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五章 纷争
    奈何所谓天不随人愿。

    在嬴曦受伤之后,正想着对策怎么应付始皇之时,咸阳王城博士宫却是大起波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之中。

    群博士们对编书一事与皇帝和帝国老臣们,意见大相径庭。

    与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博士们之乎者也,引赋经典,酸腐之气充斥朝堂。

    帝国老臣驳斥博士们,腐朽不堪入耳也。

    博士们亦是指责帝国老臣不尊圣贤之道。

    个个挣得是面红耳赤,口沫横飞。

    始皇嬴政看着这满堂的闹剧,且个个脸红脖子粗的,心中万分恼怒。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要如何?当初如要听臣相李斯的话,力行焚书令,何来今日争端。

    抬头看了看东区首座的李斯,一副老神在在,事不关己的模样。

    大是气愤,怒其不争!

    又看向满朝文武,个个如泼妇一般争相对骂,互不相让。

    真想一个个宰了这些自命不凡的百家博士。

    这就是朕当初愿为燕昭王筑黄金台,引来的贤者?!

    这就是我大秦的饱学之士?

    始皇嬴政愤然一叩大案,赵高于一旁立时高呼:“肃静!”

    偌大的议政殿立即静了下来。

    始皇嬴政起身,目光冷然,俯视着满殿的当朝文武。

    “尔等如此行径,欲争论于何时,此次编书朕早已言名,只为整顿修正文事,救华夏文明于传承!而今汝等che皮与朝堂,无外乎删减修改一事,然其事亦早有定论,尔等难不成忘了当日约定一事吗?!不明者可查验下尚书记录!当真是岂有此理!”

    说到最后重拍大案。

    “啪!”的一声,响彻大殿,文武百官无不胆战!

    伏跪于地:“陛下息怒矣!”

    文通君孔鲋拱手拜服答道:“陛下息怒,对于篡改修正一事,事关重大,上古圣贤三代之治与六国之事不可轻改!如行篡改之事,大秦岂不是成了数典忘祖之辈,这无异于祸其后世子孙啊陛下!臣心耿耿,臣心昭昭,陛下明察啊!”

    听来甚是声声恳切之言。

    右丞相冯去疾高声驳斥:“文通君此言缪已,天下已定百姓思安,吾皇欲修文典,实乃为上古圣贤三代之治与六国证其言,何来数典忘祖之言?!然华夏纷乱久已,居心叵测之人更是各恃其说,妄论先贤,实乃祸乱天下之言,欲使华夏百姓重回水深火^热之中!文通君之言论当诛!”

    右丞相冯去疾言里言外意有所指。

    “此言过甚!”文通君孔鲋面色通红,愤然高声反驳道,“何人居心何人叵测,天下一定,山东六国老世族,大多已经迁入咸阳,沦为寻常民户,如何祸乱天下,大人诛心之论,大为不当!”

    “诛心之论!大为不当!”

    博士群立即齐声相附一喝!

    “屁话!”御史大夫冯劫终于忍不住了,霍然起身愤愤然骂道,“六国之人亡秦之心不死,国仇家恨如何能平,如我毁你家灭你族,夺你富贵,你能安心做一黔首?再说大秦修文典籍,何来数典忘祖!这祖是何人之祖?是六国吗?六国怎就成了大秦之祖?文通君之言,狗屁也!”

    “大人位居三公,诚有辱斯文也。”博士群中站起了叔孙通,揶揄一句粗豪的冯劫。

    转而道,“陛下仁德,六国以灭,陛下善待山东六国老世族,迁居于咸阳,修其宫殿允其富贵,何来国仇家恨一说?然当今华夏又有谁人不知大秦乃是大业之后也?”

    冯劫听后顿时大怒:“老匹夫你找死!!”就欲上前动手。

    “此言大谬也!”

