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97辎营
    <b>最新网址:</b>“善贷以为如何?”

    首辅值房,张居正看完兵部奏报后问道。

    “大同都认了,若拒绝所求,难免让蒙古诸部死心,和朝廷死磕到底。”

    魏广德苦笑道,他虽然对王崇古谈的大同和议有很大的意见,开始这时候也不能把之前朝廷的政策推翻。

    张居正知道魏广德的态度和他一样,随即点头道:“那就按朵颜旧例行事。”

    所谓旧例,自然就是恢复当初明朝给朵颜部的封赐。

    元朝灭亡以后,漠北蒙古分为三部,其中兀良哈部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

    洪武年间,朱元璋多次出兵北伐,随着纳哈楚被迫投降,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大败,大兴安岭以的东蒙古诸部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洪武二十二年,兀良哈部的原元辽王、惠宁王、朵颜元帅府相继请求内附,朱元璋遂于其地设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隶属于大宁都司,并册封儿子朱权为宁王,统领诸卫,这便是“朵颜三卫”。

    建文三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为了对抗朝廷军队,朱棣在宁王朱权的支持下,收编了包括“朵颜三卫”在内的大宁军队,而朵颜三卫亦在之后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朱棣夺取天下后,鉴于“朵颜三卫”的战功,多次派人前去招抚赏赐,因而在永乐初年,“朵颜三卫”倒也和明朝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不过,当时“朵颜三卫”中却是以泰宁卫最强,福余卫次之,朵颜卫最弱。

    然而朱棣的册封却以朵颜卫为首,其中的用意自然不用多说。

    此后,朵颜卫在明朝支持下迅速崛起,逐渐吞并其他两卫,故这三卫被合称为“朵颜三卫”,又因朵颜卫主要以兀良哈部为主,因此也称“兀良哈三卫”。

    后来,随着蒙古鞑靼部的崛起,朵颜三卫时常受其侵扰,摄于兵威,遂暗中依附于鞑靼,甚至借助卖马替其打探明朝边境虚实。

    朱棣得知后下诏责问,结果弄巧成拙,部份朵颜三卫部落反而与鞑靼太师阿鲁台结为了儿女亲家,公然对抗明朝。

    为了化解蒙古对边境的威胁,朱棣从永乐八年开始,先后五次亲征漠北,于交战中发现有部分兀良哈人加入鞑靼军,遂再度降诏谴责,但收效甚微。

    于是,在永乐二十年七月第三次北伐班师途中,朱棣直接率军深入屈裂儿河流域,大败朵颜三卫,双方关系决裂。

    朱棣去世以后,鉴于永乐年间朝廷频繁对外出兵导致国力损耗,仁、宣年间明朝开始实行战略收缩,这使得朵颜三卫压力骤减。

    正统年间,瓦剌崛起于蒙古草原,朵颜三卫又被迫依附于瓦剌首领也先,并在也先的驱使下多次侵犯明朝辽东、大同、延安等地,结果不仅多次被明军所败,甚至接连遭遇也先的背刺,处境日益艰难。

    朵颜三卫不堪瓦剌肆虐,试图归附明朝,不仅秘密向明朝提供瓦剌情报,甚至请求屯驻于明朝边境地区,但由于其时叛时附、反复无常,遭到明代宗的拒绝。

    于是,朵颜三卫转而投靠了已经衰弱的鞑靼部,与其首领孛来暗中交往。

    直到也先去世,瓦剌部分崩离析,鞑靼部重新崛起,朵颜三卫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一些。

    从成化年间开始,朵颜三卫仍然时常与明朝打打停停,其虽多次入关劫掠,却又往往因为天灾饥困,请求明廷恢复马市,以易粮食等物品。

    明朝虽始终未与朵颜三卫中断联系,却也常常因其南下侵扰而以中断交易为惩戒。

    显然,张居正说按照旧例对待朵颜部,其实就是依旧按照卫制册封官员,同时允许互市,并不像当初和俺答汗那样,重新签订什么协议,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对此,魏广德也不反对。

    毕竟,朵颜部势力不强,但时叛时附、反复无常的作为很遭魏广德嫌弃。

    “也不知道此战过后,朵颜部会老实多久。”

    想到朵颜部这些年的作为,魏广德不由得感叹一句。

    “有戚元敬在蓟镇,你我倒是不用担心。”

