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七章 西进计划
    朱桂站在黑木城的城头,望着城内繁忙的集市,脸上却有些凝重。

    城内一大半都是蒙古人,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草原其他部落的牧民。

    其中的汉人只有来自大同府的商队。

    大部分边关的汉人对蒙古人还是相当畏惧的。

    不过这些蒙古人却表现出了相当热情的一面。

    他们几乎把部落里能拿出来的所有物品都拿了出来,只希望能换取更多的粮食。

    因为北方的十月份,已经快要到冬天了。

    只有拥有足够的粮食,才能度过漫漫寒冬。

    站在朱桂身旁的黑木翰一脸敬畏的神色说道:“感谢王爷能在百忙之中亲临黑木城,而且还带来了足够的粮食,草原各部都会记着王爷的这份恩情的。”

    黑木翰的话三分是出于理解,七分却是实情。

    虽然今年因为和大同府的交战,让草原蒙古各部的损失都不小。

    但是相比往年冬天的情况,还是要好的太多。

    朱桂却像是没有听到黑木翰的话一眼,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王爷?”黑木翰小声唤道。

    “嗯?你刚才说什么了?”朱桂这才反应过来。

    黑木翰只好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朱桂只是摆摆手说道:“这是两利之事,你不用感谢本王,不过有一件事,也许本网还要拜托你们。”

    朱桂若有所思的看向黑木翰。

    黑木翰一愣,立刻说道:“王爷言重了,有什么事吩咐便是,谈不上‘拜托’,属下知道王爷不会把属下置于危险之中的。”

    他的这番话等于是在委婉的表达了他的想法。

    不过朱桂根本没有在意。

    “草原以西的地方,也是蒙古人建立的汗国吧?本王想要征召一些草原骑兵去那边看看那些汗国现在怎么样了。”

    朱桂淡淡道。

    “啊?”

    朱桂的话让黑木翰没有反应过来。

    草原以西?那里可是一片连牧民也不愿意涉足的苦寒之地,虽然据说原来的蒙古国的足迹遍布整个大陆,但那对于黑木翰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传说了。

    朱桂没有继续说话,他在等黑木翰消化他的话。

    半晌之后,黑木翰才说道:“王爷不是开玩笑的吧?”

    “你觉得本王有心思和你开玩笑吗?”

    朱桂淡淡的说道。

    “不,是属下没有理解王爷的意思,可是西边的条件非常艰苦,就算是骑兵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往返的,而且据说那边的条件更加艰苦……”

    黑木翰的声音越来越低,显然是不明白这位小王爷为什么要探索远方。

    他还以为是朱桂不明白西边的情况,所以便说出了他的想法。

    在他看来,中原腹地才是天底下最肥沃的土地,何必还要去占领那些没有价值的土地呢?

    朱桂把一副羊皮地图拿了出来,说道:“这是这片大陆的地图,本王选择了三条路线,你回去通知草原各部,集合三百名部落勇士,沿着这三条路线进行探索便可。”

    黑木翰双手接过地图,仔细看了一遍之后,满脸惊讶之色。

    “王爷,这是、这是……”

    朱桂没有理会他,而是继续说道:“北面的路线可以开春之后再进行,但西边和西南的路线要尽快进行,本王会给每位勇士半石盐的补贴,同时会给他们所有的补给。”

    “半石盐?”黑木翰直接傻眼了。

    要知道半石盐可以换十头羊或者是两匹战马了,这可是他不敢想象的价格了。

    可见眼前这位小王爷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虽然不知道朱桂的具体目的,但他还是立刻接下了此事。

    然后便立刻离开,派人去通知其他部落的酋长,来黑木城商议此事了。

    朱桂看向南京城的方向。

    虽然他不知道南京城的具体情况。

    但他知道的是,无论那些藩王怎么折腾,最后都是一场空,到头来,皇位还是会落在朱允炆的手里。

    而一旦朱允炆成为建文帝,就意味着靖难之役拉开。

    接着便是削藩。

    而在历史上,代王朱桂正是第一批被撤销藩王之位的王爷。

    本来,按照历史的进城,这些都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五年的事情。

    可是现在看来,历史进程似乎在加速,本应有四年准备时间的朱桂也不知道留给他的还有多长时间。

    而他的事业现在才刚刚起步,再加上只有一千出头的云州军,根本就无法对抗即将而来的历史洪流。

    更重要的是,短时间内朱元璋也无暇顾及到他,更不要提组建三卫的权利了。

    所以朱桂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最坏的办法自然是自立为王,在大明以为的领土上建立第二个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

    他虽然无意卷起汉人之间的内战,但也不可能坐以待毙。

    “只希望这场暴风雨来的时间能‘合理’一些吧。”

    朱桂淡淡的说道。

    ……

    南京城皇宫东宫内。

    朱标正靠在床上批改着奏折。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不时还会咳嗽一声,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

    病床前一位稚气少年一脸忧心的说道:“父王,您已经忙了一上午了,皇爷爷和太医都让您静养。”

    这位少年正是朱标的次子朱允炆。

    朱标闻言,转过头对他一笑道:“允炆啊,父亲的身体没事,你回去休息吧,这几天你一直在这里伺候我,也累了吧?”

    “儿臣不累,这些都是儿臣该做的。”朱允炆认真的说道。

    朱标正欲说什么,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太子爷,皇上驾到。”

    朱标闻言,一边起身,一边让朱允炆把床上的奏折都藏起来。

    可是朱允炆还没有所动作,朱元璋就已经疾步走了进来。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

    朱元璋痛心疾首的走过来,一把把床上的奏折全都扔到了地上。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不爱惜你的身体?你是要急死朕吗?”

    朱元璋拉着朱标的手说道。

    “父皇,大明现在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今年又是大灾之年,多省都有灾情,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儿臣实在是放心不下。”

    朱标一边咳嗽一边虚弱的说道。