    郎中令蒙毅此时看不下去了,起身离开自己坐席。

    举上拱手:“陛下!六国后人皆是诸侯后裔,平日聚首言谈,就多有论其祖上,何等风光无限,如此这般,必会日久思变,怨恨愈深!而我大秦毁其庙宇断其供奉,此等仇恨如何能平?如我大秦处于六国行列,必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待时机趁机反扑!而今日儒家博士们却为其声张,是何居心?!且陛下有言在先,只为修正华夏文事,叔孙通之言欲置陛下与何地!当真是居心不良,名为国家社稷,实为六国张目,该杀!”

    此言一出,殿中骤然沉寂,隐隐弥漫出一片肃杀之气。

    “陛下,老臣有奏对。”东区首座的李斯站起了。

    “丞相尽说!”始皇嬴政沉声而言。

    静寂的大殿之上,回荡着李斯庄重清晰的声音:“今日朝会,原本是铺排编书一事,不意竟言谈起山东六国老世族,六国之人人心难测,虽是迁居咸阳,但却心属山东,平日宴会老臣亦是有所听闻,对大秦多有怨言,公开言及大谈六国故史,可见复国之心不死,六国贵族于失国之后,六国百姓也多思故国,然而陛下施恩于下,却不思感恩,反大肆拼击,老臣奏请陛下,消祸乱萌芽,尽捕六国后人,断其六国百姓念想!”

    生杀予夺之言,尽在平淡之中。

    一言落点,大殿之上,顿时温度骤降!

    “臣相言之有理。”良久始皇嬴政开口,“朕亦闻民间多有流言,然此事过于重大,容朕思量,此事暂且不提,对于编书一事诸位又该当如何?今日就要说出个章程来!”

    见皇帝有意回避六国后人一事,当场的众帝国老臣与博士就闭口不言,这一页就此翻过。

    “父皇臣儿有一言,不知可否当讲?”一声宽厚尔雅的声音打破了僵局。

    大臣们一惊,原来是历来不问政的长公子扶苏,站起了身来。

    始皇嬴政:“可!”

    扶苏拱手:“父皇陛下,臣儿自民间游巡回归咸阳述职时,百姓黔首亦多有多有论及编修簒书一事,是皇妹怡曦之谏,然解铃还须系铃人,何不听听须系铃之人如何说法?”

    扶苏对于这个久未见面的十九皇妹,大是好奇,一十七岁少女,为何有此等才智,想到编论修书一事。

    这简直是更古为有之事!

    而后更是辩得臣相李斯哑口无言。

    当真大奇也!

    “陛下不可!魏巍朝堂,如何能有女子厥词之事,实乃滑天下之大稽,未尝闻也!望陛下不可做贻笑大方之事!”博士淳于越霍然离座。

    “臣等附议!女子闻政,未尝闻也!”众博士皆拜服而道。

    众帝国老臣皆心中暗笑,眼皆瞥首座的李斯:你等孤陋寡闻之人,可谓不知其厉害!尔等比之李斯如何,看来又有场好戏看了!

    皆盼望着那位十九公主,能好好教训这帮不知所谓的学宫博士。

    李斯面沉似水,感觉帝国大臣们的目光,如芒刺在背,心中暗恨:扶苏小儿欺我!

    无辜中枪的扶苏亦不知,只因一句话得罪了这位大秦帝国的臣相,也为其以后埋下了伏笔。

    始皇嬴政毫不理会:“通传!”

    “陛下!不可啊!”博士们如丧考妣。

    大手一挥:“无需多言!”

    “诺”

    众博士无奈,心中皆想:定要好好教训下那位不知所谓的十九公主!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怕什么来什么!

    嬴曦刚处理完伤口,宫中侍人带来了始皇口谕命其进宫议政!

    从宫人语气中体会到,是非去不可了。

    稍稍探寻,乃是为编书一事,众博士与帝国老臣和皇帝意见相左。

    长公子扶苏建言,听其说法。

    嬴曦内心大骂扶苏多事,怎么就不死在外面呢!

    来咸阳时早就听闻,自己的这位大兄出外游学,不想一回来就给自己找麻烦。

    无奈之下,让宫人与屋外等候,在小瑶的服侍下,换好大秦公主礼服,带好面纱,出了房门。

    在宫人古怪的眼神中上了车驾,去往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