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国西面的两胡,是羌族和氐[di]族。
羌人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上古商周时期,便活泛在雍凉一带了。比如世人皆知的义渠国,便是羌人所建立的。
羌人势大,当时中原六国为了对付秦国,每次合纵连横的时候,都会遣派使者前往义渠助力。而羌人与秦争斗一百多年,也一直是当时秦朝西陲方向的很大一个隐患。为此,秦国的历代君王掌权者,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就比如在秦昭王时期,为了安抚这个义渠王,秦宣太后.芈[mǐ]月,不惜牺牲色相,而且还给这个义渠王生了两个孩子,最终才使得义渠,在十数年见不曾对大秦用兵。当然,最后这个义渠王死在了秦宣太后的石榴裙下,那两个孩子也被芈月亲自下令诛杀了。
芈月为此委曲求全长达三十余年,而在义渠王被诱杀于甘泉宫后,秦国借机发兵攻打义渠,存在了五百余年的义渠国,也就此灭亡。义渠的领土并入秦国,大部分羌人也被迫撤离了自己世世代代的领土,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进入了秦国与华夏相融。
再后来,到汉武大帝的时候,朝廷为了削弱羌人的势力,以及断绝他们与匈奴人的联系。特意在河西走廊上,设立了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也就是现在的凉州四郡,并设立了护羌校尉,尔来三百余年矣。
现在的护羌校尉,正是前凉州别驾,当今的凉州刺史.邓艾.邓士载。
曹丕西迁洛阳之后,接受了朝臣们的建议。将往日的凉州一分为二。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独立成为凉州,旧凉州别驾.邓艾担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东部的陇西,南安,广魏,安定,北地等郡,独立成为雍州,旧凉州刺史迁任雍州刺史,行事如左。
恐怕邓艾自己都没有想到,只不过区区三年,自己就从从六品的典农功曹,先是变成了从四品的武威郡丞,又到凉州别驾。而且仅仅过了数个月,在新帝继位之后,自己就又摇身一变,成为了护羌校尉.凉州刺史,正三品的封疆大吏。
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凉州的刺史,而不是其余各州的刺史,其中厉害邓艾又怎会不知呢?
自己所在的凉州,准确点来说是“河西走廊”,北面是鲜卑和羯族,南面是羌人和氐族,西面是西域各国,东面不远便是帝国的旧都.长安。
帝国以及当今的皇帝陛下,对他的期望,不可为不深啊。
而羌人经过数百年与汉人的杂居、通婚、融合,此时的他们虽然还保持着自己游牧的习惯,但是也会像那中原汉人一样耕地种谷。
中平元年黄巾贼兵起事以来,羌人趁机恢复实力。如今虽说不比往日的荣光了,可整个部落下来,也有男女老幼三十余万,羌兵五万余人。
羌人的部落主要集中在,凉州的西部大山之中和高原之上,与北方草原的鲜卑隔川相望。而且多与汉人有商贸往来。常常会拿着自己部落的牦牛皮和牛羊之类的,去跟凉州的汉人置换一些粮食衣物。
当代的羌人首领,名曰姚士祥,现年三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九岁。
早年间,镇西将军.夏侯渊征讨汉中之时。他曾随着父亲以及部落的族人们与汉军一起作战,而且与现在的平西将军.郭淮在一个军营。
而且二人的私交甚好,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惺惺相惜吧。
再后来,夏侯渊战败,姚士祥的父亲也死在了汉中。曹操念其功劳,便将姚士祥送还了部落,并助其当上了部落首领。
没想到短短十数年的光景,姚士祥竟然统一了部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大首领。
要知道羌人部落,可不像北方草原,羌人部落中林林总总的小部落真正是多如牛毛,诸如什么婼[ruo]羌、发羌、牦牛羌、白马羌、青衣羌、参狼羌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这些部落中,有一部分曾经随着蜀国的故丞相.诸葛亮,北征过关中,也有一部分保持中立,当然还有一部分跟随张郃、郭淮抵御过蜀军的进攻。
而且羌人大部分都比较凶悍,只有武力征讨,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心悦诚服。
由此可见,这羌人首领.姚士祥,能够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不靠外力就统一了整个部落,显然也不是泛泛之辈啊。
姚士祥和郭淮,作为昔日的好兄弟,如今已经各为其主,甚至姚士祥已经成为了部落的大首领。
要知道个人之间的感情,在国家和部落的利益面前,往往并不是那么可靠,只是不知道,这二位将来会走向何处。
......
