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游览崇圣寺
    第186章

    “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圣寺当和尚。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圣寺出家。这些国王固然也酷爱佛教,但主要是在争夺王位的斗争失败后的一种出路,因而史书上有“逊位为僧”、“避位为僧”的记载。”

    “纵观历史,为了夺位父子相残、兄弟相戮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大理九位国王禅位出家就避免了这种悲惨结局,而且也使诸多生灵免于涂炭。”

    “至于顺治嘛,他其实并没有出家,而是得天花死了。由于顺治帝生前信奉佛法,曾流露出想要出家的心思,民间这才逐渐传出了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但是顺治帝出家的事情多见于文学和戏曲之中,正史中并无提及。”

    赵一燕曾经去过崇圣寺游览,没想到莫名的从张晓的口中听到了寂照庵三个字。

    “寂照庵?这是什么地方?”这就触及到赵一燕的知识盲区了,她好奇的问着。

    张晓笑道:“这寂照庵,在点苍山南麓,山的最顶端有一座小小的寺庙,可以说是华夏最美丽的尼姑庵,也是华夏最文艺的寺庙!”

    一听闻尼姑庵三个字,陈曦眉头一挑,听起来这尼姑庵好像很有趣啊。

    而且还是最美的且最文艺的尼姑庵,有着美丽的名字,寂照庵。

    “不过晓哥,你确定吗?我之前大理大大小小的景点都游玩过,我咋不清楚咧?”赵一燕疑惑的~问道。

    张晓点了点说道:“大理苍山寂照庵,一座没有一丝香火气的寺庙,我向往已久,满院花木茂盛,清幽而禅意,这里或许不应该称之为寺庙,而是一座超然世-外的秘境!”

    “额,还真有?我还真没去过。”赵一燕嘟-囔道。

    张晓呵呵一笑:“走吧,接下来,我们先到崇圣寺去游览一下!!”

    很快,他们乘着张晓的房车行驶了一公里多,便来到了一座山峰脚下。停下车辆,张晓远远眺望而去,忍不住感慨道:“明杨慎在《点苍山游记》中曾这样描述初见大理时的印象: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我初见大理崇圣寺三塔时,大概也是这种感觉。”

    “总而言之,今天我就带大家游览一下崇圣寺三塔。

    “要游览这里,一定要把自己扔回到历史里,这样才能游出韵味。千百年前,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完成这一建筑壮举的?千百年间,历经岁月侵蚀和多次大地震的考验,三塔为何能在苍洱之间屹立不倒,留存至今?《穿行在大理的古塔间》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它有一双从过去朝现在看的眼睛,也有一双从现在朝过去看的眼睛,无论过去的、现在的眼睛,它们都凝视着我们。”

    “当你真正走近三塔时,或许内心也会生发出别样的感受。”

    赵一燕笑道:“诶,晓哥还是这么喜欢引经据典,古诗随口拈来啊!”

    “的确!”陈曦打趣道:“游览这样的人文景点,其实需要一个像晓哥一样导游,才玩的有意思。”

    顿了顿,张晓继续介绍道:“它见证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文化盛极一时的情景。今天我们走在崇圣寺,其实感觉规模并不是很大,但这座建于几千年前的寺庙,根据历代的修建,曾经辉煌一时。据古籍记载,曾经建造此塔的工匠有四十几万,历时八年才建成。不过经过历年战乱,这里几乎被夷为平地,我们现在看到的整个寺院,都是上世纪末逐渐修建完善的。”

    ·· ····求鲜花·· ··

    “大家看,这里有三座佛塔呈鼎立之势,中间这座塔叫千寻塔,知识点来了啊!!有塔便有寺,这是佛教建筑的特色,从结构上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77年的时候初次修建,在千寻塔的塔顶和塔基,都清理出了南诏大理时期的佛像,600余件文物,可谓是发现重大啊.....”

    “哇塞,我记得三塔香烟,就是这里么?”

    “这里有翻出六脉神剑秘籍吗哈哈~~”

    ... ...... ...

    “哇塞,晓哥的知识对于我这个报考导游专业的来说,有很大用处啊!”

    “我也去看过,真是个风水宝地!!”

    “这我来过,那天下完雨,天上双彩虹,特美,还有佛光呢!!!”

    张晓看见某个弹幕,噗嗤一笑道:“那个香烟的,你倒是说的没错....”

    ……

    游览完三塔,沿中轴线往上,一座南诏时期建筑风格的大楼映入眼帘。

    “各位看,它就是南诏建极大钟。”

    “据史料记载,当年崇圣寺有五大重器: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以及三圣金像。建极大钟就是其中之一,可惜原钟已毁于战火,现楼中悬挂的大钟是重铸的,但这口重铸的大钟也是非常之大,为鸦片战争以来华夏所铸的第四大钟,芸南省第一大钟。看完建极大钟,不远处有栋风格相似的建筑,那里就是雨铜观音殿了。”

    “关于雨铜观音的来历,大理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哦~”

    “咦,还有民间传说吗?!想听故事!”

    “晓哥快说说看?”

    “突然来了兴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