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道。
此时的保安县,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街头巷尾,满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百姓们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笑容,曾经那些麻木痛苦的日子,仿佛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没有了从前的苛捐杂税,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不但可以供全家老小吃,多余的还能拿出来卖钱。
粮食要秋天才能收获,但是蔬菜的生长周期要短很多,尤其现在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头天收一茬蔬菜后,两三天又能再次采摘。
沈将军的军营中,长期大量收各种粮食、蔬菜和肉类,只要挑过去,马上就能换来银钱。
可以说,只要愿意劳动,就绝不会饿肚子。
这种好事,百姓们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且沈将军还推行免费教育,在各县、村都设了学塾,愿意学的就可以去听课。
起初都是些年轻人、孩子们去学。
毕竟,学习是要花时间的,难免耽搁劳作。
年轻人和孩子是家里的希望,学成后不但能领取补贴,还有机会考取官身。
但家里的劳作却也不能耽搁,否则一家老小就全要饿肚子了。
因此,一家人中,往往是年轻人和孩子去读书,壮劳力劳作,年老力衰的人则是做些卖菜之类的轻活。
把菜运到军营收菜处,就有专人来称重、算钱,然后写条子给卖菜的人,让他们拿去到账房兑钱。
随着来卖菜的百姓越来越多,队伍从早排到晚,将军府的人也忙不过来了。
于是又推行了一条新规定:
收菜处门前设五处快速通道,卖菜者先在家中把要卖的菜称好重量,然后来将军府领单子,将单价、数量、总价填写好,在快速通道处称重核查,重量无误即可直接拿单子去账房兑钱。
会写字算数的百姓,纷纷去快速通道卖菜,可以节省大量的排队时间。
这条举措一出,收菜的效率顿时提升了许多。
填单子其实不需要会太复杂的知识,学几个常用的蔬菜名称,以及九九乘法表,就足够了。
学会后,就能节省大量时间,可以多做很多事情。
有头脑机灵的,自己并不去种菜卖菜,而是在收菜处附近支起摊子,专门帮人填单子,虽然润笔费微薄,但量大管饱,养活自己也是绰绰有余。
没有人真的愿意当愚民。
从前,读书的门槛太高,百姓们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别无选择。
但现在,将军府变着法的奖励他们,让他们学习知识,还有什么理由拒绝?
百姓们学习热情高涨,一时间学堂人满为患!
此外,将军府还设立了一个信箱。
若百姓知道附近郡县哪里有贪官污吏,或是其他与民为害的恶人,都可写信举报。
这些举报的信息,每天都会交到赵子龙手中。
既可为民除害,又能实战练兵,还能充实军饷,一举三得。
这一天清早,赵子龙兴冲冲的来向沈飞报备,说要领兵去剿匪。
根据百姓们提供的信息,邻县有一处山头,山中盘踞着一伙强盗,约莫有百来号人。
山地易守难攻,强盗人数又多,拿来实战练兵再合适不过。
沈飞看了看舆图,皱眉道:
“还有三天便要攻打南海郡,那座山距此处六十里,你带兵一来一回,耗时不短,再加上攻山剿匪、清点斩获,怕不是要明日傍晚才能回来?”
赵子龙嘿嘿笑道:
“主公,不耽误大事,我带儿郎们骑马去,打了就回。主要是听百姓说,这群强盗似乎专门劫那些为富不仁者,还常接济周边穷人,有义匪之风,若真是如此,不妨收编来。”
沈飞闻言不禁失笑。
原来赵子龙打的是这个主意。
不得不说,这个理由一秒钟就说服了沈飞。
南海郡作为岭南道的首府,兵力充沛,城防严峻,哪有那么容易攻打!
大战在即,人才和装备都是重中之重。
而获得人才和装备最快捷的方法,无疑是抽奖。
民生值任务发布到现在,他已经获得了八千多民生值,再有一千多点就可以抽一次奖,两天内就能攒够。
而另外一个可以抽奖的任务,飞龙在天,也只差一点就达到第一次抽奖的条件了。
【飞龙在天(支线):三十天内,努力壮大自身实力,招收兵士。】
【队伍达到千人,奖励一次抽奖!】
现在,沈家军共有九百二十五人。
只差七十五人!
能多抽一次奖,就多一份保障!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应允道:“好,子龙,你去吧。若当真是义匪,收编来固然是好,但若他们并非善类,必须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是,主公,子龙去也!”
赵子龙领命退下,不一会儿便骑着白马,领兵向邻县而去。
沈飞用过早饭,照例来到了演武场。
自从获得究极霸王血脉之后,他总感觉身体里有用不完的力量,一天不活动,就浑身难受。
而每次充分活动之后,浑身都会爆发出蓬勃的活力。
随着每天不断演练,他的身体也不断强壮起来。
血脉中的记忆,仿佛在逐步觉醒。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各式各样的兵器,沈飞耍起来都得心应手。
拿起弓箭,便可百步穿杨!
抡起重锤,便力敌千钧!
若是论起个人的战力,此时的沈飞,更是能打两个赵子龙不落下风!
今日,沈飞练的是棍。
一杆银枪,摘下枪头便是齐眉长棍,样子平平无奇。
在沈飞的手里,却画圈揭打,缠绕抖花,说不出的灵活。
即便没有锋锐,但呼呼风声随着棍棒响起,也让人心惊胆寒!
一套棍法练毕,沈飞脸不红气不喘,整个人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沈飞感到自己对力量的掌控更加精准,露出满意的神情。
正在此时,亲兵陈庆匆匆来到演武场,上前禀报道:
“将军,那日的老夫妇,带着儿子儿媳,前来求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