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discovery立。
以科技、自然、历史、探险以及世界文化等领域的纪录片闻名。
在欧美亚非等全球一百四十五个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分频道。
收视用户的总覆盖量,超过一亿四千四百万人。
可以说是王者级的电视节目。
而这位比尔森先生,正是这家王者频道的金牌制作人。
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光是他一首策划出来,邀请世界著名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领衔的《荒野求生》栏目。
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就占据了《探索频道》总收视率的半边天。
其地位可想而知。
比尔森是村上春树的忠实粉丝,订阅了村上先生的博客。
每次当村上先生发表新作的时候。
都第一时间打开网页,用自动机器翻译工具来看里面写的是什么。
这次。
村上春树的新作《与齐迹先生共度旅行时光》。
毫无疑问再度吸引了他的眼球。
无论是怀托摩的萤火虫洞,还是罗托鲁瓦的地热公园,都强烈地吸引着大卫·比尔森的兴趣。
但要说最叫他 关注的。
还是文章中所写的重头戏,毛利土著部族。
《探索频道》做过很多次这样原始部落的特别节目,为此去过哥斯达黎加丛林、亚马逊雨林、犹他州沙漠、太平洋群岛、内华达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肯尼亚还有阿拉斯加等等。
也见过不少富于原始气息的族裔。
但村上春树笔下的毛利部族,以及部族中的地狱之门泥浆温泉、杭吉地下烤箱,乃至干缩人头。
都极大地吸引了比尔森的兴趣。
而在村上春树的博客中,三句话不离笔的齐迹。
则更是让他好奇。
在面对挑衅意味十足的毛利战舞时,他居然跳出更上位的大祭司之舞,缓解了误会。
以至于竟然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
就将如此荒蛮不讲道理的毛利部族,管理的服服帖帖。
甚至还将他们接出红树林。
带到了奥克兰市郊。
大卫·比尔森盯着手机屏幕。
向身边那位穿着冲锋衣的短 发壮汉道:“我天,这人身上太有看点了。你觉得呢?”
他身边的这位。
自然是与他共同出行,过来筹备拍摄节目的领衔主演,贝尔·格里尔斯。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爷!
新西兰,尤其是南岛的极限运动项目极为丰富。
可谓是很多极限运动的发源地。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里做不到的。
所以,两人带队前往。
既算是旅行,也算是为来年的新节目进行取材。
“好小子。我认得他的眼睛,”
贝爷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上,正中间摆放的齐迹的照片。“但上去淡定自若,不过我很清楚,内里充满着旷野的激情。我就是知道,因为我很相信,我们两个是一路人。”
“既然如此那还说什么?”
比尔森转身上车,扣好安全带,一脚油门踩到底,声音飞驰在新西兰环岛高速上:“来吧,贝尔。我们要出发了!目标,基督城,纽布里顿图书馆。我们现在很有必要,邀请他来合作一番!”
……
与此同时。纽布里顿图书馆。
齐迹的记者采访环节已经接近尾声。
面对愈发踊跃,愈发热情的采编记者朋友们,他的神色依然镇定自若,仿佛不是一位新作者。
而是横扫文坛多年的老仙师。
他淡淡道:“好了,非常抱歉,因为今天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最后一个问题。”
齐迹的手指向了台下那位手臂举得最高的先生。
英国文学批评头号杂志《格兰塔》的主编。
这家杂志以犀利的杂文与批判性的时评闻名。很符合所谓英伦绅士的爱好。
受众还是相当广泛的,
但问出来的问题似乎不怎么中听。
这位主编提问道:“您好。网络上有评论称,齐迹先生的旅行只是浮皮潦草、流于表面,过过庄园内部的小资生活,附庸风雅,而真正的旅行中应该充满着对未知的探索,对冒险的追求——请问齐迹先生对此作何评价?”
算是老套路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任何一个稍许有点名气的人,都难免有些负面评价。
《格兰塔》这家杂志最喜欢提的问题。
就是把这些负面评论中,有代表性的摘取出来。
然后当面讲给被评价的人听。
让对方做出正面回答。
很多作者,年轻气盛,听到差评,怒火攻心,难免就要上去辩驳一番。
但无论怎么辩驳,都仿佛一拳打在棉花里。
反而是给了提问方《格兰塔》足够的关注度。
对于被问到这个问题的作者而言,几乎是一句死棋。
因为你不能辩驳,因为辩驳了就会掉价。
但如果你不辩驳,就会被认为是默认了这种批评的正确性。
所以好像怎么做,都是不对的。
也可以由此看出对方的用心险恶。
齐迹明白,大部分媒体朋友都是正人君子,但也有这么一小撮人别有心思。
正经事情不做,每天净想着搞个大新闻。
在场不止是齐迹感到有些头疼。
就连远远看着齐迹的克里斯托弗和村上春树,以及后排大量喜爱他的粉丝观众。
都为他感到发愁,不知道他会如何应对。
正在此时。
纽布里顿图书馆中堂大厅。
两位大块头,板寸头,浑身上下都显得极有精神的两位男子。
经历了长途跋涉,奔袭而来。
为首的那位,由于长期做的是幕后工作。知道他的人或许还不多。
但紧随其后,推开正门的那位。
在座每个人却都是在屏幕上见到过的,他正是《荒野求生》的领衔主演,贝尔·格里尔斯先生。
“怎么会有贝爷出面?”
“他怎么来了?”
“探险频道怎么会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