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如今.吕宋貌似落入夷人之手。”
陈太后终于还是说道。
魏广德的话,陈太后听进去了,也接受了他的主张,那就是吕宋,应该拿回来。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自然本能的想要回避战争。
既然夷人刚刚夺占了吕宋,现在要人让出来,自然很困难,那就惟有一战。
“臣也是担心此时边疆不宁,所以才考虑抢占吕宋半壁,等合适的时机,再将包括苏禄国在内的土地,一并收回。”
魏广德马上接话道。
和张居正、葛守礼等人谈话时,太后能想到的,他们自然也是能想到,所以魏广德已经有了应对的说辞。
当今大明,看似十分强大,依旧是东亚当之无愧的老大。
可也只有朝中寥寥数人才知道,北边的蒙古只是暂时被压制,不论如何,俺答汗的威严还在,没人敢公然反抗。
也就是土蛮不服,但因为处于边陲,所以俺答汗也懒得理会他们。
而且,土蛮对大明的敌意,对土默特人来说,其实也是好事儿,让大明知道他们的重要性,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物资。
此外,女真部族,经过王杲之事后倒是老实了许多,也就王杲的儿子阿海阿台还在暗中积蓄力量,要报仇云云。
但是,有戚继光在辽东坐镇,朝廷自然也是无需担心什么。
就是对西南的缅邦,两宫太后虽然没有反对朝廷恢复当地的秩序,但是毕竟是一场大战,即便是魏广德调派原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过去压阵,依旧让她们有些担心。
好吧,还是受《三国》的影响,在此时大明绝大部分人眼中,西南那就是个到处都是瘴气,闻了就要死人的地方,也不说山高林密了。
出身西南的官员本来就少,即便是有了所谓的“中榜”,也多是四川举子上榜,云南那些地方更少,自然也没什么人说出那里的真实情况。
相对来说,陈太后和李太后还更信任有过西南战事经验的俞大猷去那里指挥。
不过朝廷既然已经选择了李成梁,他们自然不好反对。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给当权者们的感觉,好像就是个处处漏风的大筛子。
再有魏广德对旧港和吕宋的野心,自然形势看上去就更加恶劣了。
即便是心态一直很稳的张居正,私下里都和魏广德说过数次,认为南海之事还是徐徐图之为好,朝廷应该优先解决西南。
至于魏广德最后如何说服张居正,自然就是讲出他的想法。
那就是即便李成梁在云南不能压住局势,但大明要稳住西南还是没有问题的。
届时,南海水师倾巢出动,南下经过满次加就可以从南面进攻缅邦的东吁王朝,途中顺便恢复旧港和招降旧港附近的张琏余部。
他们既然想要投效朝廷,自然需要有投名状。
缅甸,正好就是他们积攒功劳的地方。
或者说,魏广德打算用他们作为炮灰,从后方进攻东吁王朝。
若是活下来的人,战后凭借此战功,朝廷也才好有理由赦免他们。
否则,要是想着想着就反了,打不过了再投降,朝廷还不施以惩罚,这天下可不就乱套了。
听到魏广德的组合拳,张居正这才完全认同此事。
只能说,虽然看上去很危险,大明四处为战,但若是时机把握的准,操作得当,对大明确实很有好处。
而且,利用张琏余部进攻缅甸,也能让朝廷损失最小,不失为好办法。
这些事儿,如果两宫太后不问,魏广德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说。
良久,陈太后才看了眼旁边的小皇帝朱翊钧,缓缓开口说道:“若是夷人因此和我大明开战,又该如何?
