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第二百八十五章古北馆!
随后,封一寒又对众人讲起了案件的经过。林
和电视剧里的剧情差不多,不过到了最后,关于六子的安排上,小皇帝因为比电视剧中年幼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出现了变化。
在庞太师和皇太后刘娥的怂恿下,小皇帝竟然对六子母子起了杀心,若不是包拯拼死力争,最后八贤王和三廉王相继赶到,联手保下了六子的性命,恐怕现在六子母子已经化为厉鬼了。
也正因如此,包拯因为此案才对小皇帝寒了心,最后和公孙策他们回到了庐州。
至于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人完全是意外之喜,电视剧里包拯最后救下六子已经是九死一生,而且还是最后小皇帝看在包拯是他朋友的份上才化险为夷。
可是,这一世,小皇帝和包拯接触的并不多,反而包拯查案过程中,多次差点危及到他的皇位,还差点太后拉下马。
这让小皇帝对包拯的第一印象,直接就差了很多。
而萧宸自己的手里没有锦衣卫或者皇城司一类的密探组织,又不记得张龙赵虎他们四人的下落,只好在临行前请封一寒,动用他手下的大773辽密探组织飞鹰卫潜伏在大宋的人马去找人。
对萧宸说完之后,封一寒转身对坐在一旁,满脸铁青的萧挞凛拱手道歉道:“方才事情紧急,下官多有冒犯,还请王爷和王妃恕罪!”
说完,封一寒对萧挞凛和韩舒悦深深的施了一礼。
萧挞凛见到封一寒给自己道歉,脸色这才好了许多。
但他多年手握重兵,性格早已经非常霸道,即便封一寒道歉,可是他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他也没藏着掖着,封一寒道完歉之后,萧挞凛冷着脸,对他摆摆手,一句话也没说。
封一寒见状也不生气,毕竟真要轮起来,他算是萧宸的家臣,而萧挞凛是萧宸的族兄,算是主,而他则是臣,他一个臣子冒
犯了主子,主子生气也是应该的。
封一寒再看向萧宸拱手说道:“公子,辽主在冬捺钵大营还在等我过去复命,属下就先告辞了,改日再前往上京城拜见公子
萧宸知道封一寒这么急匆匆过来,已经是挤出的时间了,也没有假客气的留他,只是叮嘱他注意安全之后,便让他离开了。
临走前,封一寒再次给萧挞凛和韩舒悦拱手施了一礼,才告辞离开了萧挞凛的王府。
刚才追问萧宸是怎么得到女真族效忠的,完全是震惊之下下意识问的。
但经过刚才封一寒的事,让他一怒,瞬间冷静了下来,自然不可能再去问封一寒的事情。
萧宸虽然还没过考验,但也不远了,以后萧宸将会是他们的君主,皇帝有多少底牌会告诉一个王爷吗?
完全不可能,一位主君的最终底牌,只有他自己和这张底牌里的人才能知道,别人问了,就会授人以柄,还会惹君主猜疑。
萧挞凛显然没有那么傻。
很明显的,萧宸也不想再谈论他的势力有多大的问题,说的太多,危险越多的道理他懂。
萧宸转移话题对萧挞凛笑着问道:“堂兄,铁林军中完全能听命与你的有多少?”
萧挞凛闻言,知道萧宸是在转移话题,便立刻接着,说道:“这一代铁林军全部都是由我一手训练而成,20万铁林军全部听命于我。”
萧宸想起见过的铁林军军容,又问道:“我见那些铁林军新兵虽然盔明甲亮但我见他们大多内穿棉衣,外套薄铁甲胄,这和传说中战场上刀枪不入的铁林军重甲骑兵不(bbca)太相符和啊。”
萧挞凛笑道:“因为现在是冬季,前几天刚下完大雪,大雪封了大营中的跑马场,将士们无法训练,所以,就退下了重甲,披上厚披风御寒。”
“一般夏冬两季除了训练的时候,将士们平常都会换下重甲,换上堂弟见过的那种中甲,也是占时的内甲,里面再穿上两季
军服,而春秋两季天气刚好合适,所以除了睡觉如厕和洗澡之外,必须每日都穿着重甲好适应重甲的重量。”
萧挞凛说完,萧赤接着对萧宸说道:“叔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重甲制作和保养以及马匹的战甲,都耗费严重,这批铁林军新军的重甲和战马的战甲都还未全部补全,如今上京匠作司扔在加紧赶制,最快也要开春之后,才能完全装备上新的重甲。”
“皮室军其实也算是重甲骑兵,并且还是轻重骑兵一体,其中轻骑兵是弓骑兵,战斗时配合远程放箭,配合重甲骑兵战斗,可是即便如此,皮室军所谓的重甲,也远远比不上铁林军的重甲厚重。”
萧宸闻言,轻轻点点头,心中对铁林军重甲的制作经费有了个大概的估计。
别的不说,就是现在这批铁林军新兵身上所谓的内甲,放在大宋都称得上重甲了,而和真正的重甲相比,这些‘内甲’竟然只是平时才能穿出来的,简直骇人听闻。
也由此可见铁林军战斗力的强大。
至于为什么静塞军能打败兵力比之多上十几倍的铁林军,萧宸从得到静塞军,观察过之后,就知道了原因。
那三千套装备恐怕就能顶的上铁林军一万大军的装备的花费还要多上不少,而且工艺方面也先进很多。
在幽州休整一天一夜后,萧挞凛把南院军事分别安排给了几位心腹,便带着数百名全副武装的铁林军新兵亲自护送萧宸等人往上京出发了。
之所以选择新兵而非老兵,是因为老兵大多见过血,上过战场,而新兵则没有,这次出来如果遇到危险,也可以顺便让新兵们见见血。
一路上虽然有萧挞凛排除的人手清理道路,但草原泥泞,而且队伍中有重甲骑兵还有马车,所以大家走的并不快。
走了两三天才过了古北馆长城,进入了中京道境内,而古北馆也就是后世的明朝的古北口,这段长城也是中京道和南京道的边界.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