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件事情上倒是智瑶显得小气了。
对于国家来说,有没有开一个好头比什么都重要。
赏赐一个爵位,再赐予一座城邑,换来某些国家日子过不下去,或是遭遇其它威胁,选择前来内附,比动用刀兵去灭国要强得多。
原国能够善待那些内附的国君,展现大度其实也能让其他国家安心,到了事不可为的时候更愿意选择投降。
道理是那么个道理,事情的复杂程度却是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比如,原国接纳已经没有臣民的一国之君,赏赐爵位和城邑,尸山血海爬起来的人不会满意,甚至会让后代之君容易被忽悠。
诸夏历史上有不少万国来朝的例子,事实却是证明好些来朝贡的队伍根本不是某个国家的代表,纯粹就是某些商人骗吃、骗喝、骗赏赐。
骗到东西之后,那些人不止会嘲笑某王朝,还会大肆宣扬这个王朝人傻、钱多、好骗,招呼同伴下一次再来。
这些人的欺骗过程中,哪怕王朝有谁察觉到不对劲,一般不会去点破。
毕竟,万国来朝是多么有面子的事情,捅破了一大帮人要倒霉,说不准皇帝还会恼羞成怒之下砍了大聪明的脑袋,不如大家一起装湖涂乐呵乐呵也就混过去了。
智瑶现在最关心的只有两件事情,其一是东来那边的战事,再来则是太子妃什么时候有身孕。
在东来那边,司马穰苴已经率军与越军在“穆棱”交战。
这一路并不是勾践亲率的越军,他们是由文种担任主将前往入侵杞国。
文种直至斥候汇报原军踪迹才知道原国已经出兵的事实,一边派人快马加急汇报给越王勾践,另一边根本顾不上继续展开对杞国的入侵,选择拦在“穆棱”这个原军的必经之路。
因为文种的当机立断,险险地提前一天抵达“穆棱”,第二天司马穰苴亲率的原军就到了。
在“穆棱”爆发的战事很仓促。
只是抵达一天的越军没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当地的地形,设伏之类压根就无从谈起,只能摆开阵势与原军交战。
司马穰苴倒是有想过会被越军拦截,主要目标还是直插东来寻找越王勾践一打就打决战,着实没想到不但有越军驻扎在“穆棱”这个地方,并且还是文种担任越军的主将。
这次北上的越军之中,以文种麾下的兵力最多,达到了六万的数量。
文种原先率军在入侵杞国,由于杞国太弱的关系,越军攻城拔寨并没有产生多少损失,乃至于因为面对杞军接连获胜的关系,他们的士气变得极高。
士气旺盛的越军自信心很强,面对中原第一强国的原军一点都不发憷,第一天交战打了个有来有往。
因为司马穰苴担忧越王勾践得知原国出兵选择退回国内,与众将商议了一番,七万原军被拆成了两个部分,留下四万在“穆棱”,其余的三万得到一个直袭“琅琊”的任务。
在司马穰苴率军出征前,获知的情报是越王勾践在东来势如破竹,攻势极度顺利之下都打到“成山”这个海边了。
原国可不会遗忘曾经的吴国水军能打海战的这一事实,吞并了吴国的越国获得了大量的船只和水员。
越国这一次出兵东来就动用了水军,要是越王勾践稳妥之下选择从海上撤退,原国想快速灭掉越国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司马穰苴分兵前往“琅琊”的目标很明确,越国在“琅琊”那边有驻扎一支船队,攻取“琅琊”或许能夺取一些船只。
哪怕原军无法夺取到船只,起码能够让从海上进发的原国水军少了一个攻打的过程,快速获得补给之后,尝试追赶越国水军,或是为接下来的登陆作战保存实力。
其实,不管吴国还是越国的船只都只能走近海航线,一旦越王勾践从海上撤退,船队一定会途经“琅琊”的沿海,早日攻下起码能知道越王勾践到底是不是从海路逃走。
所以“琅琊”对原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拿下的目标,别说周边沿海就“琅琊”这边有一个天然良港的事实了。
原国海军?智瑶在登极之前就选定“舒州”为造船基地,一开始只是研究,定型一款就生产几艘,接着再继续改良换代,不去追求水军的规模。
时间已经过去那么多年,大的进展或许没有,造出能够在近海平稳航行的舰船则是必然。
吴国都知道攻打齐国可以水陆并进,智瑶又怎么可能忽视水军对攻打越国的作用?