    没想到张居正却是信心十足的说道,“我观此文,我明军野战败敌,当重赏,值得大书特书才是。

    不过正如善贷所言,朵颜部小人也,即便这次归降,蓟镇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让兵部知会戚总兵。”

    魏广德点点头,认可了张居正的提议。

    “顺便催催,让他们尽快把报功的奏疏送上来。”

    最后,张居正又提醒道。

    与此同时,蓟镇董家山军堡里,暂时安顿在此的朵颜部首领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长昂也在密探。

    “叔父,咱们这么进来,职儿还是觉得有些危险。”

    长昂低声对董狐狸说道。

    “放心,明廷不会对我们怎么样,就算他们不接受投降,也会把我们逐出城去,只是可惜长秃就危险了。”

    董狐狸对侄儿董长昂说道。

    “要是明人不放叔叔,我就会草原集合大军来讨人,不行咱们就去找土默特汗或者察哈尔,请他们借兵”

    长昂依旧不死心,小声对董狐狸建议道。

    长昂对大明有血仇,隆庆元年时,其父率朵颜骑兵袭扰大明,被明军火炮击杀,朵颜部首领的位置才落到董狐狸头上。

    “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长秃回来再说,现在土默特人都已经不和明人开战了,也就是察哈尔那边还在和辽东明军交战。

    若是此时我们行事太过急躁,倘若被明廷记恨,发大军围剿,我们怕是连最后的牧场都会丢失。

    现在我们的西面是土默特人,北边是察哈尔,势力都不容小觑。

    当初就是因为他们太过强大,我们才不得不迁徙到明境附近。

    一旦激怒明朝皇帝,我们就没有了放牧的草原,我们朵颜部也就距离土崩瓦解不远了。

    看看泰宁、福余现状,就是不愿意南附,已经被察哈尔彻底吞并。

    还是让察哈尔去激怒大明吧,让大明把怒火发泄到他们头上,我们朵颜部已经承受不起再次遭到明廷打击的后果。”

    董狐狸对侄子说道。

    “可我还是不甘心。”

    长昂愤愤说道。

    “这次作战你没有发现了,明军的车兵和骑兵配合,我们草原骑兵即便是野战,也已经占不到便宜。

    何必让部族的汉子凭白牺牲,还是让察哈尔人去试探明廷的虚实吧。”

    董狐狸被明廷翻译为狐狸,自然也是够狡猾。

    他已经看出现在草原上各方势力,就数他所在的朵颜部最弱。

    当初面对咄咄逼人的察哈尔人,他们不得不选择依附于俺答汗以求自保。

    可现在俺答汗都已经和明廷讲和,剩下他们和察哈尔人继续和明廷交战,殊为不智。

    柿子总要捡软的捏,在他们和察哈尔人之前,朵颜部无疑就是那个最软的柿子。

    真和明廷打起来,闹不好要灭族的。

    “察哈尔人好像也打不过明廷,最近一直都是和女真人联合行动。”

    长昂听到叔父提醒,也稍稍冷静下来。

    现在的朵颜部已经没有太多生存空间,一旦和明廷为敌,还真没有迂回的空间可以躲避明军的攻打。

    朵颜部到现在还能保持独立,就是因为他们始终不愿意和其他部族杂居,避免被人吞并。

    一旦被明军驱赶到土默特或者察哈尔地盘上,他们怕是也保不住自己最后的部众。

    草原上,一向是以强者为尊,大部族吞并小部族。

    “就是让他们打,打的越激烈越好,把明廷的目光吸引到察哈尔人身上。”

    董狐狸冷笑道。

    魏广德出了首辅值房,回到自己屋里,就提笔给兵部写了张条子。

    刚才张居正说起野战,让魏广德也来了兴趣。

    既然戚继光的车营配合骑兵作战可以压制蒙古骑兵,那九边其他军镇也应该可以效仿。

    给兵部的条子,自然就是让各镇派人前往蓟镇,学习仿效戚继光练兵之法,组建独立的车营和骑兵营建制。

    以后出关进入大草原的明军,就以车营和骑兵营为骨干,保证即便野战也能占到上风。

    在魏广德看来,只有逐渐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明军部队,才能逐渐削弱现在将官们打仗所依仗的家丁队伍。