氐[di]族,相对而言,实力与羌人差不多。
部落里的人口大约也有三十余万,族兵五万余。也正是两族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因此才能相对的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他们的部落主要分布在羌族南面,益州的西面。
不过比较奇特的是,氐族与鲜卑、羯族、羌族都不太一样,准确点来说,它并不能算是一个胡人部落。
他们自称“盍[he]稚[zhì]”,“氐”为它族对其之称,进几十年来,他们也才逐渐以氐人自称。
氐族,并非游牧民族,同汉民族一样都是农耕民族,而且姓氏皆为汉姓,族群汉化程度非常高。他们能够种田、织布,同时兼事畜牧业,畜养猪、牛、马、驴、骡等。而且他们也会学着中原汉人,读书识字,设立自己的小朝廷,封候拜将。
早年间,群雄割据,争战连年。氐人区介于曹操、刘备之间,往往成为两者争夺人力物力的对象。他们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帮助,趁机而起。
现如今的氐族人首领,叫做符柔万年,现年四十八岁。
氐族虽说不像羌人那样部落众多,可是也不算少,大体上有四顾势力。而符柔万年,昔日里只是其中一个部落的氐帅。
十数年来,他左右逢源,拉拢打压,无所不用其极,最终成功的统一了氐族部落。此人身长八尺,容颜瑰伟 ,雅量瑰姿,极度崇尚汉文化。
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知兵法要义,是胡人中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
可以说算是一个完人,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如今已经四十八岁了,可他的那些个妻妾们却没能为他生一个儿子。尽管他的那些个女儿,几乎各个美若天仙,但在这种乱世,长得太漂亮或许也是一种罪孽。
————————
在帝国东面的最后一胡,乃是高句丽。
高句[gou]丽现任的国王,名曰高谈德。准确点来说,高句丽并不是他自己统一的,而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而那个人就是如今辽东地区的实际掌控人—公孙渊。
高句丽部落,共有人口五十余万,步卒、骑兵共五万余。用来装腔作势或许还可以,但是要真说战力的话,恐怕就等于魏军的一万普通士卒而已。
不过这几年,在公孙渊的扶持下,战力也提升了不少,从一万魏军的战力,变成两万了。
辽东半岛自中平年间以来,就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状态。
公孙一族,对帝国朝廷虽然明面上没有说怎么着的,可实际上已经是听调不听宣了。
公孙氏首任掌门人,公孙度。原本只是大汉幽州.玄菟郡下面的,一个小吏而已。后来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严刑峻法,打击豪强,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
早就来不久,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就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
再后来,公孙度年老体衰,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公孙康继任了辽东太守,可实际是依然是辽东的实际掌权人。
他即位的时候,恰逢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兄弟因为势穷力孤,而投奔了他,随之而来的还有冀州的万余兵卒。
可是没想到,公孙康竟然阴谋设计,杀掉了他们,并将二人的头颅送往了许都曹操处。并借此请罪,自消辽东侯一爵位。
当时的曹操还是司空,并且中原各地还有各地豪强,诸如袁术、吕布、刘表、孙权、刘备等人的割据存在。无奈之下,曹操顺水推舟,进封他做了左将军,封襄平侯,并令他节制辽东数郡的军政事宜。
这下公孙氏一族,更有了名正言顺的招牌了。
后来,曹操兵败于赤壁,孙权割地自立并称帝于东吴,曾经派使者并金银财物,从海上出使辽东,欲封公孙康为燕王,想着邀约公孙康一同攻打曹操。没想到公孙康留下了财物,却又把使者的人头送往了许都。
再后来,更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在公孙康的一顿巧言善辩之后,孙权竟然原谅了他,并私下与他一直有着贸易往来,要不然当时吴军部队里的辽东战马又当作何解释呢?
总不能是那群马如鲜卑一样,自己飞过来的吧?
(本章完)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