现如今,原国可是有一支大船四十余艘,中等船只近百的水军,他们没有发挥的机会,长期在后世称为渤海的沿海一线训练。
所谓的大船有多大?长四十八米、宽十二米、吃水深八米,甲板之上只有船尾的旗舰室一层,船舱内分为两层,船桅则是只有一个,总的来讲只能说中规中矩。
之所以称为水军,不是无法离开近海,说白了就是还没有历经海战的检验罢了。
这一次,原国水军倾巢而出,取决于到底表现得怎么样,堪用就等着扩大规模再去倭列岛抓野人挖矿,不堪用大概就是维持这样的规模。
当前什么时代,去倭列岛做什么?不是说去抓野人挖矿了嘛。
一个国家想健健康康,不光农业生产要抓,商业也不能忽视。
诸夏历来就是个缺铜矿的地方,倭列岛那边是没有多少铜矿,但那边有全亚洲最大的银矿和金矿。
派一支军队过去,把矿产勘探出来,再死命抓野人挖矿,原国要提前进入到金、银、铜三本位的金融体系了。
别说有产出,哪怕是没有产出,不用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去霍霍倭列岛,智瑶也会乐意,尤其是还能对水军有锻炼作用这一点了。
当然,智瑶不可能大举建设海军。
以目前的时代而言,建设海军除了在海外抓野人获取一些珍贵资源,真就没有太大的军事用途了。
另外一点,讲实话在封建王朝的时代,诸夏只能专注于陆权,过度重视海权完全就是在自取灭亡。
原因?能对诸夏产生灭国危机的敌人皆是来自北方,他们是匈奴、突厥、契丹、蒙部落、野猪皮、罗刹,海上而来的敌人欺凌是欺凌,可是无法让诸夏的王朝灭国。
想要陆权和海权两条腿走路,以为历史上就没有聪明人,是吗?
要看诸夏各王朝的财政收入怎么样,绝大多数王朝光维持陆权都艰难,哪有余力去兼顾海权。
图谋海权这玩意极度烧钱,投入少了没屁用,投入一多却没有收获,真就不是想能硬撑就能硬撑的。
即便是到了现代,一个陆权与海权平衡兼顾的强国都没有,可以想象其难度了。
阿美?抬扛是吧,人家首重空军,再次海军,陆军只能排老三。
现在,智瑶就在看传回的第一手战报。
关于原国水军的消息,情报还停留在船队刚刚进入东来沿海。
司马穰苴率军在“穆棱”与文种所部交战,历时二十三天以越军主动撤退而告终。
败退的越军到一个叫“郓”的地方据城而守,司马穰苴上报说是越王勾践率军正在往战场赶,中途却突然掉头奔着“琅琊”去了。
那么就是说,越王勾践得知原国出兵东来,没有第一时间想着要撤回越国本土,更没有走海上路线仓皇仓皇逃命。
“勾践本有意迁都‘琅琊’,得知‘琅琊’正在遭到攻打火急火燎赶去,那边有什么让他重视的东西?”智瑶感到很困惑。
北上的越军,他们的物资囤积点在“介根”这个地方,绝大多数军粮与器械都是在这。
越军之所以选择“介根”为囤积物资的据点,跟他们入侵东来和杞国的进军路线有关,再来就是越国有一支海上运输队可以将物资运到“介根”附近的海湾(胶州湾)。
说起来,吴国开创了从海上登陆攻击的先河,越国现学现用利用海上运输线,着实是胜过后面王朝诸多。
近期努力造人的智开带着黑眼圈坐在不远处,听到自家父亲的呢喃,猜测道“越灭莒,攻占宫城缴获实多,后继又侵杞,想来珍稀当是存于‘琅琊’,越王如何不火速回救。”
这个……,好像很有可能啊!
