劣势。

    就这样,鞑子骑兵踏着分秒般,在明军大队追上来以前,完成了军队的转向工作,他们已经是直面明军,不再是把后背晾在他们眼前。

    此时,两个游击将军有了一丝后悔。

    如果不是他们机械的按照杨照的军令行事,不是奔着对方中军前列去冲击,而是直接冲杀鞑子中军的后部,或许他们还是有机会给鞑子军队制造混乱的。

    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其实也是违抗军令,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那就不好说了。

    杨照这个人,脾气是有些暴躁的,而且刚愎自用。

    或许打赢了,只会给他们轻微的处罚,不过要是损失大了,说不得就要他们背锅。

    两队明军逐渐开始减速,勒马,收拢手下骑兵,重整队形。

    这个时候,还不是他们放松之时。

    明军大队即将抵达,这个时候若是鞑子发动突袭,也是非常危险的。

    只不过,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明军,在两军正面交战之时,也是会讲一些战场规则的。

    最起码,在对方尚未完成结阵前,或者连续三通军鼓敲响前,他们是不会冲过来的。

    这和伏击战不同,伏击战当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此次两军交战,就是平原之上一场大战,自然就要按照正面交战的规则来。

    很快,大明辽东总兵官杨照就催马到了前面,手下也开始整理兵马。

    一场追击战变成正面大战,其实一开始杨照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不说别的,他率部追出边墙后,只要鞑子回头迎战,就会面临这样的场面,所以丝毫不以为意。

    不过先前鞑子队列的转变,可以说在时间上掐得分毫无措,显然对方带队之人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由不得他不重视起来,命令手下人小心整理队形。

    只是,此时鞑子的骑兵是在山外,而明军军阵的一侧却是熊山,自然对于他们队形的摆开不利。

    不过对骑兵来说,这样的阵型影响也有限。

    阵型宽度不够,那么就加强厚度,反正到时候两军就是对撞。

    自己的骑兵人数更多,队形更加厚实,在这样的交战当中其实更加占便宜。

    两军对冲以后,杀穿对方队列,在兜一圈回来再杀,这伙鞑子铁定是插翅难飞了。

    杨照此时在心中盘算着,也是这样下达整队命令。

    这么多鞑子,战后至少也是上千颗首级在手,报到朝廷,自己怎么也能升一级,就算不能做到大都督,给个都督同知也是说得过去的。

    两军对峙中,杨照在心里想着美事,脸上不免显出得意的神情。

    此时,鞑子军中,黄台吉也正在和身侧的打来孙对着面前的明军指指点点,脸上一副兴奋之色。

    杨照的军旗就在敌军队列中,可以肯定,这次钓出来的真是明军辽东总兵杨照。

    杀掉他或者活捉他,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功一件,最起码可以狠狠打击明军士气。

    想到他们策划的攻势,若是押着杨照去攻打明军的城池,对面明军看到他们的总兵大人被俘,士气该变成什么样子。

    两边将领都是信心十足,都在想着一战击败对方奠定胜局。

    只是,这一切,都是有心算无心。

    随着明军在熊山脚下完成结阵,军队密集排列好,准备发动和鞑子决战之时,一支鞑子骑兵部队已经悄无声息从熊山一侧绕出,堵在了明军军阵的后方。

    突然的变化自然被明军后面的士卒发现,当看到大队鞑子出现,以攻击队形向他们冲来而不是结阵时无不心中大骇。

    被包围了。

    此时,这是所有明军士卒心里冒出来的念头。

    鞑子骑兵从身后冲出,地面微微的颤动,自然被勒马的杨照发觉。待前方的明军纷纷回头看去时,骑兵践踏出的烟尘已经清晰可见。

    而在杨照回头看向前方鞑子时,对面已经吹响牛角号,这是进攻的信号。

    杨照此时那里不知道被蒙古人算计了,不仅仅是前后受敌,更是失去了对于骑兵来说最为紧要的东西,那就是速度。

    现在的他们,可是静静站立在原地。

    骑兵不能冲起来,那连步兵都不如。

    此时,摆在杨照面前唯一的出路就只能往前冲,绝对不能往回跑或者往左边,鞑子前后大军间冲出去,虽然那里距离明军边堡镇远堡和大小黑山堡足够近,应该只有几十里地。

    因为大军的队形限制了,没法马上转向,除非他抛弃部下逃走,应该有机会。

    但是他不能。

    对于正面交战,其实在队形展开时,就是交战双方将领斗智斗勇的时候。

    而在队形完成后,输赢就是最后一搏了。

    杨照没有丝毫犹豫,现在他想的就是冲过去,突破鞑子军阵,然后直接向西面明军边墙跑,而不是兜一圈回来再战。

    只要能够跑到边墙,就能得到城墙的保护。

    他已经看出来的,身后的鞑子至少有三千人,而且还是以逸待劳的精悍士卒。

    “击鼓,冲。”

    杨照抽出长剑挥舞着,指挥明军全军突击。

    熊山脚下,三队骑兵都开始动了。

    只是,此时由黄台吉率领的鞑子骑兵并不是正面冲向明军,而是斜着插向明军的右翼。

    这样,虽然可以让明军前锋不受阻拦的冲过去,但对于他们的后队来说,肯定会被这股鞑子打乱,被他们一个冲击就彻底摧垮。

    而更要命的是,以逸待劳的鞑子后军也是向右翼冲击过来。

    前后两军的右翼,到了明军这里就是左右两边都遭到鞑子的分割包围。

    明军军阵还未完全加速时,后队就已经被鞑子追上,摧枯拉朽般,战阵被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