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安静的诡异!
整个朝堂上的人,瞬间就像是见鬼了一样看向李承兴。
魏征更是瞪大了眼睛。
他们都是才高八斗之辈,当然能听出这诗词的非凡之处。
无论是平仄还是韵味,全都非常精妙!
不是一般的大儒,是写不出来的。
但是,李承兴最多才十六岁,怎么会有这样的才能?
却说李二。
这时候,他也是震惊的看向了李承兴。
震惊过后,就是自豪!
毕竟,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长孙皇后也是美目连连的看向李承兴。
但紧接着,就是更多的愧疚涌上心头。
这个孩子天赋这么好,但却一个人在外面流落了这么多年,如果自己当年没弄丢他,他现在该有多优秀?
可是,这时候李承兴却猜不到他们的想法。
因为,他理解错了。
他之前一直没说话,因为他心里一直在琢磨,李二为什么会册封他为辅国大将军。
原本他和其他官员的想法一样,以为李二最多给他封个五品官,给些钱粮当奖励。
但谁能想到,李二竟然会让他官拜辅国大将!
所以,他只想到了一种可能。
那就是自己的年级。
他又不是什么王公贵族的后代,不可能十六岁就入朝为官,而且还是在长安做官。
所以,李二这肯定是想要给他画个超级大饼,看得见却永远吃不着。
那些出言阻止的谏臣,估计也是李二安排的。
就是不想让他当官,给点钱财就打发走得了。
可越是这样,李承兴就越不能让他们得逞。
毕竟,只有做了将军他才能快速的解锁人物模板。而在这种心思下,李承兴想通了,准备露一手。
好啊!
你不是说想当辅国上将得才高八斗么,那我就来啊!
上辈子他可是看过太多的古诗词和古代的史书兵法,想听的话,唐史三百首够不够?
于是,就在魏征等人更加震撼的目光中,李承兴嘴里的诗词就像是泉涌一样冒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灭楼兰誓不还...”
“杀进突厥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
一时间,李承兴的诗词就没有停下来,想到那首诗就直接念出来,足足持续了奖金一炷香的时间。
此刻,整个朝堂上安静到了落针可闻。
足足一百多首诗词,囊括了整个历史上所有的经典。而李承兴对其中很多诗还做了改造,听得那些官员全都呆滞当场。
足足过去了几十秒后,才有人反应过来。
“好啊!”
“这些诗词真的好啊!”
“特别是那一剑寒光十四洲,听得老程我热血沸腾啊!”
程咬金不愧是捧场王,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声无比的为李承兴喝彩。
这时候,其他的文臣武将也才纷纷惊醒过来。
“虽然我是个武将,但这些诗词听上去确实是非凡无比啊!”
“没错,能文能武,简直是神仙弟子啊!”
“颖达兄,你我都是弘文馆的大儒,你觉得你能写出这么多的诗词吗?”
这时,一个弘文馆的大儒对孔颖达询问起来。
孔颖达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但他却也脸色震惊的摇了摇头,他根本写不出这么多诗词。
这辈子穷尽一生,哪怕能写出其中的几首就已经不错了。
但震惊了所有人的李承兴,这时候却摆了摆手说道:“哎呀,时间过得太长,很多诗词都记不起来了,这些诗词都只是我师傅写的冰山一角而已,不足十分之一。”
“另外,我师父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如果以后弘文馆需要的话,我可以抄录一份送给你们。”
李承兴没说错。
他确实是只背诵了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当然,这也是他为了让别人别那么震惊,才说这是他师傅教他的。
这一世,他那个师傅是个道士,可没这么多的学问。
但他这番话说出来,落在别人的耳朵里却直接给塑造出了一个世外高人的师傅。
一时间,众多官员纷纷咽了口唾沫。
心里猜测,这个少年的师傅到底是什么人?
李二和长孙皇后两人,也是自豪无比的看向了李承兴。
没想到,他这个儿子不仅没有堕落,反而因为在外面的原因,变成了这么优秀的人。
“观音婢,看来我们都该感谢兴儿的师傅。实在是可惜,朕没有机会当面感谢这位高人了。”
听到李二小声的话,长孙皇后也是频频点头。
李承兴越出色,她这个母亲就越欣喜,但同时也夹杂着更多的愧疚。
虽然李承兴由于在外面的原因,比在他们羽翼之下的李承乾他们变得更加优秀了。
但是,这十六年来他得吃了多少苦,才能有今天的成绩啊。
“你...你...”而这时,结巴了许久的魏征,忽然开口了。
可还没等他说出话来,李承兴却摆手道:“魏大夫是想说光有诗词也不行,得有兵法对吧?”
说到这,李承兴张口就来。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