莒国和杞国都是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哪怕两国再弱,也不是一朝一夕弱下去。他们持国那么长久,宫内典藏一定有好东西,现下却是都成了勾践的战利品。
只不过,勾践好歹是一名雄主,至于为了一批宝贝那样吗?
智瑶想道“也许‘琅琊’对越国来说,比我想象的更加重要?”
原本属于莒国的“琅琊”被越国夺占之后,越国就一直在大力进行建设,勾践为了让群臣明白“琅琊”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了迁都。
智瑶想到了什么,一脸恍然地说道“或是藏有宝物,其重在于现为海上枢纽!”
怎么说呢?吴国人和越国人太有冒险精神,有限的条件玩航海不说,明知道风险极大还是想要将大海利用起来,并且也真的在利用。
不认识大海,乃至于连海都没有见过的人,不会明白“琅琊”对越国的重要性。
那个“琅琊”是越国北上的桥头堡,也是保证能退到海上的重镇。这个就是越王勾践为什么要迁都到“琅琊”的原因!
现在,原军与越军在激战,可是越国只要保证“琅琊”仍旧掌握在手里,他们哪怕最后困守“琅琊”一地,还是能用从海上源源不断获得补给,事不可为也能利用海航路线撤军。
换作用心经营的“琅琊”被原军攻占,哪怕越军仍旧掌握其它地方,越国前期的投入白费不提,后继一定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智瑶现在想起司马穰苴分兵攻打“琅琊”的事,心里不免赞叹司马穰苴不愧是能蹲武庙的人物。
“是了,还有水军,只要程朔能把勾践拖住,等水军一到,勾践就要成为瓮中之鳖了!”智瑶霍地站起来走向挂着山川舆图的位置。
智开跟着走到山川舆图边上,扫到巴国就忍不住直皱眉,一旦太子妃怀孕,他就要去巴国了啊!
“此一战,或将为越国绝唱。”智瑶低声说道。
越国动员了十一万大军,已经投入作战的部队在八万左右,还有三万正在从陆路或海路北上。
哪怕后面三万没有投入交战,没有了八万大军的越国,即便勾践也侥幸逃脱,越国还能动员出多少军队来抵抗?
智开不是想败兴,就实说道“父亲,楚国、宋国必不坐视越国灭亡。”
这是肯定的事情,楚国和宋国或许愿意看到越国倒霉,更想看到的则是原国和越国打得两败俱伤,坐视原国吞并越国则是不可能。
哪一天原军消灭北上越军,或是北上越军遭遇重创的消息传到楚国或是宋国,就该是两国联合起来施压或出兵帮助越国的时候了。
智瑶眯了眯眼睛,轻笑几声才说道“郑地屯兵两‘军’,一月之内便可再征召一‘军’,三月便可出兵三‘军’,合为五‘军’之数。若是楚国、宋国轻动,寡人或不至于灭楚,灭宋则是力所能及。”
五个军团,每一个军团拥有三万七千五百名战兵,一共十八万七千五百战兵的部队,他们就是智瑶给楚国和宋国准备的。这还没有算上东进的两个军团,以及后继会开拔入侵越国本土的一个军团。
智开张了张嘴,想了想还是不说了。
倒不是刚娶了别人女儿,马上就要灭人国家这么一回事。
主要是原国君臣早就为“一天下”进行过无数次讨论,为了长久进行打算,哪怕能一次横扫天下,还是应该循环渐进一步一步来。
按照计划,灭掉越国之后,能动手也会再拖延至少三年,随后再发动灭宋之战,剩下的楚国则是有另外的安排。
这一次要是灭掉越国又灭掉宋国,原国办倒是能办到,国力消耗极大的同时,怕的是一下子给吃撑了。
不过,计划只是计划,楚国和宋国可没有必须配合的义务,不是吗?
</p>
<crpt>;</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