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泪点很足,也有非常多感人肺腑的剧情设置。
但事实上,相比起那些对某一段感情刻画的非常深入,或者是对某一个非常具体的故事讲的非常深刻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是在情感上面有一些杂糅的味道。
因为它讲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情感,讲的是群像的情感,讲的是家国大爱,但这种家国大爱,又带着一丝科幻的元素。
它对于以前的得奖片8来说,多少有一些脱离现实了,所以这种电影实在是很难在国内土壤中得到大奖。
但是放在国外又不同了,国外对于科幻片接受良好,尤其是对这种科幻大片有非常多的先例,能够拿到国外各类大奖。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国外还有一点非常特殊的,有一些奖项它不像国内可能比较偏重于电影本身的质量,有一些奖项会给到那些叫好不叫座的电影。
国外的某些奖项,他在给电影进行颁发的时候,会考虑到的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电影的票房情况,如果这部电影能够拿到超高的票房,甚至拿到远超同期电影的票房,那么这部电影就极有可能拿下当年的最高奖项。
没错,随着《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国外上映之后,尤其是经过VR体验馆这一番宣传之后,票房越来越高了,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待也高了起来。
因为这部电影在这次宣传之后,随后的几天,票房越来越高,直冲当日票房的前三名。
而重点是这个票房成绩并没有在三天之后就有所跌落,反而是一直还呈勐烈的上升趋势。
等到第四天的时候已经冲到第二名,第五天的时候就冲到了当日票房的第一名。
这可是国外的票房日冠!
在完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竟然能够因为本身的质量冲破语言的限制,打败其他同种语言的优秀电影达到首日的票房冠军,实在是给了《流浪地球》整个剧组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他们这部电影确实很能打,而且还有望冲击更高的程度。
主要是国外对这部电影的接受度比他们想象的要高的多。
既然国外的观众能够接受,那么国外的奖项自然也能够接受这部电影!
徐横舟一开始都没这想法,但是等他听到工作室的人打算把这部电影送去奥斯卡的时候,论证之余,竟然也觉得或许他们这部电影行呢?
事实上,在原轨迹中,这部电影对于很多国内观众来说都已经是封神了,也有人提议说可以把这部电影送到国外去竞奖。
但是因为这部电影并没有在国外上映,又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所以并没有送到奥斯卡去参选这个奖项,所以不能够得知这部电影到底能不能够得到国外评委们的青睐。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徐横舟之前根本没有想过可以把这部电影,拿去奥斯卡这种奖项,从而争取一席之地。
可现在想一想,他又觉得这个想法并非是完全没有可实施的余地的,甚至他觉得有很大的希望,他们这部电影能够拿下最佳外语片的奖项。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们毫不犹豫的把这部电影送过去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漫长的等待了,等待着票房成绩的发酵,等待着奥斯卡宣布入围奖项的相关情况。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而徐横舟本人自然不可能光等在原地耗着,这边等待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就比如说《流浪地球》在北美区域拿下了很好的票房之后,紧接着又被引进了其他的国家。
等他去各个国家跟着宣传部门转了一圈,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活动之后,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而在这一个月期间,距离奥斯卡宣布入围电影名单的最后期限已经不足三天了。
徐横舟在思考这段时间自己的工作安排的时候,最终还是被一个电话,留在了港区,去到一家非常地道的肥肠面馆,上到二楼,然后开口,喊了句“周导”。
周星驰没有想到,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徐横舟居然能够转型成为导演,并且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可以说,对方当前的成绩完全超过了自己转型作为导演这几年的成绩累计。
起码从票房上来说是这样的,甚至从影响力来说也是如此。
所以,事实上,周星驰对于这次是否能够落实之前和徐横舟谈过的合作,并不抱特别大的希望,因为现在徐横舟的重心似乎是全部都放在了拍摄电影上面。
而对方是否会回归到演员的身份进行表演工作,外界对此的猜测,大多数都是觉得徐横舟应该是会从幕前转到幕后,更多地从事导演工作。
就算是对方要出演电影,恐怕也是会更多的选择能够施展开演技,甚至是拓展演员这个身份的文艺片。
也就是那些有拿奖潜力的电影,而在此之前,徐横舟,也有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起过自己这方面的想法,如果之后要以演员的身份工作的话,会选择那些比较有深度的电影,和那些更有难度的角色。
可是周星驰也非常清楚的是,自己这部电影完全不符合这两者的条件,因为他这部电影可能更多的是会偏向商业片,本身主打的就是一个轻喜剧电影的主题,延续了他以往电影的搞笑风格,可以说是商业的不能再商业了,完全就是冲着冲击票房去的。
虽然说他这部电影中也涉及到了部分文艺的元素,主题是美人鱼,然后又是讲的海洋环保的部分,多少会触及到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生命的重新思考,但他完全没有打算把重心放在这里,只是把这个点作为一个能够沟通所有剧情的基本逻辑以及矛盾点而已。
所以,周星驰心里也有底,知道徐横舟恐怕是不会再应邀出演这部电影了,但他觉得刘亦茜,这边应该还是有希望的,因为他特意去找对方的工作室进行了沟通,知道对方近期内并没有接下别的合作。
不过前段时间这两位才刚刚领证,所以他必然不可能在这部电影中给刘亦茜安排太多情感的成分。
但是他又觉得这部电影非常需要刘亦茜,的热度加成以及对方的美貌加成,因为对方的气质实在是太适合美人鱼这个角色了。
所以他决定把这部电影中爱情的成分转给女二,而刘亦茜则在这部电影中负责大爱的成分!