    将官豢养家丁,其实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手里有一支尖刀部队,可以冲得上去。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还是因为明军战力的下滑。

    如果明军战力恢复,将官们自然也不需要大量豢养家丁。

    戚继光练的兵是募兵,拿朝廷的军饷和奖赏,和那些家丁可不是一回事儿。

    既然这样的兵能打胜仗,那就把这一套推开,推广到九边各军镇去,那些将官也就没有必要继续掏大把银子豢养家丁,也就是养点亲兵护卫就够了。

    只不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是短时期内能完成的,必然需要十数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让那些边镇军将自己想明白其中道理。

    要知道,威胁大明的蒙古部族主力俺答汗已经和大明议和。

    边境虽偶有战事,但主要还是马贼肆掠所致,并不是两边要重燃战火。

    那些将官再养上几年家丁,就会发现他们豢养的私兵其实已经没有用武之地,自然就会考虑将其解散,从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式步营、车营和骑营上。

    不过此战最开心的,莫过于戚继光重创朵颜部,在魏广德看来,最近两三年里,朵颜部应该是不敢再和大明为敌才是。

    有了这层保障,魏广德调戚继光大军进入辽东作战就更有底气了。

    只是之前谭纶的提醒还言犹在耳,蓟镇大军进入辽东后,不仅要面对女真敌人,还要防备来自友军辽东军的掣肘,这才是魏广德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指挥上问题不大,届时以兵部派出一名侍郎坐镇即可,统御全军作战,不担心蓟镇军受到针对。

    只是蓟镇军马的后勤,才是辽东军最有可能拖后腿的地方。

    戚继光训练的军队,大量使用火器,是冷兵器和热兵器混杂的一支部队,对后勤辎重的要求极高。

    “看来,回头还得找谭纶商量下,看能不能解决辎重问题。”

    魏广德嘴里不由得念叨一句,干脆就晚上过去转转好了。

    现在朱衡离京,在京城的江西籍高官少了个,魏广德平时的走动自然就灵活多了。

    当晚,魏广德在家里吃过晚饭后,就和夫人说了声,自己坐着轿子前往谭纶府邸。

    在谭府相见,闲聊一阵后,魏广德就把此事说了出来。

    调戚继光北上辽东参与对女真的犁庭扫穴是两人早就商量过的,听到魏广德担心辽东军掣肘,谭纶并不奇怪,这还是他提醒的。

    但是在听到魏广德提出想办法解决蓟镇大军在辽东的后勤时,谭纶却是瞪大眼睛,有些惊讶的看着魏广德。

    “怎么了?难道我的担忧不对?”

    魏广德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不不。”

    谭纶急忙摆手道,“你所思倒是和元敬一样,他也有此想法。”

    谁知,谭纶却是答道。

    “你把北上辽东之事和元敬说了?”

    魏广德疑惑问道。

    “没有。”

    谭纶摆手失笑道:“此次出关追击朵颜部,大军奔袭百余里,元敬回来就深感大军后勤不足之困,有意在现有步、车、营三军之基础上,新编辎营,用来解决大军后勤辎重运输的难题。”

    “辎营?”

    魏广德闻言有些疑惑。

    明朝军制有战兵和辅兵,每遇战事,战兵当然是出动的第一支部队,之后就会抽调剩余军卒组成辎重兵,筹集粮草随战兵之后出发。

    若是准备充足,战兵和辎兵当然可以同行,但若遇突发战事,往往就是战兵出动两三日后,辎兵才装上粮草往前追。

    在明军军制中,军队一日行军规定是四十里,两日就是八十里,也就是辎兵出动的时候,已经和战兵相距八十里。

    和草原骑兵作战,蒙古人可是很会专打明军辎兵队伍的。

    而明军出兵,标准是携带三日口粮,由此可见,只要辎兵遭到敌人阻截,很容易就导致前方战兵出现粮草断绝的情况,只能饥肠辘辘和敌人作战。

    “他要怎么建辎营?”

    魏广德好奇问道。

    “我也正在发愁这个事儿。”

    谭纶苦笑道,“他一开口就找我要三千匹骡马,我上哪儿给他找去。”

    魏广德闻言也是咂舌,不过他更感兴趣的是戚继光的辎营到底打算怎么个配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