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另一枚长生不老药去哪了?【新书求一切】
“滴答!滴答!”
不知道是谁戴了手表,在这幽暗寂静的墓室中,指针行走的声音是越发显耳。
此刻围绕着青铜棺盖,考古队员上下的氛围,已经如同被冰封凝结起来了一般。
实在是这些文字所记录的事情,已经超出了大家所能够认知的范围,非常不符合常理。
从小到大的唯物主义教育,再加上无神论,都告诉他们世上根本就没有永生。
大多数生物都有其正常的寿命终结之时。
一个人的生命再长,也不过就是以百年来记单位,寿命到了终究会尘归尘,土归土。
同样的,这世上也不应该有什么长生不老药,更不存在什么海外仙山,那些都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可现在棺盖上所记录的内容,毫无疑问就是在挑战大家的认知。
如果世上真的没有长生不老药的话,那凭什么张长明能够一夜之间返老还童,能够以五十高龄变得像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一样。
又或者这个记录事件的人是胡编乱造,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写一些所谓的仙神,并没有亲眼目睹过当时的场景。
就在所有人都沉默以对,静静思索的这件事情当中所隐含的信息,在理清这些头绪的时候。
原本怀抱双手,在一旁静静聆听的楚云,突然冷不丁的问出了一个疑问。
“温教授,这上面有没有写,另外一枚长生不老药到哪去了?”
……
刹那之间,所有人瞳孔微缩。
温教授更是头皮一麻。
对啊!
他们忽略了这个无比重要的信息。
张长明服用了其中一颗长生不老药,而另一颗正打算给秦始皇送去的时候,秦始皇嬴政已经于张长明服用的当夜驾崩。
既然这位千古一帝没吃上长生不老药,最终还是撒手于沙丘宫,那另外一颗到哪去了?
是被人吃了还是凭空消失?
温教授赶忙双手揉搓了一下自己的面颊,努力让自己重新恢复到冷静思考,清醒对待的状态。
“大家先别急,等我继续念!”
……
冷静下来之后,温教授继续用他那平缓的声音,开始复述着文字内容。
“天子驾崩于沙丘宫,百官群臣不在身侧,唯有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
“次日,丞相李斯与中车府令赵高,代为宣读陛下遗旨。”
“乃命公子胡亥继任帝位,为秦二世之君。”
“同时传召于公子扶苏,言其为子不孝,其辅臣蒙恬为臣不忠,乃命公子扶苏与蒙恬大将军自戕。”
“待公子扶苏与蒙恬大将军死讯传来,丞相李斯同中车府令赵高,乃使车队速回咸阳。”
到了这一段内容,上面所记载的事情,和大家了解的又如出一辙了。
秦始皇在沙丘宫驾崩之后,由于处理朝政的百官群臣不在身边,只跟了赵高和李斯二人。
已经来不及向群臣宣读让扶苏继位旨意的秦始皇,只能让赵高领诏书,请扶苏回来登位。
然而赵高与扶苏向来不和,考虑到自己的前程以及性命安危都已经和公子胡亥绑定在了一起,所以直接胁迫说服丞相李斯,共同伪造遗诏。
最后的结果就是胡亥成为了秦二世,而公子扶苏与镇守长城多年的蒙恬将军,以自杀而告终。
这一段历史是大家所熟悉的,而且也很符合史料记载。
从这个方面,倒也增加了这份棺盖文字的真实性。
而且书写这份文字的人,实在是写的有鼻子有眼,描绘的相当真实。
仿佛此人就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了当时的所有事情。
要么这家伙就是张长明本人,要么就应该是……史官!
……
心中怀揣着如此疑惑,温教授都不用大家催促,二话不说就继续念了下去。
“公子胡亥即位,天下乱象重生,咸阳大小官员多有不满,时局混乱。”
“中车府令赵高,日夜忙于镇压咸阳乱局,待到回顾长生不老药之际,张长明此人业已销声匿迹,方士徐福亦不知所踪。”
“彼时徐福所献两颗长生不老药,其一为张长明所用,另一亦与徐福一道不知所踪。”
“二世乃命天下郡县,画影图形,力求寻得张长明以及徐福二人。”
“未果!”
温教授:“……”
楚云:“……”
就这么两三段话,当场把大家给干懵了。
尽管此时气氛非常紧张,所有人都很想知道,这里面隐藏的事实真相和秘密,究竟是真是假。
但也实在是被这几句话搞到有些哭笑不得。
好家伙,这张长明是有点鸡贼啊!
知道自己吃了长生不老药之后,不管究竟能不能长生,都会成为大秦皇室的心腹之患。
统治者绝对不会允许,有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能够长生不老。
不管张长明究竟是否能长生,只要找到他,秦二世一定会将他斩杀。
所以这家伙还真是机灵,居然趁着胡亥未能够掌控咸阳局势,赵高也没心思管他的空档,直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至于这个徐福……
说实话,在楚云和温教授等人的感官中,这个人在整个故事里扮演的角色有些神秘,充满了离奇色彩。
既然他从海外仙山寻到了长生不老药,为什么不给自己吃,而是火急火燎的跑回来献给秦始皇。
难道他对于秦始皇嬴政真的有这么忠诚吗?
又或者说他在来之前就已经吃过了,已经长生不老了,所以才大胆放心的给秦始皇献上丹药?
而且与张长明的鸡贼逃跑不同,这徐福来无影去无踪。
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沙丘宫,又在秦始皇驾崩之后,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所有人的视线。
而且连带着剩下的那枚长生不老药,也与其一同销声匿迹,也不知道是被徐福自己吃了,还是被他随身携带。
总之把这前后几段话串起来,整个故事变得非常迷幻离奇。
一举颠覆了大家对于沙丘之变,这一段历史的认知。
不论是楚云还是温教授,都觉得其中隐约还缺了几个重要的环节,导致很多地方串联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