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一世被救回维也纳后,虽然经历了丧子之痛,但他也不敢贸然向清军复仇。因为他知道,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贸然出兵反击,只会招来灭国之灾。但要他投降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清军每打下一地,都会派清帝的亲信驻守,所以在投降前,必须要让清帝康熙知道自己的实力,也要让清帝知道自己的忠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继续当一方霸主,至于儿子是死是活,那根本无关紧要。
清军所到之处,当地官员都望风而降,明知道打不过,那还打个什么劲?只要新的统治者肯让他们继续当官,他们也不管谁是皇帝。
远在日不落帝国的威廉三世一直有种不好的预感,波旁王朝(法国),罗马帝国(意大利),匈牙利都是欧洲属于前十的强国,现在这些国家都成了清帝国的行省,再这样下去,只怕整个欧洲都要成为清帝国的行省。威廉三世只得派人去那些国家的故土,将侥幸逃过一劫的皇室后裔找来,毕竟他们曾经跟清帝国开过战,他们应该知道清军的弱点。
此时康熙正在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攻打奥地利,腓特烈三世就悄悄派人把这事告诉康熙,原来腓特烈三世担心奥地利灭亡之后下一个就是自己,所以腓特烈三世不断的讨好康熙,为的就是让康熙接纳自己。
约瑟夫知道自己的军队不是清军的对手,约瑟夫将所有的档案,资料,粮草,金银细软封存在库房后就舍弃了维也纳,康熙进城后看着这一切,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那些国王不愿意投降,而是康熙自己和这些国王之间互不信任。而亚洲那些小国不会反叛,正是因为两国之间数千年的关系,康熙信任他们,并让他们继续当有名无实的王爷,所以他们不会反叛。
约瑟夫舍弃了维也纳后,就逃往了现在还没有沦陷的菲拉赫。倒不是菲拉赫的城主怀念故国,只是清军还没有打来,他也不好主动投降。约瑟夫不知道菲拉赫的城主在想些什么,所以对他也没有太多评价。
康熙此时也知道了约瑟夫想要什么,但他不知道奥国其他的城主是心向大清,还是心向奥地利,所以并没有急着对菲拉赫出手,而是先打下别的城市,使菲拉赫成为一座孤城。这样子等约瑟夫投降的时候,自己再把奥地利全境交还由约瑟夫管理,那他还不对自己的感激涕零。
清军在奥地利所向披靡,可谓是战无不胜,倒不是清军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清军的残忍和政策在世界都出了名了。
清军见奥地利现在只剩下菲拉赫还在约瑟夫手里,便亲率大军赶至约瑟夫,现在双方所有官员只等康熙给约瑟夫一个台阶。原来约瑟夫之前下达过一个旨令,只要见清军攻城,不许反击,要马上投降。原来约瑟夫为了在投降后还有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所以他才要各城主向清军投降。现在只等最后一个仪式,奥地利将彻底归属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