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七章 混编《我的祖国》
    第69章

    《喀秋莎》,是在二战前流传于苏联的歌曲。

    堪称俄罗斯的第二国歌。

    讲述的是一位叫做喀秋莎的女孩,盼望在边防军服役的爱人能够获得胜利、早日归来。

    歌词里的故事本是虚构。

    但由于流传广泛,在战争期间,甚至有很多官兵将女孩当做是真实存在着的。

    通过报社给喀秋莎写信,倾诉衷肠。

    而这首歌同样在九州大地流传广泛。

    让人回想起历史上那个荣耀的年代。

    当齐迹指挥的交响乐慷慨奏响的时候,整个大剧院都安静下来,质疑的声音消失殆尽。

    在座观众的完全被音乐中的情绪感染。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样音乐中时,齐迹手中的指挥棒轻轻转动。

    将交响乐的旋律放缓,节奏放慢。

    此时,别说是台下观众了,就连台上莫斯科爱乐乐团的观众都有些许不解。

    照理说现在正是昂扬向上的曲调。

    指挥怎么会让大家突然转变风格呢?

    但作为职业管弦乐团。

    莫斯科爱乐全体成员专业性是足够的。

    指挥让做什么,乐团各部就 要照做,如同战场上的士兵接受军令一般。

    所以,尽管心理有些许疑惑。

    站位离指挥最近的首席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交换了一个眼神。

    决定信赖这位新任的指挥。

    首席小提琴渐渐收声,停止了方才《喀秋莎》的演奏。准备好另起了一个柔美的调子。

    紧接着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直到钢琴、竖琴。

    纷纷向指挥投来了准备就绪的目光。

    就在此时,只见齐迹微微转身,从面对乐团,转来面对台下的观众。

    观众之中的华夏同胞不仅捂嘴发出惊呼。

    原来代替德米特里上场指挥的不是别人,正是最近红遍整个俄联邦的旅行家齐迹。

    而齐迹指挥运筹帷幄的实力是如此之强大。

    以至于在调门切换的时候,观众都听不出任何音符的断裂感。这已经是历史上如卡拉扬、斯特劳斯这种级别的一流指挥家才能达到的高度。

    齐迹轻轻抬臂,音乐娓娓道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音乐《我的祖国》本是爱国电影中的插曲,表达的是志愿军战士家乡大河美丽风景的深情回忆。

    如今电影也许已经淡忘在历史里。

    但这首曲调。却是根植在万里九州每位儿女的基因之中。

    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只要演奏出这样的调子,就会引发九州人民汹涌澎湃的激|情。

    当《我的祖国》大剧院奏响。

    将所有人带到那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先烈不朽的年代。

    每一位为了齐迹而来的华夏人无不浑身战栗,眼中含泪,头皮发麻。

    音乐是有力量的。音乐又是无国界的。

    这首曲目演奏到高|潮的时候。

    已经引起了全场的共鸣。

    不仅是华夏人跟着旋律唱出了歌词,就连对这首歌曲稍显陌生的俄罗斯人都跟着哼了起来。

    《喀秋莎》和《我的祖国》。

    两首歌出自相似的年代,有着相似的意义。

    在两个国家的文化中,也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在齐迹的指挥演奏中。

    它们的交流融合又是如此的紧密,不可分割。

    幕后躺在床上的德米特里。

    彻底被齐迹带来的这台混编交响乐所打动。

    这台名为《友谊》的交响乐会。

    原本是德米特里想要表达对齐迹的忘年之交,表达他对齐迹在音乐世界上的惺惺相惜。

    但是齐迹将《喀秋莎》和《我的祖国》两首经典曲目融为一炉。

    直接将整场音乐会的文化含义拔高的一个层级。

    这已经不是个人与个人,艺术与艺术之间的交流。

    而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谊。

    今年八十多岁的德米特里,乃是经过了那个特殊时代的老人。

    对于这段时期尤其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昂头望着大剧院的天穹。

    早已老泪纵横。

    与此同时。

    不只是他一个人,在座的万千听众,无不被这首混编音乐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所打动。

    那段大国之间的蜜月期,有的人亲历,有的人旁观,有的人目睹,有的人耳闻。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记忆不会。

    音乐将所有人的尘封的记忆再次唤醒。

    观众席上的莫斯科人站起身来,振臂高呼:“ура!тoвариwи!(你好!同志!)”

    华夏观众也礼尚往来,回以那句著名的敬语:

    “乌拉!达瓦里希!友谊长存!”

    (同志!你好!)

    -

    作者的话:这个桥段其实是根据现实事件改编的。

    去年年初的时候,新冠肆虐。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奏响《喀秋莎》和《我的祖国》两首歌为我们加油,这部视频我看了很多很多遍,音乐无国界,友邦有真情。令人非常感动。

    新的一年,提前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