而女二这个角色,周星驰则决定通过全国海选来进行选拔,也算是为这部电影再增加一部分的热度。
周星驰先是和徐横舟聊了这部分内容之后,很自然而然的就把徐横舟之前和自己说好的要演这部电影的主角的事情给带过了,接着开始聊起了重点。
他直接询问徐横舟是否有投资这部电影的意向,并且非常详尽的和学生都讲解了他这部电影的整个主题,以及具体内容,还有选角上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关于这部电影的盈利点以及成本支出的所有信息都和盘托出了。
而且还做了一个PPT给徐横舟进行了整套电影的宣传方案以及可能估算到的最终投资收益率的相关信息的讲解。
徐横舟非常认真地听了,然后和周星驰说会把这个PPT给到自己这边的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对PPT上所说的内容进行更深度的分析。
并且对这个项目也要进行更加深度的了解。
然后才决定是否投资。
但事实上,他在心中已经没有了答桉。
因为这部电影在他的印象中,虽然没有达到爆火的程度,但也是拿到了同期所有电影中的票房第一名,基本上那个期间所有的人进到电影院的第一选择都是这一部电影,而且看完之后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不算太坏,虽然说因为这部电影有一些搞笑,的部分,如果是不适应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尴尬,但总体上来说,对于大部分观众,这部电影都是非常可圈可点,可以接受的喜剧电影。
所以并没有因为一些差评的存在,合和并不算太高的分数,导致这部电影的票房回落。
反而这部电影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在争议声中一直都是稳中有进,最终也拿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票房成绩。
完完全全地回了本不说,当然也是得到了很不错的利润。
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超高收益的支撑。
所以周星驰后期转做工作室,在工作室里签约了很多的艺人,当然,后来这一项事业并没有做的很好,所以周星驰又开始捣鼓自己的电影了……
总之,在徐横舟的印象中,这部电影绝对是有赚的,所以投资肯定是可行的。
但事实上他也不确定这部电影能够给他带来多少的回报率,起码肯相比起像《战狼》这种他们能确定以及肯定回报率以十倍计的电影来说,《美人鱼》这部电影确实就没什么可比性了。
他其实没什么心理负担,但是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同了,有一个工作室需要养,在投资上,尤其是自己如果不是那种十分看好的投资,100%保证能够拿到非常超高的收益率,他并不打算搞独裁。
虽然这个工作室也相当于是他的一言堂,但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不给工作室发挥的余地也不好。
他之前和刘亦茜聊过之后,就已经有意识的把更多的分析工作给到工作室来去做,自己只做一个决策,然后剩下的执行工作也给工作室做。
所以他这边和周星驰继续聊着关于这部电影的各种看法,而关于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已经传回到了工作室,让工作室在今天之内把一个投资分析意向书给做出来。
在徐横舟和周星驰的聊天之中,前半段主要是周星驰在诉说自己这部电影的理念,以及他觉得这部电影中能够突出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剧情,和他认为非常适合这部电影中某个角色的演员,还有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
尤其是徐横舟拍摄的3d电影刚刚上映,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成果,所以周星驰觉得起码在这一点上,他可以向徐横舟讨教关于各种特效的拍摄方式。
而他们从肥肠面馆转场到了比较隐私性比较强又安静的私人茶室,从中午谈到了傍晚的时候,就变成了徐横舟的主场了。
在穿越之前,徐横舟更多地是以一个观众的角度去看这些电影,所以会跟很多观众一样,对这部电影各种挑刺找茬。
总之就是非常的主观,以自己的想法来定义这部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可能对这部电影本身不公平,但是本来被误解就是表达者的宿命,每个人对一部作品的看法都是不同的。
所以那个时候他对于《美人鱼》这部电影就是有许许多多的想法的,也有许许多多的不满。
而这个时候,他从导演的角度重新看待这部电影了,融合之前对于这部电影那些不太好的想法,此刻,毫不避讳的就对周星驰导演,提出了自己对这部电影的非常犀利的一些看法。
周星驰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锋芒毕露的徐横舟,觉得很稀奇。
适应的倒是挺良好的,并没有觉得被冒犯。
主要是因为徐横舟说出来的东西,其实确实是直击要点,而且是很致命的一些问题。
他之前也知道自己的电影中存在那么一些问题,但是他觉得反正是商业片,有一些过于细节的东西就不用纠结。
可是徐横舟现在不但是点出了这些问题,而且,对于每个问题,他都有自己非常深度的思考,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解决方案,而且是多种解决方案!
所以周星驰不但不生气对方如此直接地指出这些问题。
反而如获至宝,非常认真的听对方所说的所有东西。
甚至开始拿出自己经常揣在兜里的笔记本认真地记下要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