到时,说不好我大明就要面临西南和东南同时开战的不利局面。”
“太后,臣以为,此事断不会发生。”
魏广德此时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昂首答道:“据臣所知,夷人在南洋的兵力,不会超过千人。
所凭借的,不过就是他们那十余条武装商船和船上的各种火器。
这样的武装,对上南洋小国,自然把握很大。
可要是和我大明交战,他们应该没那个胆子。”
魏广德说这话也是有根据的,西班牙人是知道几十年前葡萄牙人和大明两次交战结果的。
那时候大明水师凭借古老原始的海战战法尚且击败了葡萄牙人,现今的大明也是今非昔比,虽然没有西式船坚炮利,但差距不会很大。
新老结合的战法下,蚁多咬死象,魏广德相信击败西班牙应该不成问题。
若如此还能战败,那俞大猷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是的,这么几年次辅坐下来,别的事儿干的少,可和张居正、吕调阳等人私下交易可没少。
好吧,他也越来越理解政治其实就是利益交换的说法了。
政治家眼中,也只有利益才是永恒,没有利益,也就失去了价值,自然就可以放弃。
“夷人不远万里来到南洋,为的不过是贸易,从中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可不是来和我大明交战的。
若是吕宋北部为我大明所占据,我大明商人自然会随之而来,他们也能就近贸易。
臣不论怎么看,貌似夷人都没有吃亏。”
魏广德继续说道。
实际上,此时欧洲虽然已经开始殖民,对那也没有形成彻底的殖民地意识。
他们看重的其实不是殖民地的土地,而是那里的产出,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若是用部分土地换取贸易的机会,在魏广德看来,应该是能够被他们接受的。
至于菲律宾岛上的矿产,其实并不算多。
至少,没有倭国多。
那里也就是出产一些香料,让夷人很喜欢。
但是,这样的香料,南洋那些岛屿上还多的是,所以根本就没有多大吸引力。
大明对南洋的政策,或者说对藩国的政策,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没有参与他们的开发建设,从中获得更大的财富。
或许是嫌弃太麻烦,或许是因为看不到藩国发展起来的巨大利益。
反正,大明从始至终都没有帮助过藩国发展经济,都是让其自生自灭。
而这样的政策,自然让藩国对大明若即若离。
当大明还强盛的时候,还有能力派出大舰队南下巡洋的时候,自然都选择臣服。
而当大明不再来时,他们自然也不把大明放在眼里。
至于魏广德刚才的话,其实也是半真半假。
如果说西班牙的正规军,确实只有千人左右,但是别忘记了那活跃在东亚海域的十余条武装商船。
光是武装商船上的水手,也能凑出两千多人。
说他们是水手,其实都算抬举他们了,他们和林凤的海盗集团本质上区别不大,也是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
因为雇主给钱多,所以早就没有什么顾忌。
当然,其中也不乏老实人,但就算有这样的人,在海上过上几年后,多多少少也都变了,不再是过在欧洲时的样子。
可以说,过西班牙人聚集所有兵力,此时在东亚,他们可以集结的人手会超过三千人。
此外,还可以得到来自东面的墨西哥和西面印度洋上其他西班牙人的支持。
至于葡萄牙人,虽然大家都是从欧洲走出来的土著,可互相都瞧对方不顺眼。
西班牙凭借庞大的体量,一直压制葡萄牙,强占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和物资不说,还觊觎着葡萄牙的王位。
此时虽然还没有成功,但是已经让葡萄牙王国上下都紧张起来。
此时若是大明和西班牙人在东亚开战,葡萄牙人不暗中下手就不错了。
当然,这些情况,魏广德是不清楚的。
他只知道大明所称呼的夷人,其实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后来的红夷人,则是指荷兰人。
不过,锦衣卫和南海水师的情报也都有提及,夷人中似乎不和。
就比如壕镜的夷人,貌似就和马尼拉的夷人属于不同派系,相互之间虽然没有到见面就相互打架的程度,但敌对是肯定的。
实际上,壕镜夷人一直想要修建靠海的炮台。
