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11章 农业科技,大秦富甲天下
    第二天一大早,苏逸便带着萧何进宫,面见政哥,封为廷尉,辅助他处理大秦方方面面的事情!

    萧何不愧是汉初三杰之一!

    虽然小小年纪,但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有萧何在,苏逸基本上再也不用担心秦国政务!

    即便政哥同样是叹为观止!

    比起李斯;

    萧何治国之才犹在其之上!

    “先生果然不负重望!廷尉之才犹胜李斯,如此一来,先生闲暇时间便可多到王宫里走动走动!

    寡人对先生甚为想念,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大王,我最近恐怕是来不了喽!”

    “为何?”

    “大王,大秦东出,一统六国,这乃是你我的使命,在此之前,你我必须要创造出最好的局面!

    一年时间;

    转瞬即逝;

    我必须要去做些我该做的事情啦!”

    “寡人明白!”

    政哥一听,重重点头:“此乃先生之志,亦是寡人之志,期待先生马到成功,一年后大秦东出;

    荡平六国!”

    说着,政哥再次二话不说,一把抱住苏逸手臂,此时此刻,如此近距离的打量政哥;

    即便是苏逸都忍不住惊叹;

    政哥这真的已经长大了啊!

    正所谓那啥长大了十八变;

    纵使政哥霸气都遮挡不住!

    ……

    回到相府!

    苏逸立即征召了整个大秦之工匠,汇集咸阳,按照他的图纸连夜打造【曲辕铁犁】与【龙骨水车】!

    【曲辕铁犁】主要有两大方面的重大变革:

    第一,目前大秦最先进的耕犁全都是直辕或长辕,改为曲辕,这样不仅可以使整个犁架变小变轻;

    而且便于调头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仅此一项,便可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在大秦这个时期,青铜作为主流,受到诸多的限制,因此,在农业生产当中多以木犁为主;

    苏逸引进铁器,首先制造铁犁,而后甚至还将会运用到军事装备上,这绝对是跨时代的一项变革!

    在战国后期,甚至有谁率先掌握铁器,谁就掌握了天下大势的说法!

    铁犁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持久耐用,使用操作方便,相比青铜器而已成本更加低廉!

    仅仅这一项,正宗的铁犁又可增加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业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

    【龙骨水车】也有两个最主要优势与特点:

    其一,龙骨水车的出现,解决了一大批良田灌溉的问题,可让每亩良田增收百分之五十以上产量;

    其二,龙骨水车的出现,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可使低水灌溉至高位,从而可开垦出大批高地良田!

    如此一来,整个大秦帝国只要拥有了【曲辕铁犁】和【龙骨水车】这两大农业科技;

    初步估算;

    一年之内;

    大秦帝国不仅可以新开垦出良田过半,每亩良田的产量也可增加过半,最重要的是;

    农夫从事农业生产的效率更是能够直接增加一倍左右!

    凡此种种;

    大秦帝国在一年之内便可收获到平常三年左右的粮草!

    当然,这都仍不是重头戏,重头戏还得是【杂交水稻】!

    水稻在当下这个时期是不存在的,更不要说杂交水稻了,大秦帝国乃至整个天下主要以种粟为主!

    但粟对土壤要求严格,标配良田,其产量相对其他较高,然却远远比不上普通水稻!

    最重要的一点是,粟一年只种一季,而即便是普通水稻,通常都可以做到一年两季;

    甚至在有些肥沃之地,做到一年三季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苏逸从系统得到杂交水稻之后,便立即大量培育,同时,行使相邦令,一刀砍掉了种植粟;

    整个大秦帝国改种杂交水稻!

    为了鼓励广大农夫积极种植,特出台了一项十分先进的措施,初期,由帝国提供种植之新式工具;

    即【曲辕铁犁】和【龙骨水车】!

    以及种子!

    农夫出力;

    收成之日;

    所得粮草;

    大秦帝国与帝国农夫各得一半!

    童叟无欺!

    但凡种植超过两季者褒奖一成;

    但凡开垦荒地种植者再奖一成!

    要知道,杂交水稻本就可以亩产千斤,再加上曲辕铁犁与龙骨水车,一年可抵三年;

    以及帝国新政!

    人人积极开垦;

    人人努力劳作;

    人人可得实惠!

    此策一出;

    毫无疑问;

    不出一年;

    大秦帝国必将会遍地谷仓,粮满为患,人人可食大米,大秦再无饥荒,帝国粮草更是源源不断;

    生生不息!

    富甲天下;

    六国仰视!

    正所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打到最后打的都是一场消耗之战,尤其大秦帝国势必东出;

    以一敌六;

    横扫天下;

    更是需要充足粮草!

    一年之后;

    大秦再无粮草之忧;

    整个天下唾手可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