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章 摇身一变成了真记者
    我见到报社总编的时候是我在报社当了三个星期的报纸发行员后的一天。

    三个星期以来,我总共发行了三期报纸。

    在我负责报纸发行的这三个星期里,我见过副总编三次,他的名字叫方亮,人跟名字一样,大方光亮,话不多,说话声音也不大,很斯文的那种。

    第一次见面时,是**介绍的。

    当时,方亮副总编正在审稿,听说我是新来负责发行的,就让我坐在他的对面,跟我聊了几句,话不多,但挺贴心,让我有温暖的感觉。

    第二次见面时,是在二楼编辑部的工作小结会上,九楼的两位美女美编也来了,还有一个名叫“华仔”的瘦小小伙子,是报社的财务。

    因为我接手的第十一期报纸的发行,是按照原来的发行套路进行的,前任交给我的二十二个报摊,我都跑到了,该送的报纸送到了,该收的报款收回来了,没卖完的报纸也回收回来了。没问题,但也没新成绩,乏善可陈。

    第十二期报纸发行,我跑完了此前固定的二十二个报摊,又自作主张跑了五个报摊,多送出了两百多份报纸。所以,在第二次工作小结会上,我汇报了大概情况,建议下一期报纸加印三百份。

    为此,方亮副总编代表报社表扬了我。大家对我的看法也因此有了较大的改变。

    第十三期报纸发行,我从报社计划给我的每份报纸一毛钱的提成里拿出五分钱奖励给报摊,激发了报摊摊主的积极性,他们当期报纸接收的份数都有所增加,加上我又新开发了几个报摊,发行数量一下子有了明显提高。我建议报纸的印数再增加三百份。

    第三次跟方亮副总编见面是在第三次工作小结会上,会议地点在九楼的总编办公室。

    这次也见到了总编。

    经介绍得知,总编姓伊,是作协的第三领导,兼任文学院院长。..

    当时,我在心里就对这位总编辑产生了敬意。作协的第三领导,文学院院长,这可是个不小的官衔啊!没想到,我刚到报社工作,就能在这样的大官手下做事,真是很荣耀啊!

    再说了,这个伊总编长相大方,毫无架子,一看就是性格开朗的人。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干活儿,怎么说都不会憋屈!

    方亮副总编简单汇报了本周的工作后,重点介绍了发行情况。

    当伊总编听说发行情况不错继续加印报纸,很是高兴,给予了我表扬。

    这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我当时就被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

    这个小插曲是由文字编辑欧阳柳的工作汇报引起的。

    欧阳柳汇报说:“这一期的头版已经确定了,是一篇大文章,四千多字,因为头版有广告,版面不够,还作了转版安排。”

    伊总编说:“这个我知道,这篇文章确实不错,发头版头条是当之无愧的,我和副总编都已经签了字,照常进行就可以了。能不能再想办法约这个作者再给我们写下一篇的头条,这样的头条文章多几篇,对我们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都很有好处呀!”

    欧阳柳说:“这个作者就是个笔名,没有联系地址,稿件就是从门缝里塞进来的,没办法联系。但好在他又给了我们一篇稿子,我已经编辑好了,建议可以作为下一期报纸的头条。”

    伊总编说:“啊哈,还是个神秘人物呀!也难怪,这叫真人不露面嘛。你把这篇稿子拿给我看看。”

    欧阳柳说:“我已经编辑好了交给方副总编了。”

    方亮副总编说:“对的,在我这里。但没有联系地址,只有一个署名,叫小龙。”说着,就从抽斗里拿出了一篇稿子递给伊总编。

    听到署名是小龙,我愣了一下,但我不敢确定是我。

    这十几天,我除了正常工作之外,利用晚上的时间完成了《广州青年报》的专栏稿,还有大把的时间是空闲的,我就写了两篇文章,觉得比较适合《星报》,但我不敢公开投稿,怕万一不能发表会很尴尬,就用了“小龙”的笔名,趁着没人注意时偷偷地塞进了编辑部的办公室门底下。

    难道我的这两篇文章居然这么受欢迎?不可能!不会的!一定是别人的!

    伊总编接过方亮副总编递过的稿子大概看了一眼,说:“好!下期头版头条就发这个!你们一定要想办法联系上这个作者!”然后大笔一挥就在稿子上签下了“发头条”的字样。

    就在方亮副总编辑接过手稿的一瞬间,我清晰地看见了手稿上的字迹——那就是我的字迹!

    “这是我……我写的……”我一高兴,差点说不出话来。

    方亮副总编看了我一眼,说:“你想说点什么?这稿子……”

    “这稿子是我写的……我……”

    方亮副总编吃惊地看着我。

    大家都吃惊地看着我。

    然而,当我把两篇文章的标题说出来后,大家这才确信我此言不虚。

    伊总编说:“你的文章写的这么好,干吗要干发行?我们这里正缺编辑记者呢,你干吗不来应聘?”

    我说:“我就是应聘来的。”

    “**,是你招聘来的吗?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你却让他干发行?”

    **很不自然地笑笑说:“他来应聘时,说他没有学历,那我想,我们招聘编辑记者,起码也得是新闻系或者中文系毕业的呀,所以……所以就让他先在发行部适应一下。”

    伊总编问:“我招聘人才的口号你不记得了吗?”

    “记得啊,”**说:“‘三不’‘三铁’。”

    伊总编追着问:“哪‘三不’?哪‘三铁’?”

    **尴尬地笑说:“‘三不’就是,不问学历不问出处不问职称,‘三铁’就是但求铁腿、铁笔、铁肩。”

    伊总编说:“亏你还记得!但你严重失职了!这么一个大人才差点儿给你埋没了啊!发行的工作,谁都可以干呀,但我要的编辑记者就是要勤于跑腿、文笔过硬、铁肩道义,这不是谁都可以干的啊!我宣布,重新招聘一个发行人员,达龙先生从现在起就是我们正式的编辑记者了!”

    此话一出,大家立即鼓掌。

    倒是我显得有点尴尬了——因为我的这事,让**受到了批评,我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然而**似乎并没在意,而是很磊落地走过来跟我握手道歉,一副很真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