此时大明国力强大,葡萄牙人虽然想要修建面向大陆的炮台,但广东官府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而修建靠海炮台,既可以抵御海盗,又可以对大陆方向施以火力支援,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毕竟,葡萄牙人租借的壕镜地域狭小。
只要位置选好,自然可以两头兼顾。
因为,葡萄牙人在东亚的人手,比西班牙人还要少。
魏广德这会儿低着头,不过耳朵里还是听到窸窸窣窣的说话声。
只是声音很小,或许上前几步,更靠近两位太后的话,他还能勉强听清。
只是,这里毕竟是慈庆宫,是太后的居所,魏广德也不敢有任何失礼的行为。
否则,凭此就可以丢掉头上的乌纱。
或许,两位太后也在商量这事儿吧。
其实,这才合乎情理。
毕竟,眼看着大明之前刚刚对辽东用兵,现在又在整戈待战,准备在西南用兵。
大明什么时候有如此密集的军事行动了,不仅是后宫,就连前朝许多官员在知道此事后,多少都不安心。
虽然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毕竟还有穷兵黩武和兵强则灭的典故。
穷兵黩武,后世用的比较多,按词面也很好理解。
只是兵强则灭出现的很少,许多人的逻辑也很难接受这样的理论。
兵强则灭,其实说的就是当一个军队变得过于强大时,可能会产生骄傲自满、缺乏谨慎等问题,从而导致失败或灭亡。
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谦虚和谨慎,不要过于自大。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当时,魏国的公子列以兵力雄厚而自豪,他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军队,可以征服其他国家。
然而,结果是他的军队在一次战争中被敌人击败,最终导致了魏国的灭亡。
兵强则灭这个成语就是由此故事中的教训而来,其实和骄兵必败的意思有点类似。
“魏阁老,既然内阁已经达成一致,哀家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
只是,哀家要提醒阁老,此战不发动则以,若真发生,大明必须获胜,否则”
“臣当立即递交辞呈,承担所有。”
不等陈太后说完话,魏广德当即大声说道。
这个算军令状吗?
或许吧。
但那又如何,真以为到时候自己把乞休奏疏递上去,太后就敢真批了。
虽然朝中首辅张居正看似忠厚老实,但若没有魏广德这个掣肘存在,局势会变成什么样也未可知。
虽然,在没有魏广德出现的历史上,张居正如同诸葛孔明般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没发生的事儿,谁敢保证?
魏广德敢这么说,其实也是吃定两宫太后要的就是一个态度,大明必胜的态度,也好让她们在后宫安心罢了。
魏广德赌两宫太后不敢赌,所以说话也是斩钉截铁。
“阁老言重了。”
陈太后或许并没有看透魏广德的想法,当即就说道:“哀家要提醒阁老的是,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三思而行。
若无把握,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毕竟,虽然说吕宋早已经是我大明领土,但毕竟祖宗已经将其放弃,否则断然不会如此长时间不派出新的总督。
现今阁老既然打算收回,自然是好的,只是一定要谨慎,谋而后动,做到万无一失才好。”
“臣谨遵懿旨。”
魏广德低头拱手道。
魏广德离开慈庆宫,而大殿里,李太后才开口说道:“姐姐,你看魏阁老如此尚武,到底时好时坏?”
“难说。”
陈太后轻轻摇头,苦笑道:“这两日哀家找人查找了那些宫中留档,确如他所说般,成祖太宗皇帝是封过吕宋总督,掌控过那里的一切大权。
说起来,也算是我大明的疆土了。
只是,毕竟这吕宋距离我大明千山万水,所以之后就再未被提起,或许朝中大人们早就遗忘了吧。
只是旧港时,才派人召回人手,但好似最终也没有完成最后的行程。
说起来,这两地确实是我大明之地,若是能在皇儿当朝时收回,也是大幸事。”
说到这里,陈太后爱怜的摸着小皇帝朱翊钧的头。
虽说皇帝不是谁都能摸的,但她们是谁,陈太后是他的嫡母,而李太后是他的生母,自然没什么。
“只希望菩萨保佑,一切顺利。”
李太后也知道收回两地是大功绩,可以让儿子获得巨大好处,所以也不纠结,只希望一切顺心就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